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较多学者对网络热词的概念、内容及意义开展了多视角研究,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文章以2008年至2018年为研究区间,以网络热词为研究主题或篇名搜索国内研究,从网络热词的概念出发,对网络热词的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翻译学和教育学等学科视角下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开展近十年的动态研究,以期为网络热词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分享公共信息,并在线参与讨论各种社会热点话题,于是以网络为平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热词新语。本文在对网络热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探讨时下网络热词的汉英翻译策略及技巧。  相似文献   

3.
网络热词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其翻译是一种需要高度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再创造是网络热词翻译审美再现的灵魂。文章主要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探讨了如何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实现网络热词译语的再创造以达到源语和译语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4.
解码网络热词有利于把握当代社会道德文化状况。纵观目前网络热词,他们或引领当代社会良好道德风尚,或凸显当代社会道德失范。对此,我们应充分发挥网络热词的道德教育功能,提升广大网民的道德水平,发出中国好声音,从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凝聚道德正能量。  相似文献   

5.
网络正在改变政治生态、社会生态和传播方式。"网络民主"虽然早已成为学术界一个热词,但以网络民主为名的专著可谓凤毛麟角,尤其是把网络民主放在政治传播学视角研究的几乎是空白。可喜的是,2011年,由郭小安博士所著《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一书,由中国社  相似文献   

6.
网络热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针对网络热词这一现象,运用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对2011—2013年国内的年度网络热词进行了积极话语分析。通过分析,阐明了幽默戏谑语言形式下网络热词所隐藏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热词点击率高、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影响力大。从模因论视角,解读网络热词英译的归化、异化及其翻译策略,为异国文化的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8.
作为HR,只知道"任性"这些网络热词是不够的,还得Hold住人力资源领域的热词啊。2014年在人力资源领域有哪些热词?它们体现着怎样的动向?将产生哪些颠覆?云组织云组织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企业组织和合作形态,是在虚拟企业和企业联盟的理念基础上延伸、发展、演变而来的。随着大量的公共商用或免费信息基础设施,为企业成员内部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分享提供了突破时间和空间局限的信息技术手段。同时,全球化规模竞争日益激  相似文献   

9.
网络流行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反映的多是专属于中国文化群体的"经验域特色"。从认知语言学的文化框架理论来看,网络流行语引导的框架往往是中国文化独有的框架,或是与其所谓的英文对等词在某一框架成分上有文化差异的框架。文章在文化框架理论的指导下,以2016年流行的网络热词的翻译为案例,探讨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方法,尝试为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提供新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消极网络热词是民众利用网络表达情绪或民意的产物,主要伴生于民众日常生活、非正常社会现象与负面新闻事件。从主流价值观与词语本身情感属性而言,消极网络热词的偏差表现为标签式表达偏差、夸大消极性偏向、立场影响客观三个方面,生成原因源于对主流价值观念的抗拒或不合作、偏向性关注和对抗式或祛魅化解读,而减少消极网络热词需解决社会问题基础、正视网络赋权及构建健康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1.
网络热词通常围绕社会日常生活和社会重大事件、热点话题展开,是社会人以网络主体身份在网络中进行信息收集﹑发布和交换时使用的频率较高的词汇,具有时代性﹑丰富性﹑互动性﹑新颖性﹑多样性﹑简明性和风趣性等特征;网络热词映照了当下网民的种种心态,如矛盾﹑冷漠﹑忧虑﹑调侃﹑猎奇﹑掩饰等等。  相似文献   

12.
闲暇喜欢看报读刊,在2014年的刊物中,"点赞"一词比较常见,诸如"为某某点个赞"的语句常见于标题、文章中。事实上,"点赞"是2013年的十大网络热词之一。其本意来源于各大网络社区的"赞"功能,后引申为对(网络上的)某个内容(比如一条贴子、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表示赞同、喜爱,网络上面的"点赞"数量还代表"人气",即有越多越好的意义。据研究称,目前的网络"点赞党"以亿计算。你是不是曾经点过赞?为什么"点赞党"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3.
网络“热”词“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热词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他具有方言化、简洁化和模板化的特点,呈现出由关注个体向关注社会、由特定人群使用到融入全民词汇、从单一的网络语言到被传统主流媒体吸纳、从释放压力的娱乐调侃向现实生活关注的社会问题的方向演变和发展的变迁规律.网络热词具有上升为民族共同语和留在特定区域两个发展走向.研究网络热词对把握网络语言现状、丰富汉语词汇和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网络热词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他具有方言化、简洁化和模板化的特点,呈现出由关注个体向关注社会、由特定人群使用到融入全民词汇、从单一的网络语言到被传统主流媒体吸纳、从释放压力的娱乐调侃向现实生活关注的社会问题的方向演变和发展的变迁规律。网络热词具有上升为民族共同语和留在特定区域两个发展走向。研究网络热词对把握网络语言现状、丰富汉语词汇和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槑为例,从语境敏感性和词的类义抽象原则下阐释网络热词出现的原因,发展和演变规律,为更好引导这类语言现象最终合理进入语言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锦鲤"本指色彩斑斓的鲤鱼,是个旧词,而作为网络热词,它在旧词基础上衍生新的语义,泛指"一切与好运相关的人或物"。文章结合社交网络使用的语料,从"锦鲤"的用法、结构功能、新义衍生机制和走红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7.
论当前我国舆论监督的新变化——基于网络热词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力量日益彰显,网络热词作为一种独特文化景观日渐受到网民追捧,它在网络舆论监督中的作用和意义备受关注,为推动和研究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发展提供了一种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8.
寒江雪 《老友》2011,(2):60-60
互联网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热词呈井喷式爆发。其往往言简意骇,有时甚至只是一个符号就能表达出无限的意思,远远超出了词语本身的字面含义,多层次、  相似文献   

19.
以"女汉子"一词为例,通过分析当下大众对"女汉子"的态度和审美特征,研究网络热词流行的背后所折射出的大众社会心态和性别意识.设计的问卷调查分两个时段(2014—2015年),采用网上发布和在线填答的方式.数据分析以年龄、性别、社会身份、教育背景以及地域五个变量进行.研究表明,人们对"女汉子"普遍持理解的态度;"女汉子"身上具备的人性正面特质超过负面特质;大众在社会心态、性别角色定位方面的认知情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老词"土豪"在网络文化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网络文化中"土豪"概念的形成、符号特征和文化意义。用土豪调侃他人的行为,反映了公众对阶层认同的焦虑和文化反击,是公众情绪宣泄和自我心理保护的方式。同时,"土豪"成为当今社会消费文化中产品营销和宣传的重要手段。指出"土豪"这一网络热词的形成有其特定的背景,应了解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反映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