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大庆市石油企业133名一线男员工的调研,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工作-家庭冲突和主观幸福感的平均水平,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出工作-家庭冲突中负向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进而给出提高员工主观幸福感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个体-环境匹配理论,本文构建了个人—组织匹配对工作幸福感影响作用的概念模型,探讨个人—组织匹配与工作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重点突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中“匹配”的重要性,并阐释了其通过员工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员工幸福感机制。本文有助于促进企业与员工互利共赢,特别是在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天新 《劳动世界》2016,(34):60-61
文章基于546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探讨社会支持、社会比较与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有效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社会比较则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发挥了抑制作用.因此,应从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二元户籍制度等方面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4.
文通过对高职生的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心理焦虑的影响关系研究,并分析心理资本作为调节变量调节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心理焦虑关系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高职生的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对高职生的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数据分析还显示,女生整体就业压力、心理焦虑比男生低,而主观幸福感、心理资本比男生高,反映出女生较男生成熟乐观、待人热情、心理稳定、与社会融入度比较好。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已经成为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方式来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青海两家企业382名员工为调查对象,探讨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深化对员工工作幸福感产生原因的认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工作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自尊和组织支持在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工作幸福感关系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本研究为企业管理者有效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营造幸福型组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全面二孩政策下,探索育龄女性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江西省552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观幸福感量表总分上的均值是29.64±10.22,不同婚姻状况的被试在主观幸福感总分、乐天知命、正向情感和乐观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离异在前面的各维度上均明显低于未婚、初婚以及再婚,在乐天知命、乐观和主观幸福感总分中再婚群体的均分较高,初婚被试的正向情感均分高于其它婚姻状况;但在其它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职别、收入及文化程度的被试主观幸福感总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总体上育龄妇女的主观幸福感居于中等水平,受婚姻状态、文化、职业和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员工“幸福感”是企业重要的情感资源,探究员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是实施“幸福管理”的前提条件。对广州餐饮业员工“幸福感”的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幸福感”状况较好,“幸福感”水平在不同人口维度上均有差异,工作潜力对员工“幸福感”有重要影响,并结合研究结果阐明“幸福感”对现代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是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关注高职生的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对维护其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我院高职生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对高职生心理韧性及主观幸福感进行分析,了解高职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二者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主观幸福感是主体各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积极性的情绪,并获得持续的快乐体验。本研究主要使用CGSS(2015)对6200多名全国各省劳动人口的学历分布、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劳动人口2015年时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超过10年,新增劳动人口的学历逐年提高。自评幸福感平均值在77分以上(满分100分),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城乡、婚姻、就业等差异。回归分析验证了以往的研究结论,收入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学历对主观幸福感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收入水平可解释大部分差异,但性别例外。女性劳动人口收入水平明显低于男性劳动人口,但前者的自评幸福感水平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国民的幸福程度通常通过“主观幸福感”来衡量,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是反映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国民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最新的研究表明,社会保障能够显著增加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而且社会保障对中国国民幸福感的促进效应远远高于经济增长,其中社会保障对低收入居民、农村居民和中西部居民幸福感的增加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为多数学者所讨论研究,然而老年人的婚姻状况、老年人对自我健康状况的评价如何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呢?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依然十分匮乏。本研究基于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安庆市城乡数据(2015),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从老年人的婚姻、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自评健康三个角度,分析其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河南省12个地级市的1179名老年人样本数据为基础,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对影响其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老年人幸福感普遍较高,其中个人年龄、与子女的关系、孤独烦闷感、经济满意度、日常开支承担能力等是其最主要影响因素,可提取经济能力、精神感受、家庭关系和生理年龄四个公因子.大力培养老年社工人才,促进老年人精神健康、家庭和谐,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经济收入,是提高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民幸福感是农民的一种主观感觉和体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民的幸福感是农民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自己生活区域的物质生活环境、精神文化环境、社会福利保障情况、生态环境、民主权利的实现程度等的整体评价和感受。影响农民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特征、经济状况、精神文化、生存环境、民主进程、保障程度等诸多方面。因此,我们应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建设等几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幸福感是个人对自身状况的积极情绪体验,是人的对生活满意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公务员的幸福感如何将狠大程度程度上影响其工作状态,目前,基层公务员由于薪资收入被误解、升职空间有限、心理落差较大、组织关怀不够等原因造成他们出现了"幸福困惑".为此,提升基层公务员的幸福感,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合理收入增长机制、职业上升机制、心理疏导机制和组织关怀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已成为竞争的主题。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员工敬业度和幸福感对员工的经营业绩有一定的影响,该方面的管理是获得企业业绩和解决人才流失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所以,基于幸福指数视角下的企业员工敬业度研究很有意义。本文阐述了员工敬业度和幸福指数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企业的影响,最后总结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别从组织和个人的视角,采用优势分析的方法,比较了组织社会化策略与主动社会化行为对新员工工作适应与职业成长的影响,研究了工作适应在组织社会化策略和主动社会化行为与新员工职业成长之间的中介作用。结论:主动社会化行为更能预测新员工工作适应与主观职业成长。文中的研究对象集中于85后、90后新员工,提出的管理建议对新生代员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因素—结果"模型是研究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经典模型。依据该模型,研究着重探讨了个体特征、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对员工流动的影响,而将模型的中间变量即个体认知默认为完全理性状态。这种研究范式忽略了主观认知偏差对决策的影响,造成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偏离。本文基于前景理论"有限理性人"的假设,引入五类认知偏差变量,分析主观因素即认知偏差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动决策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是当今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现有"和谐劳动关系"议题研究对员工态度、认知等劳动关系主观评价指标关注不足,应当改造重事后纠纷处理、轻事前冲突化解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为此,文章以员工需求为导向、员工满意度为主观评价指标,引入循证管理原理设计相关调查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展开实证分析,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视角提出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公共政策越来越重视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背景下,本文展示了中国城镇居民近三十年幸福感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关键影响因素,旨在通过历史经验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多个数据和不同度量均指出中国城镇居民幸福感自1990年以来呈现U形趋势:20世纪90年代,幸福感水平逐渐下降;2000-2005年间,幸福感水平位于低谷;2005年后,幸福感逐年回升。宏观和微观证据均表明,就业状态和社会安全网等中国劳动力市场条件的演变可以解释幸福感的非单调趋势,也证明"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是提升中国民众幸福感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业人口幸福工作寿命越长,自身及家庭的生活质量越高,社会越能和谐与稳定。文章基于C GSS数据,采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我国2005-2010年分性别在业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和幸福工作寿命。主要发现:(1)2005-2010年我国全体在业人口主观幸福率都在88%以上,总体上在5年间呈增长趋势,且年龄分布呈"U"型,即在业人口刚参加工作和退休前比中年时主观幸福感高。(2)2005-2010年全体在业人口刚参加工作的预期幸福工作寿命都接近43年,各年龄组幸福工作寿命在5年间基本稳定,并随年龄增长而递减。(3)2005-2010年男女在业人口的幸福工作寿命占预期工作寿命之比呈"U"型,且在40岁之后,该比例的性别差异明显拉大。因此,企业可提供40-49岁组在业人口最长的带薪休假时间;同时,推行"工作家庭平衡计划",帮助女性在业人口平衡工作家庭关系,以提高在业人口主观幸福感,延长幸福工作寿命,构建良好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