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欢乐之家》窥伊迪丝·华顿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欢乐之家》为底本,对伊迪丝.华顿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心理背景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辩证地总结了她在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悲剧意识和其带有的自然主义色彩,并结合小说女主人公的经历,论证了伊迪丝对生命悲剧性的深刻体验与见解、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洞察。  相似文献   

2.
哈代在《还乡》中塑造了反叛的女主人公形象,体现了他的女性观中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但是由于哈代无法摆脱父权意识的影响,致使他的女性角色最终无法避免悲剧的命运,揭示出作者的悲剧性女性观及小说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根源。  相似文献   

3.
《德西雷的儿子》是凯特·肖邦多部悲剧小说的其中一篇。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的悲剧成因,揭露了夫权制社会和种族歧视对妇女和黑人的压迫。另外,作者独特的悲剧意识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增强了作品的悲剧魅力。  相似文献   

4.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多丽丝·莱辛在其短篇小说《另外那个女人》中采用特殊的空间移位叙事策略,描摹出女性在战争环境中的生存状况及其命运悲剧.其巧妙借用“地下室”、“顶层”等具体的地理空间的移位,隐喻人物心理轨迹的起伏变化,完成了对柔斯这一特别的女性形象的塑造.通过女主人公柔斯对地下室这一特殊地理空间的背离与回归,强化了女性的空间意识.小说中的空间隐含意义与女主人公心理之间拥有对应关系,而这种对应关系一直在推动小说主题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小说的一个突出特征便是其主人公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主要表现为意识超越能力的矛盾。它既体现在这些人物与外在现实环境的冲突中 ,也体现在他们自身无法实现自己的自由意志的矛盾之中。特别是固有价值规范作为一种历史的遗传加剧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并限制了他们走向新生活的能力。但是这些人物在受苦中又始终没有放弃抗争与反抗 ,并始终坚守着自我的个性意识 ,这正显示出他们悲剧性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6.
女性与自然的对话——《浮现》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浮现>中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反映了小说作者对女性--自然联系的生态女性主义文艺观.文中女主人公通过两个层面的旅程,即生理和心理的旅程,逐步建立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通过这一旅程,女主人公意识到男性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和统治以及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并力图消除压迫女性和自然的共同根源-男权制等级二元论,以求建立男性与女性、文化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学与音乐的结合是哈代小说的一大特色。他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具有强烈的音乐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音乐性是哈代进行景物描写和塑造主人公诗化形象的重要手段。其次,哈代借音乐性来揭示主题,“主导动机”的音乐手法与小说表现的悲剧内容相一致,有力地渲染了悲剧气氛。再则,哈代成功地借用音乐中的一些技巧于作品总体构思中,体现了小说叙事立场的多元化,展示主人公悲喜交织、起伏不定的生命旋律。  相似文献   

8.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悲剧系列小说之一,具有着浓厚的悲剧意识.一个作家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直接制约着他的文学作品的创作.小说<永别了,武器>,无论是主人公悲剧的人生观,忧郁的内心世界,还是其人生的经历及其对生命中孤独、失败、死亡的思索,都具有着作家海明威潜移默化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意映.  相似文献   

