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互联网经济存在两种规模经济供给方规模经济和需求方规模经济(网络外部性),此基础上划分了互联网经济中的两种网络(Network)平台性网络和信息专用性网络,它们都具有网络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下的网络外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经济产业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外部性”。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亘古不变的经济法则。根据网络外部性起源与表现,对衡量外部性的非线性形式可用于网络外部性的度量,表达形式在正网络外部性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外部性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界对网络的广泛研究,我们越来越了解网络外部性.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亘古不变的经济法则.因此有必要再次深入研究网络外部性对厂商行为的影响,以获取网络时代的市场规律.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界对网络的广泛研究,我们越来越了解网络外部性。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亘古不变的经济法则。因此有必要再次深入研究网络外部性对厂商行为的影响,以获取网络时代的市场规律。  相似文献   

5.
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交易中介,体现出典型的“双边市场”特征.那么,P2P网络借贷平台是否存在双边市场的显著特征“网络外部性”呢?本文选取了国内代表性P2P网络借贷平台“人人贷”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正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和负的自网络外部性在P2P网络借贷平台同时显著存在,验证了P2P平台的“双边市场”属性.据此,文章指出,P2P网络借贷平台应以双边市场理论为指导,注重平台的价格总水平和优化价格结构,充分发挥交叉网络外部性的正反馈作用,形成规模效应,做大做强;同时完善征信机制,提升平台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有效规避自网络外部性的负反馈作用,促进平台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移动通信业网内网外差别定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移动通信业网内网外差别定价的争论,从成本和网络外部性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网内网外差别定价不是以成本为基础、由网络外部性引起的规模经济性将导致竞争的失衡,在现阶段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不宜实行网内网外差别定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网络外部性、网络效应及与此相关的概念时常在经济学文献中被提及 ,但在许多文章中或者语焉不详 ,或者存在一定的误解。文章主要分析了网络外部性的涵义 ,并对与网络外部性相关的一些概念和形成机理做详细的论述 ,为网络外部性的进一步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来,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网络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车轮"。进入网络经济社会后,网络更成为经济研究的热点。深刻了解网络所独有的经济特征———网络外部性,将更加有助于分析相关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9.
浅析网络的外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技术革命的方兴未艾,网络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车轮"。进入网络经济和社会后,网络更成为经济研究的热点。深刻了解网络所独有的经济特征——外部性,将有助于分析相关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前已有的对网络外部性进行研究的文献忽略了初始市场规模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而这样的影响在耐用品的竞争中是不能被忽略的.针对具有网络外部性的耐用品,引入企业初始市场规模,采用Hotelling模型和两阶段博弈研究寡头垄断企业的竞争策略,分析初始市场规模对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市场规模影响企业的各种竞争策略,在最大差异化策略下不均等的初始市场规模最终会导致垄断.其后,通过对国内移动通信行业市场的分析,定性证明了初始市场规模对竞争结果的影响,并预期该市场在没有外力影响的情况下会出现垄断.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作为一种新型媒体迅速崛起。网络媒体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经济问题,其中,外部性问题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现象。按照公共经济学的经济外部性理论,网络媒体的外部性问题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个方面。正外部性主要表现在以梅特卡夫法则为中心的一系列网络效应和由此引起的各种经济效应;负外部性主要表现在缺乏法律、道德上的规范和约束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信息发布不当给消费者带来的负效应。采取政府调节和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的措施来矫正网络媒体的外部性,促进其社会效用达到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网络外部性理论进行分析,对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以及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简述,在Katz、Shapiro等学者对网络外部性研究的基础之上引入效用函数,并着重以移动通信技术的选择为例,以效用函数为核心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从消费者、运营商、政府三个方面综合分析,最终近似得出移动通信技术选择的可行性区域,旨在为我国移动通信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思维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功能联系网络的空间外部性对解释区际互联互助、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究产业联系下的城市功能网络结构及其协调发展空间效应:首先,根据城市产业分类及功能特性构建了城市功能结构体系;其次,基于产业联系角度,运用修正引力模型测算城市功能网络联系强度,并借助重尾分级法确定网络层级结构;再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空间分布结构、网络密度效率和网络边界效应三个层面剖析各类功能网络结构特征;最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城市功能联系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全域内各类城市功能网络结构形态存在差异,流通和公共服务功能网络呈跳跃式交织联结分布,其余三类功能网络均呈“东密西疏”梯度化递减的网状分布;全域内各类功能联系网络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异性,上游以成渝双核引擎式联动发展,中游形成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三足鼎立式”轮轴辐射结构,下游呈“一核多中心式”扁平化结构;城市综合功能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这种空间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产业联系的分功能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的作用程度存在差异,生产功能溢出效应最大,流通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4.
