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叶 《百姓生活》2013,(9):34-36
4年前,八旬岳父在车站意外走失。4年来,他抛下生意,和妻子驾车行程3万公里,到处寻找岳父。旅途中,只要见到流浪老人,他都会收留,并千方百计帮老人寻找亲人。有人说,他从"寻亲专业户"变成了收留流浪老人的"慈善专业户"。如今,岳父仍杳无音讯,他却先后收留过98名流浪老人,并帮助35人找到了家。因为生意暂停,他负债10多万元,有人说他是"傻子",而他不以为然。他就是从福建龙岩来福清做生意的黎本宣。黎本宣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天下流浪老人都活得有尊严!  相似文献   

2.
匡善儒自1984年担任灌溪敬老院院长以来,一干就是21年,一个当时还是50出头、身强力壮的中年汉子,现在已是两鬓斑白的古稀老人了。他爱院如家,视长辈为父母,用自己的心去温暖老人的心,人们戏称他是"老人们的‘老儿子’";他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带领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的老人  相似文献   

3.
脸谱     
正马振忠:归国华侨80岁再"创业"走进龙湾区永兴街道的市图书馆吉夫分馆,就看见一个老人正认真地整理着书架上的书籍。他就是马振忠,今年已经83岁。2006年,沙园村根据原先的马氏宗祠旧址留有的场地要创办图书馆。远在意大利的马振忠老人得知消息后,毅然放弃在意大利服装厂的设计工作,飞回故乡。2008年,在老马的不懈努力下,"吉夫图书馆"终于建成。"这里的书都是我自己买的,大概有1.5万册左右吧,为建图书馆大概投入了100多万元。"老马说道。2014年,马振忠干起了兴南文化  相似文献   

4.
徐文贵 《老友》2008,(4):28-29
1998年,一位60岁的老人在浙江金华的大街上,站在一个水果摊前,拿着一个个硕大紫红的布郎李爱不释手。三年后,由他推广种植的布郎李系列水果开始在万安县上市。这个老人就是万安县农业局原副局长邹福生,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他为"果痴"。  相似文献   

5.
卢宪焕 《老友》2010,(1):44-44
他是一位离休干部,在书法方面颇有成绩,他更是一位"热心肠"。他就是有着数十年军旅生涯的上饶市军休所党支部书记、耄耋老人耿立荣。耿立荣出生在辽宁铁岭一个偏远的穷山  相似文献   

6.
国宏 《山西老年》2010,(6):54-54
"行走坐卧任自然,三粥两糊伴长生"这句诗,是对陈福堂老人饮食养生之法的高度概括。今年93岁高龄的陈福堂老人家住辽南农村,一生务农,勤于耕耘。陈老十分注重饮食养生,多年来,他一直遵循自己独  相似文献   

7.
姚绍辉 《老友》2009,(10):28-29
他是著名的农业考古专家、中国茶文化研究大师,他曾经多次进京给中央领导讲课,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4年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任上退下来后,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在婺源县上晓起村创"中国茶文化第一村",建"上晓起新农村合作社";修桥补路,耕田插秧,忙得不亦乐乎。几年时间里,他共投入80多万元,按照自己的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8.
天涯明月心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这一走,就是5年。当初不过是因为母亲的一句责备。大学毕业以后,他很努力地寻找工作,跑遍大小人才市场,偏偏没有人看重他。风华正茂的时光就在无所事事间流走。母亲看在眼里愁在心中,不知怎么的,那句"你太让我失望了"就脱口而出。满腹委屈的他夺门而出。他暗暗发誓,一定要为自己找到未来——为了母亲那句责备。  相似文献   

9.
美丽谎言     
《可乐》2006,(8)
有位女孩报名参加了"临终关怀志愿者活动"。所谓"临终关怀志愿者活动"就是照顾一些身患绝症、即将不久于人世的老人的起居。女孩照顾的是一位癌症患者,老人的子女在国外,但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反倒老人自己有不少积蓄。女孩去之前,医生告诉她,老人已经对自己绝望了,希望她能安慰他。每个星期六,女孩准时来到老人身边,和他说话,给他讲故事,并在护士给他打吊针的时候,帮他揉手臂。医生发现,自从女孩来了之后,老人的精神有了很大改善。他开始主动配合医生治疗,病痛发作的时候,也不再大喊大叫,而是默默忍着,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有了变化。医生为老人的变化感到高兴。但医生渐渐发现了一件令人不安的事情。每个周末,每当女孩离开时,老人  相似文献   

10.
薛东 《新天地》2016,(12):8-9
老人样是什么样 福建省东山县94岁的林建德,用他29年时间坚持不懈的普法善举,完美地诠释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老人样:有情怀的老人样. 1985年,退休后的林建德与当地老中医一起开办了一家老人诊所,义务为老年人看病.在与老年人的接触中,林建德很快发现,前来就诊的老人们"心病"多于"身病".子女不孝、遭到弃养、遗产纠纷是他们最大的"病根",而最直接的"病灶"来源于法律知识的缺乏.林建德认为,医治老年人心病的治本良方就是普及法律知识.为此,1985年林建德自费报名参加上海《民主与法制》杂志社的法律函授学校,63岁的他成为当时学校里最高龄的函授生.两年后,林建德担任当地公园街老人协会会长,从此开始了29年的普法历程.  相似文献   

