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乌云毕力格(Borjigidai Oyunbilig),蒙古族,孛尔只斤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清史所满文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蒙古史学会会长。满语式微?这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趋势。近年来,这个话题受到无数专家学者及满族同胞的关注,社会各界多方呼吁,大小报道铺天盖地,但莫衷一是。接着,问题纷至沓来:抢救式保护满语能否恢复满语传承?满语式微会否引发满文及满族传统文化的失传?锡伯语和满语之间有着怎样的渊源?请您跟随本刊记者,让满学界权威专家乌云毕力格教授为我们解开这些疑惑。  相似文献   

2.
全国多地的高校对满族语言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越来越重视,学生通过在学校建立满语文社团的方式助力于当今满语文的传承和保护,对满语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吉林省高校的满语社团为调查对象,了解学生满语社团满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其现存问题及发展困境,为满语社团更好地对满语文进行传承给予建议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全国多地的高校对满族语言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越来越重视,学生通过在学校建立满语文社团的方式助力于当今满语文的传承和保护,对满语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吉林省高校的满语社团为调查对象,了解学生满语社团满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其现存问题及发展困境,为满语社团更好地对满语文进行传承给予建议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任何民族语言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本民族的文化。满语名号是满族统治者赐予有功之臣的一种美称,是洞察满族文化倾向的一个窗口,从满语名号用字的借用和语义的变化可以发现,满族入关前倾向于蒙古族文化,入关后倾向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满族有悠久的历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满族的发祥地东北地区,至今仍保留着数以万计的满语地名,它们以其特有的璀灿光华,装点着异彩缤纷的祖国地名宝库。 水体地名是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察文献与现实中满语水体地名,有相当之数量或与清代规范满语(即文语)语音不合,或词义不当,致使长期以来对它们的语源含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6.
知识荟萃     
“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清代满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初建黄、白、红、兰四旗,万历四十三年,增建镶黄、镶白、镶红、镶兰四旗,共为八旗。每旗(满语称“固山”)下辖五参领(满语“甲喇”)每参领辖五佐领(满语“牛录”)。凡满族成员分隶各佐领,平时生产,战吋从征。八旗制度在建立初期,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是与当时满族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入关后,满族统治阶级利用八旗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作为一个军事组织,  相似文献   

7.
清代满语国际传播的原因主要基于满族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基督教现实的传教需要以及满语自身类型上的特点;西欧与俄国的满语学习都曾经历过"教士"与"学院"两个阶段,朝鲜半岛"司译院"则设立了专门的"女真厅"来培养满语人才;清代满语的国际传播也通过"满译汉籍"促进了传统儒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富裕县西部的三家子村住着五百多满族人。中、外语言学家发现,这里是研究古代满族语言使用情况的理想地方。住在三家子村的满族人所使用的方言,非常接近原始的满语。  相似文献   

9.
“伊兰孛”的满语,翻译成汉语为“三家子”,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的一个满族聚居并仍能讲满语的村落,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民族乡,距齐齐哈尔市95公里,旧名“上三家子”。“三家子”村是黑龙江省满族人在清朝康熙年间建立的村屯,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著名满学家金启孮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专程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到“三家子”村考察,“三家子”村的满族老人向他讲述了“三家子”村满族的来源:“三家子”村的满族原来居住在吉林,据传都是从长白山迁来的。康熙初年,沙皇俄国入侵我国黑…  相似文献   

10.
满族的早期文化周俊仪1.语言文字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1119年金完颜希尹模仿汉字和契丹字创制女真字,熙宗时又创新字。新字称“女真小字”,旧字称“大字”。在女真各部未统一以前还使用女真字,以后女真字与蒙古文并用...  相似文献   

11.
满族民歌:民族文化的别样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民间文学极具特色,它直接反映了满族的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理想。在清代,满族民歌小调盛极一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在东北地区和京畿一带广为流传外,还随着八旗驻防流传到全国各地。有的与当地民歌相融合,有的仍保持原来的曲名和民族特色。歌词初为满语,后渐用汉语,有些民歌保留了满语衬词,还有的歌词为满汉合壁——满族民歌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民歌中占有一定地位,反映了满族人民剽悍骁勇、精于骑射的民族传统和惩恶扬善、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展现了白山黑水的地理、气候风貌,充满浓郁的…  相似文献   

12.
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作家,民族意识必然地存在于他自觉与不自觉的意识活动之中,并在其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出来。本文从满族作家的角度对老舍的创作作一些探索。老舍是具有丰富深厚的满民族情感的满族伟大作家,他出身满族,自幼深受满族文化的滋养,逐渐养成满民族文化心理素质。在老舍的创作过程中始终或隐或显地体现着满族的文化心理素质及审美特征,文学语言具有满语性特征,表现在吸纳了满文词儿的"京腔"的幽默上,含有满族审美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民族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满族语言与萨满文化的关系及其特征进行探讨分析,揭示出满语中蕴含的萨满文化因素,进一步印证满语语义与萨满文化的内在联系,深入认识满语独特的文化意义,并为民族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客观例证,以推进深层研究.  相似文献   

14.
《尼山萨满》与满族灵魂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闻名遐迩的满族传说《尼山萨满》所表现的满族灵魂观念,探讨其历史上对灵魂的认识、作用、特征以及萨满教文化中三魂之说的表现形式及内容,同时又探讨了三魂的满语称谓以及与邻近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满族体育项目“采珍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珠,在满语中叫尼楚赫,满族人把它当做光明和幸福的象征。采珍珠是占代满族人民的重要生产活动,满族人民中流传着许多关于珍珠的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末,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水师营中的计、孟、富三户满族兵丁家属结伴在此安家,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三家子村。今天,在全国一千多万满族人口中,仅有几十个人能讲满语,而这几十个人大多生活在三家子这个满汉同居的村落里。三家子村也因此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保留着完整满语口语的村落。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凤城县满族人民所喜爱的传统糕点——“萨其玛”,最近又与群众见面了。当地满族和其他兄弟人民都很满意。“萨其玛”是满语,汉语叫“金丝糕”或“蛋条糕”。它用精粉、鸡蛋、糖稀和芝麻、青红丝、瓜子仁等料制  相似文献   

18.
满语的复数词缀有-sa/-se/-si/-so/-su、-ta/-te、-ri、-nar,它们具有各自的接加条件;对这些词缀接加条件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可从中窥测出满族早期先民对"数"的思维认知过程、氏族组织及祖先崇拜等原始先民的文化遗迹。  相似文献   

19.
关于清初田庄(满语托克索)性质问题,是研究女真(满族)族历史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它是解决女真族社会性质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图对清初田庄性质进行初步探索,希望有助于女真族社会性质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0.
关于锡伯语     
一过去,在清帝国时代作为统治阶级满族使用的语言——满-通古斯语族满语,现在一般被认为是死了的语言。已被汉化了的满语在康熙、雍正、乾隆的最兴盛时期,作为通用语留下了庞大的满文宫廷文书、各种记录、翻译文献及大量碑文等。据说,现在新疆伊犁地区的锡伯族把这种满文当作锡伯文使用或进行着出版工作。由于伊犁地区紧挨着苏联边境,所以现在还不允许外人到那里去。幸运的是,笔者从前年8月末至去年7月在北京逗留期间认识了一位新疆伊犁的锡伯族青年,使我得到从侧面了解该语言的机会。现在的锡伯语是不是在清代的满语书面语基础上产生的分支语言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