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时期关陇地区的音乐艺术种类颇多、内容繁杂。然而和中原内地相比,其发展速度迟缓、流播范围比较狭隘,以及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影响力有限。究其缘由,和明清时期关陇地区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
十六国北朝时期,西域各民族部乐进入中原,与中原传统音乐相杂融合,产生了八十四调,为古代戏曲宫调音乐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艺术基础;金元时期,传入中原的胡乐蕃曲,则对古代戏曲独特的音乐风格的形成,发生直接影响。十六国北朝与金元两代,都是古代各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古代戏曲音乐的形成,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3.
党兆曌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6):83-84,82
中国传统音乐形态的演变推进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也反映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的历史轨迹,同时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的历史进程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构成和内容。从中国传统音乐形态的演变与发展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白族具有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这与较早接触汉文化及外来文化密不可分。另一方面,白族的音乐文化对中原以及东南亚诸国的音乐文化曾有过重要影响。本文以白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事实,阐述了白族音乐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的贡献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个重音乐的国度,又是重史的国度。然而中国音乐史著作,对于东北音乐只是稍带提及,对古代东北音乐历史性贡献更是认识不足。中国的文化是多元的,中国音乐也是多元的,东北音乐更是多元的,东北历史多民族的音乐造就了一个包容的东北音乐,它与中原音乐艺术的碰撞与交融,凝聚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音乐,它的历史性贡献不可抹杀。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历来有乐感文化之称 ,泛音乐化是中国艺术的普遍倾向。自古诗乐同源 ,千余年来诗乐虽分分合合但始终有纠缠之势。建筑因其抽象与和谐而被称为凝固的音乐。绘画是貌似与音乐距离最遥远的艺术 ,对于绘画中音乐性的挖掘 ,最可以揭示出中国艺术的泛音乐化倾向。水墨画这一中国绘画的典型形态 ,正是在阴阳律动、水墨晕章中展开的 ,“气韵”作为中国绘画的核心概念 ,对于音乐的借鉴不言而喻。中国艺术和文化的核心是道 ,道的演化轨迹可以大致归纳为 :“意” -“象” -“数” ,而道在其间不断演化和流转的程 ,无不渗透着音乐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是中国人民两千多年的智慧的成果,是中华民族的持续前进、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动力。它的发展经历了孕育、形成、发展、盛行时期。在漫长发展历史进程中戏曲,不断融合美术、文学、舞蹈等各种艺术的精髓,逐渐成为一项包容广泛且具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性艺术。本文阐述了戏曲音乐起源、戏曲音乐的发展现状,并针对戏曲音乐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在玄学兴盛的两百余年中,作为一种主流的社会思潮席卷当时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样对魏晋音乐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玄学思潮浸润下,魏晋音乐以道家思想为旨归,强调音乐"和"的本质特征,造就了一代音乐作曲、演奏名家群体,凸显充满玄学风格的经典音乐作品的独特艺术个性,同时也反映出魏晋玄学思辨对构建和发展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作出的弥足珍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一个转型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市民阶层及其音乐文化,逐渐替代宫廷贵族音乐而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音乐文化——市民通俗音乐文化。这种音乐文化注重写实主义,具有热情奔放和浅显直白的特点。戏曲音乐无疑是众多市民通俗音乐体裁中的杰出代表,综合运用诗、歌、舞等综合舞台形式,将市民阶层的寻常故事搬上舞台,赢得了市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瓦舍勾栏、酒肆茶楼、寺庙道观或街头巷尾等公共场所的演出活动中,不断吸收各类文化形态和艺术体裁的精髓,完成了由滑稽小戏向成熟戏剧的过渡,宣告了剧曲音乐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回顾中国钢琴音乐创作70多年的发展历史,诠释各时期重要作曲家的钢琴创作,进而阐明在世界性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寻找东西方音乐文化的最佳结合点,探索外来器乐──钢琴艺术的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乃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之主潮。文章充分肯定这一创作取向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梨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园”是隋唐时期著名的音乐机构,它对整个唐朝文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推动了中原音乐尤其是宫廷燕乐与西域少数民族音乐以及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的交流与融合,推进了新乐曲的创作,从而提高了盛唐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为中国以后的音乐艺术发展培育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文献中梨园位于禁苑、宫内、骊山华清宫,此外,唐宫廷还设有梨园别教院和梨园新院,但遗址在何处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音乐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四夷音乐及外域音乐的交流融合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音乐偏重于采用在统一基础上呈现对比的原则 ,常以渐变的方式来表现对比 ,讲求自然、柔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从音乐体裁方面、民歌民谣素材的运用方面拥有着不同的文化从而使中国通俗音乐流行这一快速通道广泛迅速地传播开来,并感染着整个民族,加固着民族情节,将极大地促进国家、民族的文明和发达.  相似文献   

14.
