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面对国内妇女/性别学学科发展的现实困惑,结合妇女/性别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和国内外交叉学科的发展,指出在交叉学科下发展妇女/性别学是妇女/性别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新尝试和新趋向。以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成功申报交叉学科妇女/性别研究博士点为例,提出目前妇女/性别学作为交叉学科建设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子院校妇女/性别学科建设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子院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妇女/性别学科在经历了注重女性特色教育和引入社会性别理论两个阶段的学科体系建设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妇女/性别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推进社会性别意识在国家决策方面的主流化和学科建设在高等教育中的主流化,实现全社会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3.
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要求建立立法性别平等评估制度,该制度是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手段。此前,各地已陆续设计或实施了不同类型的评估指标。通过比对和分析代表性的地方样本中的评估指标可知,目前的评估指标样本存在评估要素的全面性不足、指标体系的层次不清晰、评估内容的准确性不足等问题。设计培训型立法性别平等评估指标体系,不仅可解决上述问题,还可解决人才短缺导致的低效问题。具体而言,指标表在内容上需要从性别审计、女性需求评估、实施影响评估、遣词用字评估和成本效益评估五方面完善,并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作为指南,以实现培训评估专家社会性别意识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经过中国妇女/性别学者多年的共同努力,作为学科成员共同学术遵循的妇女/性别学科范式已经基本形成。但是,作为学科范式重要维度的学科名称尚未统一,呈现出“妇女学”“女性学”“社会性别学”“妇女/性别学”多元共存的局面,仍需深入探讨这些学科名称的演变历程、使用边界、背后理念的异同以及发展趋势,以促进妇女/性别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发展,推动妇女/性别学科范式的完善与学科的成熟。  相似文献   

5.
在学科建设中,学科水平评估可以采用专家咨询的方法,分别从学术队伍、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和工作条件四个方面设计学科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针对评估指标的模糊性,建立学科水平评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证明该学科水平评估体系合理、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6.
在学科建设中,学科水平评估可以采用专家咨询的方法,分别从学术队伍、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和工作条件四个方面设计学科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针对评估指标的模糊性,建立学科水平评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证明该学科水平评估体系合理、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7.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自我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国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发展中存在着国内高校学科自我评估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自我评估系统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工科院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研究工科院校学科建设管理及自我评估工作,在理论研究、现状调研和专家走访的基础上,依托原有评估指标体系提出自我评估指标体系意见。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个人研究经历梳理中国妇女史研究近30年的理论历程——从本土研究中"发现"妇女的历史,到与女性主义史学相逢后引入父权制、社会性别与差异诸范畴进行本土探索,再进入建基于国际视野和本土实践的妇女社会性别史学科化建设,并致力于妇女史研究与本国实践结合,服务实践并发展本土理论。该文还重点阐述作者在研究中如何整合本土与外来理论,创建研究中国妇女/性别史的新框架;并介绍其策略:一是融合多家,探索源头,揭示华夏族社会性别制度起源与父权制的构成;二是将华夏族父权制历史化与复杂化,从"因/变""经/权"中阐释妇女/性别史。  相似文献   

9.
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愈加明显,本研究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学科队伍、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学科平台、学科交流、学科进步6个一级指标和教授、博士等共22个二级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妇女/社会性别学科发展网络妇女史子网络2009年学科建设研讨会于2009年5月23—24日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妇女史研究、女性文学研究等方面的二十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届研讨会。天津师范大学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杜芳琴教授主持了此次会议。会议主要有四个议题:1、妇女与性别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2、打通文史界限的妇女性别史研究,3、国别、专题与断代的妇女性别史研究,4、妇女性别史的教学与研究生培养。与会人员首先就自己的研究及其成果在使用概念、运用理论方法及主要突破、存在局限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交流和讨论,对妇女性别史研究的本土概念、理论创新作了梳理,并对妇女性别史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妇女与社会性别学学科在我国深入发展,解决理论方法、研究范畴和现实关注等问题,将全球视野和区域比较运用到本土妇女与社会性别学研究中来,天津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面向全国开设"学术女性主义基础"与"妇女与社会性别史导论:理论和方法"两门课程;同时注意介绍妇女学发展的学术史,包括西方、亚洲和中国本土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关注点,回顾了中国妇女史研究的百年历程,探讨和反思了妇女与社会性别史的研究方法和视角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自我评估是促进学位授予单位加强内涵建设、强化质量意识、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手段 ,而自评结果的正确性则依赖于是否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自评指标体系。本文阐述了确定自评指标体系的原则、自评指标体系的构成 ,并结合我院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实际确定了 8个一级指标和 2 3个二级指标及其权重。该指标体系突出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注重客观评估与社会评估相结合 ,经我院评估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学科建设过程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提出了我校学科建设应以研究生学位点建设为中心的学科建设思路,并建议通过建立明晰的学科建设指标体系和管理机制,促进学科有目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回顾,总结了国内外流行和尚在开发阶段的各种性别平等指标,对其进行简短评论。并结合性别和发展理论对性别平等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中国社会性别平等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合理的效益评价体系从来都是成功扶贫行动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当下民族地区扶贫效益评估体系存在着诸多缺陷,包括经济效益评估难以精准定位行动方向;社会效益评估指标项严重缺失;指标体系构建缺乏地域性、民族性和性别敏感性等等.对此,我们必须从民族地区的地理与人文特性出发,秉持效率、全面、动态、地城、民族、人文关怀、可行的思想与原则,重新构建其效益评价体系.当前,应着重从三个方面重构民族地区扶贫效益评价体系:一是通过"有项目"和"无项目"两种途径来达到计量投入费用和产出效益,建立深入反映扶贫行动经济效率的模型与指标;二是强化社会效益评估内容与衡量指标项;三是增强效益评估体系的地域性、民族色彩和性别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网络舆情的评估已经成为评价和预警社会形势的重要指标.通过对现有舆情研究的调研和分析,得出由舆情要素、舆情热度和舆情活性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以及14个三级指标共同构建的网络舆情评估的EHA三维指标体系,并对各级指标给出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学科绩效评价从投入和产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科建设的业绩和效益进行科学的考核.由于新学科目录具有如下特征:学科分类的简化、交叉学科的融合、学科目录的连续性和对应用型专业学位的重视,已有的学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对学科的科学评价.基于对新学科目录精神的分析,在学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原则指导下,尝试用"投入"和"产出"指标来构建一套适应于地方高等院校的学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就评价指标的量化、投入指标的存量与增量、学科差异的同质化等关键问题做出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8.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针对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的一个权威性评估,人才队伍状况是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各高校越来越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对学科实力的价值和作用。本文通过人才队伍状况对部分学科评估结果的价值分析,归纳部分规律性的结论,为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科专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科研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校教师科研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方法和各级指标数据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完整的指标数据的计算公式,使指标体系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评估结果更能体现教师科研水平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化,各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的核心。加强高校学科建设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基础,是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产生创新成果和造就学术大师的前提,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一体化的中心环节。为此,各高校在学科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对学科建设投入的经济效率高低却关注不多。本文引入学科建设经济效率的概念,探讨了学科建设经济效率的评估方法、评估内容、评估的指标体系,以提高学科建设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