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筑“一类只具有一般的审美性质 ,另一类有较强的思想性 ,属于真正艺术的行列”。建筑既是一种广义的艺术 ,又可能上升到狭义艺术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建筑美学还是块不是空白的空白。本文通过读邓焱教授的《建筑艺术论》,特就中国式“建筑美学”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肯定了《建筑艺术论》的基本特点、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认为《建筑艺术论》是一部“中国人写中国人的书”、“中国人弘扬中国人的文化”、“中国建筑学家论建筑艺术”的行家好书。正因为如此,《建筑艺术论》填补了古人和前人留下的中国建筑界需要和期待的“建筑美学”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在人作为主体作用于客体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主体与主体之间作用的社会活动中,及主体自身的精神观照中,作为以观念表现为核心的建筑艺术,经历了实用、文化到艺术的发展历程。定居的开始是建筑艺术之雏形,文字的产生是观念艺术之滥觞,教化的时代是建筑艺术之成熟。  相似文献   

4.
低碳城市建设将成为“十二五”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城市房屋激增,与城市建设密不可分的中国建筑业也将面临一场新的革命.随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住房的需求,房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而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和房地产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论述在房屋改革后,人们对住宅设计提出的新要求。建筑功能方面,符合人们的生活流向、区分合理、适合不同家庭生活模式的需要;规划方面,综合考虑房型、朝向、楼间距、绿地、布置方式、群体结合、空间环境,并提出新世纪的住宅要求——住宅技术科技化、住宅管理专业化、住宅建设优质化、住宅房屋毛坯化和确保装修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建筑美学理论整体性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于建筑艺术在实用、文化、纯美学三个方面的探讨,从不同的视角结合建筑实例,试图说明建筑美学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7.
如果从精神属性的角度看,建筑蕴含人格,是人格投射的产物."建筑人格"是建筑的人格化积累与沉淀,具有明显的伦理道德属性,主要包含建筑形象气质、建筑生命活力、建筑道德记忆三种基本伦理构成要素."建筑人格"的伦理价值在于通过对建筑的共享性分析,去彰显诠释建筑的伦理精神特质及其本质价值;通过对建筑的人文性辨析,去解读解蔽建筑的生命气质特征及其生命价值;通过对建筑的地域性发掘,去探寻解析建筑的道德记忆特质及其本土价值."建筑人格"将指引建筑及其相关活动中的伦理追求与道德行为的一致性,也可以实现建筑活动中对伦理主体及其责任的规定性,从而体现出建筑人格化表达方式和人格化建筑存在特质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8.
建筑文化"趋同"是一个较引人注目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由于建筑技术在建筑文化形成中的特殊地位,使其在建筑文化的营造中尤显重要.技术与文化同生共进的密切关系,使建筑文化在体现技术逻辑性的同时,也表现出时代性以及地域性特征.以建筑空间形态文化为例分析建筑技术对建筑文化的影响,提出应理性认识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充分理解技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相随心生"的理念以及"新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下考察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本文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理论为例,通过对建筑艺术与社会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反思,提出建筑艺术在反映社会现实时受制于意识形态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理论的发展历程证明,无论是在苏联还是中国,植根于社会现实之中的意识形态的开放与专制,极大地影响着建筑艺术的繁荣与衰落.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下考察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本文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理论为例,通过对建筑艺术与社会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反思,提出建筑艺术在反映社会现实时受制于意识形态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理论的发展历程证明,无论是在苏联还是中国,植根于社会现实之中的意识形态的开放与专制,极大地影响着建筑艺术的繁荣与衰落。  相似文献   

11.
从建筑文化发展研究入手,以建筑接受外来影响的途径为脉络,论述了沈阳近代建筑所受外来影响的多样性,指出近代银行发展除受到了开埠以来西方各国的直接影响外,还有一条吸收外来文明的重要途径,即西方近代建筑技术及文化通过日本学者的消化与吸收转而传入沈阳,指出了沈阳近代银行建筑的发展体现了同时期日本的建筑思想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2.
建筑各有其自身的气质,这种气质取决于所处环境、时代、建筑功能、设计者和使用者,表现在建筑的造型、色彩、材质、空间、场所、使用者行为等方面.只有建筑气质与使用者、环境、时代等决定因素的气质相符,建筑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保护建筑不仅要保护其实体不受破坏,更要注意保护对其气质产生重大影响的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建筑美学》一书紧扣建筑美这一中心论题,就建筑美的产生、意义、特性、进展、原则、形态、机制及其艺术品位,展开了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述,建构起了一个明晰的建筑美学理论体系。结构严整,内容翔实,观点鲜明,说理透彻,文笔优美。从而给予了十分肯定的评价。本文在评介了此书的一些重要观点之后,把建筑艺术的美概括为多元表达、多元整合,最终实现多元互补、多样统一的整体和谐的美。并提出不仅建筑艺术,其它艺术也应该如此。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的美学思想涉及的内容丰富 ,影响巨大 ,在中国美学史占据重要地位。他非常重视美育 ,虽然其美育及建筑美育思想不可能解决中国社会根本问题 ,但对中国建筑、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就蔡元培对建筑美育作用、建筑美育的标准与方法途径等问题 ,分析、介绍蔡元培的建筑美育思想  相似文献   

15.
从建筑与其他艺术的异同、建筑美的类别、建筑“丑”等方面入手,提出建筑在艺术范畴中的特殊规定性,建筑审美含有形式、造型、性格、象征四个层面,它既具有类别意义,亦具有层级意义,而建筑“丑”也自有其存在价值,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梅山传统建筑既是梅山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当地人民精神与心灵的栖息地,深入挖掘梅山传统建筑的地域性文化内涵,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梅山地区传统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考察的方法,对该地区传统建筑的类型及特色进行分析论述,以期为梅山地区的村庄规划与建设注入持续动力,突出区域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17.
建筑作为人类的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所显示的艺术审美蕴涵了一定的哲学意义。通过对山西具有代表意义的佛教建筑群、民居建筑群等古建筑的考察研究,认为山西古建筑的哲学内涵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一、蕴涵了古代“上下有序”的伦理观念;二、蕴涵了古代“不偏不倚”、“尚中”的人生理念;三、蕴涵了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  相似文献   

18.
哲学现象学思想在很长时期内影响广泛,同时也作用于建筑学领域,建筑现象学以其在文化领域的独特地位成为现象学运动不可缺少的成员之一.在建筑现象学这一框架下,从建筑哲学的角度分析建筑师成长的设计背景,探究创作思想和设计言论中反映出来的建筑哲学思想痕迹,发掘建筑设计作品中的现象学精神.通过探讨其中反映出的现象学思想渊源,为更深刻地领会建筑现象学精神提供依据,从而使在建筑设计中融人对建筑本质的理解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商业时代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文化的竞争已经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建筑是重要的一道风景线。城市建筑是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筑具有城市地域性的表现,建筑风格受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城市建筑是随着城市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刻意追求的城市地标建筑并不能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建筑在房地产业主导下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黄金时代,并形成了第一次现代建筑高潮。这一时期历来是 近代建筑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既有的研究局限于对建筑技术、建筑理论等建筑本体要素的研究,而建筑商品 化对建筑发展的巨大驱动作用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视。通过系统分析房地产业与中国近代建筑演变之间的关系,揭 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建筑技术进步和现代建筑风格兴起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试图突破既有的研究范式,为中 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