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今年初,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提出"守望相助"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意义深远重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民族团结的基础,也可以高度概括为"守望相助"。无论哪个民族的同胞,都热爱自己的历史文化,守望优秀遗产,守望故里家园,守望祖国山河,自尊自爱,互相欣赏,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为环境,互守尊严,共谋幸福——各民族应该这样和睦共生,和而不同。这就是守望相助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2.
晓林  吴迪 《中国民族》2014,(11):9-11
记者:您好!作为中部地区多民族人口大省的湖北,在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方面,采取了许多得力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请李书记结合湖北工作实际,谈谈对于"守望相助"的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3.
记者:四川省的"藏族牧民定居工程暨帐篷新生活行动"在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兼顾了传统文化的延续,因此有可能对于游牧文化的现代转型这个世界级难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借鉴案例。在您看来,世界范围内游牧文化的总趋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万里长江东去,悠悠汉水西来,孕育出一座魅力之城——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武汉也是各民族交融汇聚的热土,是典型的多民族散杂居城市。城市民族工作看武汉。近年来,武汉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大力践行"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理念,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谱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赞歌。  相似文献   

5.
晓林  吴迪 《中国民族》2014,(10):48-53
记者:您好!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提出希望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的要求。前不久,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广东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缩影,是全国民族工作的战略要地,是向世界展示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窗口,在全国民族工作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初次来到新晃探寻夜郎古国的文化元素,查史料,访朋友,发现夜郎故地文化遗存极为丰富,林林总总一下子不知从何下手。最能体现古夜郎遗风的又是什么呢?时任县文化局长江月卫先生对我笑了笑说:那您就先到贡溪乡四路村的天井寨看看"咚咚推"吧。见我一脸困惑,他又正经解释说:"‘咚  相似文献   

7.
恩施土家族"五句子"赏析田发刚读者是否还记得中央电视台今年春节晚会上的《土里巴人》?在这里我们谨向您推荐土家族摇人心旌的情歌......恩施土家族五句子传统情歌是劳动人民的情歌。它所表现的劳动人民爱情婚姻生活中的传统美德具有摇人心旌的魅力。青年男女追...  相似文献   

8.
董立人 《中国民族》2014,(10):54-55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这为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指明了努力方向。嵌入式社会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及社会发展环境内,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及生态生活等活动的行为嵌入在社会网络中,并以共同体文化价值取向、公共道德认知、互助互信、互学互补、包容共济的信任声誉为坚实基础纽带。为此,我们要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形成相互往来、守望相助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扶真贫,真扶贫 记者:"精准扶贫"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王志群: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扶贫工作时,首次明确提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叶之前,中国大多数工业产品都是由乡村手工业者和半专业化的乡村家庭生产。生产技艺掌握在初级生产者手中,他们通常在亲属纽带或共同居住的基础上形成合作组织。有关技艺的知识是经验性的和默会的,包含在手工业实践者的身体中,内嵌于社会关系、自然与人造环境中。自20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和现代精英们试图打破地方的"知识垄断",并且与生产者争夺技术控制。1949年后,技术由农村的初级生产者转移到了城市管理精英手中。然而,当乡村民众被去技能化之后,真正被带走的是什么?它发生自何处?当我们说技艺是"具身的"和"内嵌的"时,是什么意思?它们是怎样成为"非具身的"和"非嵌入的"?真正的技艺究竟在哪里——在手工业从业者的手中头脑里,在社会机构中,还是在国家技术再生产的标准和规范框架里?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四川省一个有着熟练造纸匠的社区为田野调查点,考察当地人在去技能化时期之后,重建手工造纸业的过程,以及在技术再生产的基础上修复社会组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李铁 《民族论坛》2011,(3):41-41
一个妇人出门看到3位白须飘然的老者坐在她家前院。妇人与他们素不相识,她上前同他们打招呼:"我并不认识你们,你们一定饿了,进屋吃点东西吧?""你们家男主人在吗?"老人们问。"他出去了。""他不在,我们就不进来。"老人们回答。  相似文献   

12.
采访前,在百度上搜索有关"湘江一号高尔夫董事长刘生平"的信息,资料很少。而刘生平这名字也并不曾在大众市场名声在外。我猜想这是一个怎样的采访对象?这又是怎样一枝民族企业家群体中的奇葩?春寒料峭的下午,我拨通了刘生平的电话。电话里传来的声音,克制、低沉、不徐不疾。见到他本人,有点意外,跟我印象中的"商界成功人士"出入很大。刘生平,  相似文献   

13.
记者:熊教授,您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近年来,我刊每年第一期都要对您进行专访,请您回顾总结当年世界范围的民族问题热点。今年我们想请您从两个方面谈谈:一是2009年世界范围都有哪些民族问题热点?二是能否就这些热点的原因和特点进行简单地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关于《昨日的猎手》 宝贵敏(以下简称宝):最初是在《收获》上读到您的《昨日的猎手》。那篇作品的文字震撼了我,我反复读了几遍,心里很受触动。有一种感觉,觉得作者就在那些猎人身边生活,亲眼看到了作品的主人公结束生命的瞬间及全过程。您是鄂温克族人,熟悉猎人的生活,您以前写小说比较多,那些小说很有活力,和这几篇作品不太一样。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触动了您写出这些作品?什么时候写的?  相似文献   

15.
徐献 《中国民族》2010,(5):39-39
一直想去看看我的那些羌族朋友,他们在去年9月已经迁入了永久安置地居住。这些常年生活在大山的羌人还好吗?能习惯汉地的生活吗?带着这些疑问,今年的除夕一到,我便驱车踏上了前往"羌区"的路。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论坛》:田主任,您好。您自2007年来一直分管民族研究工作,对我省民族研究非常了解。您能介绍一下我省民族研究的发展历程吗?  相似文献   

17.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青海地处长江源头,长江是青海与湖北共同的血脉。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坚持全国一盘棋,青海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同湖北人民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同心战"疫",无尽的大爱正由长江源头向湖北汇聚。"武汉加油!湖北,我们来了!""湖北胜,则全国胜。青海人民愿与贵省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一起战胜疫情、战胜困难。"  相似文献   

18.
王铭铭 《民族学刊》2013,4(3):42-43,106-107
山与水,是民族志时空坐落的内在构成元素,但它在民族志中尚未得到合适定位。 我们的研究缘何存在这一问题?原因大抵可以在"人类科学"割裂自然与文化、  相似文献   

19.
许鑫 《中国民族》2014,(8):38-41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我是在2014"中国梦·我的梦"南京市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的表演地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大学生剧场的化妆间里见到普布扎西的。"这次你的参赛节目叫什么名字?""《吉祥谣》。我们跳锅庄,你知道锅庄吗?""我跳过,好像是藏族欢庆丰收的时候经常跳的一种舞。""这个节目是我们自编自演的,9个男孩、9个女孩,开始是一段串烧歌曲,然后是锅庄。非常热闹!"  相似文献   

20.
戴安林 《民族论坛》2012,(12):34-36
当一个国家和地区有了长时间的和平与安定,人们思考的人生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加清晰、更加深刻。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人们寻根问祖的心情会变得更为迫切。而瑶族,这个自元朝大德年间迁徙流散至世界各地的民族,在500年以后则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寻找千家峒运动,寻找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千家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