9.
“迷惘的一代”文学体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和欧内司特.海明威小说中的悲剧意识,与叔本华的生命意志主义和尼采的权力意志主义之间存在着某种隐微关系。菲茨杰拉德小说中包蕴着深刻的叔本华哲学思想,而海明威小说则呈现出明显的尼采哲学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超越是戏剧悲剧和小说悲剧的共同特质。肖洛霍夫的小说在生命力的表达上,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形成了独特的小说悲剧的超越方式——生命的回溯意识。它的超越方式与俄罗斯古典的或同时代的小说迥异,超越的实体性内容与中国悲剧的大团圆结局有着截然的差异。它的出现完善了肖氏的悲剧程式,是对悲剧艺术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人道主义是人类用以达到和平协议的共同语言。艾特玛托夫的悲剧小说正是对人道主义思想上的弘扬。通过分析艾特玛托夫的悲剧小说,探讨其作品的悲剧意识、悲剧人物的生存境况,以及小说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内涵,从而揭示出作者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深情关注。他作品中的悲剧性不是导致悲观主义和消极无为而是饱含着乐观的基调和积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人类发展和人类社会形态更替过程都包含了悲剧性。只有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现实的悲剧性,并想改变自己的生存困境,悲剧意识才可能形成。悲剧意识是指在人类发展过程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体现在某些人物身上的那种“无为而为”的心理倾向,即某些人明知他们将来的所作所为一定会失败(实际上也会失败),却仍然锐意去追求、奋斗、牺牲的心理趋势。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困境;二、人类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困境的超越、应战的精神。西方文化决定了它的悲剧意识表现形态,西方人的悲剧意识表现得深刻、彻底,中国文化决定了它的悲剧意识表现形态,中国人悲剧意识表现得浮泛、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论述了由“前悲剧责任”指导下,主人公的“行为”在激化悲剧冲突、塑造正面悲剧人物、辅助确立悲剧结构,体现悲剧价值中的表现和作用,并结合人们对反面人物、悲剧意识的批判态度来对中国古典悲剧的两个较为显著的特点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陀思妥耶夫斯基善于挖掘人物的自我意识和矛盾、分裂的心理世界。对他来说,重要的不是主人公在世界上是什么,而首先是世界在主人公心中是什么。他的小说文本通过意识与现实的切换、对内对外两种话语指向的交融以及场面化的激烈辩驳,表现出了主人公们反传统理性的生存哲学。《地下室手记》的主人公和《罪与罚》的主人公正是这种与世俗理性抗争的自我折磨的英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西方悲剧在主人公选择、剧情冲突和结局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对比,发现中西方悲剧精神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中华民族的悲剧精神因源于"苦戏"而主要体现为国人对人与人关系的伦理道德批判和对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追求,个体自主意识较弱;而西方各民族的悲剧精神起源于"酒神"赞歌,个体自主意识较强,其所追求的和谐往往以牺牲个体为代价,体现了西方人对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永恒矛盾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反抗作为悲剧的重要特质之一,在<魔合罗>剧中有生动的体现.本文在前辈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剧作主人公面对苦难时的反抗精神和反抗意识为基点,试图从广义的、美学的层面上对<魔合罗>一剧中表现出的悲剧因素及悲剧精神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悲剧性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田里的守望”以十六岁少年霍尔顿为主人公,以其在精神病院自述的形式详细追述了自己精神崩溃的全过程,展现了青少年的复杂心理,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悲剧。本旨在解读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骆驼祥子》:承认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说,《骆驼祥子》可以被称为"社会悲剧"、"性格悲剧"。但是从人物自身内在的精神—心理结构而言,《骆驼祥子》更应该被认为是"承认的悲剧"。文章通过对小说两个主人公祥子、虎妞悲剧成因的具体分析,阐明了这一结论。它有助于我们转换视野,从一个更隐秘而内在的角度重新认识《骆驼祥子》。  相似文献   

19.
死亡悲剧意识是理解奥尼尔创作 ,也是认识其悲剧美学的基本切入口之一。其死亡悲剧意识基本上是乐观主义的 ,这种悲剧意识使他剧作中那些在生活中只有死亡的主人公在追求自己的失败的过程中体现出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的素质 ,使自己的失败也具有了崇高的悲剧美感 ,这也是奥尼尔剧作具有经久魅力的原因之一。但在其创作的后期 ,生活的痛苦使死亡悲剧意识也随之由乐观主义逐渐过渡到悲观主义。本文通过分析奥尼尔剧作的死亡悲剧意识 ,指出了奥尼尔剧作的基本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哈代在《卡斯特桥市长》中描述了主人公大起大落的生命历程,着力刻划悲剧主人公亨查德的形象,使之成为人类小说史上最伟大的悲剧英雄之一.哈代既有对传统悲剧观念的继承,又有对传统悲剧观念的超越.本文追溯了希腊悲剧的渊源及其发展,旨在分析《卡》与古希腊悲剧的承袭关系,进而阐述小说体悲剧《卡斯特桥市长》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