信任关系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往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均指出"信任"关系具有外部效应,但对这种效应是怎样取得的并无共识.我们尝试建立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说明"信任"关系如何产生正的外部性,亦即产生超出个体理性计算之外的利益.我们的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一个多人互动的环境中,能否达到彼此信任,虽然会受到欺骗者所遭到的惩罚与欺骗利益多少的影响,但主要受到所处环境中具有信任者人数比例的影响.因此,可以说"信任"关系具有正的外部性,信任者人数越多,信任者所享受到的利益越大.  相似文献   

15.
网络型产业在其增长过程中具有与其它产业不同的经济特征,本文借用系统经济学中的泛权场网模型,将网络效应同一般规模经济效应进行对比分析。解释和描述了网络型效应调整过程中存在的离散性、网络型效应增长的内部协同和溢出贡献问题,并尝试定性地给出网络型产业的边界。本文通过一个新的视角,对以往将网络型产业网络效应简单等同一般规模经济效应的观点给予了修正和解释,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网络型产业特征和发展规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网络型产业在其增长过程中具有与其它产业不同的经济特征,本文借用系统经济学中的泛权场网模型,将网络效应同一般规模经济效应进行对比分析。解释和描述了网络型效应调整过程中存在的离散性、网络型效应增长的内部协同和溢出贡献问题,并尝试定性地给出网络型产业的边界。本文通过一个新的视角,对以往将网络型产业网络效应简单等同一般规模经济效应的观点给予了修正和解释,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网络型产业特征和发展规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推广破除物理时空壁垒,促进城际分工协作,深刻重塑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地理格局,加速城市群空间体系由传统规模等级秩序向新时期均衡化发展模式演变。同时,城市群内多重要素流的交互联系推动形成网络化空间结构,有效提升整体网络外部性,进一步强化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其空间体系均衡化程度提升的赋能表现。因此,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发展的内在机制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流空间视角下城市群各类联系流网络的调节效应,包括交通信息网络、传统要素网络和创新要素网络。在理论框架指导下,文章以我国19个城市群为样本,建立多源数据库,测算各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空间体系均衡化程度以及基于三种联系流的网络外部性,总结特征事实,开展实证检验。基于特征事实的分析表明:我国19个城市群的数字经济水平稳步提升但存在较大的区域发展差距,形成相对梯度发展格局;大部分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程度提升,个别城市群呈现极化发展态势;各城市群均形成一定的网络型空间结构,但存在较大的个体异质性与区域异质性差距。基于实证检验的分析表明: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直接提升其空间体系的均衡化程度,工具变量回归和核心解释变量替换后的结果保持稳健;现阶段城市群内物的流动相比于人的流动更有利于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均衡化,第三产业主导的区域产业结构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城市群空间极化发展;城市群内交通信息网络、传统要素网络、创新要素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程度的赋能表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直接效应回归结果基本一致,但调节效应存在较大的区域异质性。文章首次建立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发展的理论机制框架,并通过特征事实阐释、实证检验分析等方法加以论证,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时代城市群空间体系的变革方向与优化路径提供参考与借鉴,对促进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示,即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特性重塑城市群经济地理格局,加速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均衡化的城市群空间体系,为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整体协同性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