葛天氏音乐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形式,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源头,具有原始性、朴素性及群众娱乐性.从<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的内容来看,葛天氏部落位于河南省宁陵县之葛乡,葛天氏音乐的内容和宁陵的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古葛天氏音乐在宁陵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中原音乐文化的历史源头以及葛天氏音乐对中原音乐和中华音乐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互动音乐创作中技术与艺术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服务、互相制约的。在技术与艺术的双平台上,互动音乐家将怎样发展这门“新兴”艺术,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存在即是合理,互动音乐在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与艺术创意中找到平衡与突破,同时,在中国这个日益开放的平台上也应该有其发展的土壤和空气。“中国特色”的互动音乐将作为正在发展中的新的艺术形态,在不断地试验和探索中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16.
文化工业时代的音乐商品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精神产品,音乐商品有着不同于一般物质商品的特殊性,音乐商品承载的是音乐艺术,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并以其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并作用于社会生活。因此音乐商品既体现一般商品的特点又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正确处理音乐商品这两种特性之间的关系,在体现音乐艺术价值的同时,注重音乐商品文化内涵,依循商品化的客观规律,才能真正推动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的音乐商品化最终追寻的不是瞬间的商业利益,而应该是文化的积淀与渐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二胡演奏艺术在上世纪发展迅猛,成果卓然.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以刘天华为首的一批音乐家借鉴、吸收西方音乐文化及小提琴等西方弦乐器的演奏艺术成果,从而使二胡演奏艺术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然而,在为二胡演奏艺术带来高速发展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亦已显现,二胡艺术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因此,我们有必要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西方音乐文化及小提琴演奏艺术近百年来对二胡演奏艺术发展的正、负影响.对外来音乐文化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取舍,扬长避短,从而推动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佛教梵呗音乐传入中国后,凭借它异域的曲调和宗教的涵义征服了中国人。经过了语言、文化、地域、等诸多的变通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色彩"的梵呗艺术表现形式。本文从佛教梵呗的历史传承来探究其发展,进而从有千年历史的佛教梵呗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来理解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及其文化影响。从音乐美学角度和社会文化的层面来探讨梵呗音乐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音乐艺术创新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文化,是在经历了几个世纪城市文化繁荣的基础上而不断积累、发展起来的。音乐艺术在发展、结合、改革、创新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世俗音乐的自然和谐、宗教音乐的弃旧图新以及音乐内容、表现形式和音乐理论在欧洲各国的发展提高,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原创交响性电影音乐的创作,在借鉴经典好莱坞电影音乐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起步,在如何融入民族性内核,以民族化的音乐元素激发共同体情感认同的思考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音乐发展之路。中国原创交响性电影音乐在“摇篮时期”表现出对经典好莱坞电影音乐在形式与技巧方面的回应。进入“十七年”时期,民族性表达的创作手法以融入民族音乐元素为特点,并发展出具有中国艺术精神的音画关系。到“新时期”,民族性表达展现出丰富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性,展示出多元化的趋势。这三个时期共同揭示了中国原创交响性电影音乐在审美取向、创作手法和音乐功能定位等艺术理念中,民族性观念的发展与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