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ゥチ"、"ソト"、"ョソ"意识不仅是研究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窗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和制约着两国人的思维模式及其行为心理。因此,在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之际,有必要对两国人所具有的"ゥチ"、"ソト"、"ョソ"空间距离感的语言意识和评价标准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和把握,才能诠释和解读中日两国语言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的某些表现方法与常规的语、句法自相矛盾,甚至存在逻辑上的谬误,从而一直形成日语教学的一大盲点。“ゥチ”(内)与“ソト”(外)的对比意识高屋建瓴地贯穿于所有日本文化特征中,为我们解析日本人精神结构、日本社会结构乃至日本语言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性向词汇为切入点,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中日两国人在普通话中使用的性向词汇进行具体描述与分析比较,其结果不仅可以揭示中日两国文化中对人评价意识的共性与个性,而且能够诠释和解读中日两国人在对人评价意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对语言学、文化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以日本古代、近世、近代文学作品、典籍报刊杂志等出现的词汇为例,详细论述了日本是如何在翻译中体现相当于"中体西用"的"和魂汉才"、"和魂洋才"这一翻译理念的精神实质以及在日本翻译事业中的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日两国翻译事业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日语中的某些表现方法与常规的语、句法自相矛盾,甚至存在逻辑上的谬误,从而一直形成日语教学的一大盲点。“ウチ”(内)与“ソト”(外)的对比意识高屋建瓴地贯穿于所有日本文化特征中,为我们解析日本人精神结构、日本社会结构乃至日本语言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度过,我国经济在急速发展的同时,与国外的交流也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在这些交流之中,有时往往会因为文化差异而使双方陷入尴尬境地。如何避免这些差异,使沟通能够高效和谐进行,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中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拟就日本有别于我国的"三"、"五"、"七"数字文化及其成因展开分析,并对中、日两国的数字观加以比较,希望以此减少沟通中的误解,推动对日交流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色彩词在每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中都必不可少,其具有的独特语言功能和文化象征意义反映着民族的色彩意识和传统文化。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相互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中日色彩词语及其文化象征义,探究中日两国文化异同。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外来语借用方式的比较闫雪雯何为外来语?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对外来语可做如下定义:"将别国语言体系中的资料借入本国语言体系之中,其使用已被社会所承认,这种语言就是外来语。外来语是一种借用语。"日本著名语言学家小林光夫指出:"外来语的借用可分两大...  相似文献   

9.
对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两者在产生根源、表现特征和所发挥的政治功能上的异同,认为,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都具有狭隘、非理性的特征,但由于中国的新民族主义与国家当前的整体利益不符,所以它并没有成为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而由于日本的“新民族主义”与日本右翼力量相融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已上升为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从而更具有危险性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套用是汉语的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语法现象,它通过两个句式的杂糅使语言达到经济、简练的效果。本文尝试立足于汉日语言对比,侧重于翻译,从语法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层面对汉语"把""被"套用句这一特殊句型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1.
调查《汉语大字典(缩印本)》中上下结构的"父"部字、"子"部字、"女"部字和"母"部字,可以发现:"父"部字中87.5%的"父"在上;"子"、"女"、"母"与其他构件构成的字中,"子"、"女"、"母"在上的百分比依次是14.6%、2.53%和0%。字义兼指"男"、"女"的,不用"女"部,而用"子"部;字义是贬义的,即使包括"男"和"女",甚至主要是"男",也用"女"部。女性主体意识的丧失是汉字结构性别歧视现象产生的表层原因;造成女性主体意识丧失的是其经济地位的丧失,且是汉字结构性别歧视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保持女性经济独立和主体意识是当下国人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该注意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中日颜色词在运用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但又存在着许多不同点。文章试从颜色词“黄”出发,通过其语义特征,进行中日两国的文化内涵异同的比较,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比较分析中日大学生就母语和外语的社会地位、母语和外语水平以及学习外语态度的差异。研究发现:在中国"母语为本,外语为用"受到挑战,中日学生母语和英语水平堪忧以及两国大学生对外语学习持不同态度。在语言生态视角下,处理母语和外语关系的对策是母语为本,外语为用,母语和外语互利共生以及保持多种外语共生的语言生态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字本位"理论强调加强学生的"字"意识,是语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一条全新的思路,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回顾了语言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字本位"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运用"字本位"理论指导对外汉字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和汉语共有的九种基本色彩中,"白"与"黑"是不同于其他七种色彩词(红、绿、黄、蓝、褐、紫、灰)的两个无彩词。这两个词的词义在两种语言中表现出共性和个性特征。本文试从共性和个性角度对它们的词义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有助于理解两种语言存在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以中日两国的大学生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探讨家庭凝聚力和父母赡养意识对护理社会化意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护理社会化意识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因果关系模型在中日两国均适用。日本的护理社会化意识和家庭凝聚力、手段性赡养意识、情绪性赡养意识之间存在负相关,父母赡养意识越低护理的社会化意识越高。中国的护理社会化意识和手段性赡养意识之间存在负相关。中日两国大学生的父母赡养意识均高于父母,日本父母的手段性赡养意识最低而护理的社会化意识最高。在中日两国,手段性赡养均作为中介影响家庭凝聚力和护理社会化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国民在相同语境中所使用的礼貌语言及其伴随的身体语言,即礼貌语言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上下等差意识比较浓厚的学校生活中,在不同的师生见面场合,中日两国礼貌语言行为的异同表现,具有一定的规律与特色。这样的差异,与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汉韩两种语言中有不少与"吃"有关的隐喻,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本文以语料为基础,运用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角度对汉韩"吃"动作的隐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从中日建筑民俗的变迁中,体味两种文化背景所铸造的民俗特征及所构建的文化空间,有助于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从"龙"、"气"等风水理念之差别入手,对中日建筑民俗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展示出我国两大风水流派"形势宗"与"理气宗"的吉凶观念;对照证实主义的科学方法和自然生态景观理论,剖析两国建筑民俗变迁、发展的要义及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风水"在中日建筑文化中都有着长久的传承,应该给"风水"一个生存的空间,留待进一步研究和感悟。民俗中的"玄学"部分,其中有些神秘文化现象虽至今仍未能以现代科学加以解释,但其与"科学"并非一定存在矛盾,只是目前还没有找到两者的切合点,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妨令其共存。  相似文献   

20.
中日同形词在词义、用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同时由于中日两种语言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中日同形词的词义、用法会有所差异。作为副词的“多少”在现代汉语和日语中都属于低量级的程度副词。本文通过分析例句来阐释“多少”在两种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异同,以其能为汉日同形词的教学及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