11.
陈卓 《百姓生活》2013,(5):31-32
在北京房山区长阳镇佛满村,一位曾喜欢泡酒吧,开名车,好打架的"80后"顽主,如今学会了用手指给老人通便,给老人掏耳朵,成了"普乐园爱心养老院"里114名老人的"家长"。他对老人的情况如数家珍坐落在北京六环外房山区长阳镇佛满村的"普乐园爱心养老院",是一个下了地铁还要再坐30多分钟"黑出租"才能到的地方。在这里,顶着一头圆寸、1987年出生的闫帅,就是一院之长。"看这个老爷子,已经90多岁了。"从闫帅身边,颤颤巍巍地走过一个老人,老人的脸像盛开的菊花一般。闫帅指着  相似文献   

12.
一位八旬老人,坚持26年义务修路,不计得失,不要报酬,不分日夜,把余热挥洒在村组公路、山间小路上,为的是让山里的路更好走些。他。就是被村民们誉为"好得没人能做到的老人"——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辽市乡肯塘村王沙冲组85岁的村民易祖仁。  相似文献   

13.
正他是广州一名普通的的哥司机,低调谦和待客热情;他又是一位不简单的司机,他拉的乘客多半是别人不愿意拉的"空巢老人",后来他还干脆成了他们的"专职司机",甚至是"儿子"。他就是广州公交集团47岁的出租车司机——巫胜祥。故事还得从2007年说起。一天下午,巫胜祥刚好载客经过广州龙洞的一个公交站牌,行驶中的他透过汽车后视镜无意间看到,后方的公交站台上有一对老人多次挥手试图打车,老伯坐在轮  相似文献   

14.
苏捷 《社区》2012,(10):1
今年3月,我们在"城市表情"栏目刊出了"爷孙俩"这幅照片:穿着清洁工背心的老人抱着孙女,额头贴着额头,老人脸上布满了幸福的笑,小女孩依偎在爷爷怀里。这徐州煤建路上温馨感人的一幕,让许多读者动容。当初,我们从《视觉中国》图片库中选择这幅照片,也是被这幸福的瞬间所感染,却并不知道图片的背后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幅照片的作者、63岁的金云钟是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照片是他2011年5月7  相似文献   

15.
梁水良 《源流》2012,(1):58-60
这是位可亲可敬的老人。1993年,他从海丰县县长位置上离休后,陆续担任了县老促会会长、县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会长、县两纵老战士联谊会副会长、县老龄委名誉主任等多个被冠以"老"字的职务,被朋友们戏称为"老字号"。如今,髦耋之年的他仍为发展老区奔走不息、鞠躬尽瘁,他就是海丰县老促会会长、原海丰县县长曾向奇。  相似文献   

16.
近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老龄办工作人员来到安阜街道古塔小区,看望一位赋予面团生命的80岁老人李烈光,人们都尊敬地称呼他为"面塑老人"。来到李烈光家,老人满脸喜悦,他欣喜地展示着他的面塑宝贝:穆桂英、仙鹤、关公、千手观音、京剧脸谱……李烈光老人还先后到新加坡、泰国、日本等国展示过面塑技艺,他还获得不少荣誉:1995年,面塑作品"三国人物"  相似文献   

17.
《老友》2014,(11)
正每天清晨,在南昌县莲塘镇澄碧湖公园,你总会看到一位高龄老人沿湖散步。他就是去年被评为全省"健康老人"的张绪春。张绪春虽然已94岁,但眼不花、背不驼,除了因在工作中长年分管血吸虫防治常在疫区滞留而染上了血吸虫病外,没有其他慢性病。他的养生秘诀  相似文献   

18.
2015年1月9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站在了颁奖台上,他侧身对着观众席,望着台侧,微笑着,等待着。习近平将颁奖台中央留给了一位老人。轮椅徐行,距离老人还有一米多,习近平弯下腰,向老人伸出双手。两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雷鸣般的掌声在会场上空涌动……这位老人就是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他曾被隐姓埋名近30年,直到1988年身份才得以解禁,但由于当时的解密程度有限,许多史实还没有公开。就连于敏的妻子都曾感慨:"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相似文献   

19.
正2012年3月初,北京市北太平庄街道学院南路社区一七旬独居老人突然病重,邻居们得知消息后将他送到医院,并接力为他熬粥、陪护等,直至老人病愈。"我看到他坐在床头,脸色煞白,不断地呕吐……"北太平庄街道学院南路社区居民姜志仁说,3月3日晚7点多,他得知邻居七旬独居老人王作忠病重,赶紧上门看望。见到王老呕吐不止,他赶忙联系邻居聂兆银,两人开车将老人送到第二炮兵总医院。在医院,姜志仁等邻居陪护老人做CT、化验、输液等。"经医生诊断,王作忠老人是由于感冒和脑供血不足,引起  相似文献   

20.
《华人时刊》2009,(1):74-75
他出生于名门望族,"文革"中却因一首《大风歌》招来22年的牢狱之灾;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以《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小说独步文坛;花甲之年,他跃入了商海,靠"出卖荒凉",成了中国作家中的首富,他称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以玩的心态做大事";70多岁的他喜欢飙车,养着50多条世界名犬,平时喜欢练练书法,遛遛狗;他就是被当地百姓称为"宁夏名片"的张贤亮,一位历经沧桑而又安之若素的可敬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