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剩余价值理论是经济科学上的一项伟大发现,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也同时揭示了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运行规律.它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试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指导意义,谈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从资本主义追求剩余价值的手段看提高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向勇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它在主要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同时,也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经济规律,并且预见了社会主义经济必须遵循的某些规律。过去我们主要是运用《资本...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早期奠定了"人的发展"的思想主线,提出人的本质、劳动异化与异化劳动向人的复归的人类发展基本进程。《资本论》将这种哲学思辨具体化为科学理论,将转化为资本的剩余价值作为异化劳动的现实形态,而异化劳动向人自身的复归的实现途径则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在新时代的伟大理论创新。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主要不在于对剩余价值的分割,而在于使被分割的剩余价值转化为支配与奴役劳动者的异化力量。把异化劳动作为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从而把剩余价值向人自身的复归作为"消灭剥削"的途径,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科学发展观于是成为实现邓小平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由之路,"三个代表"则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条件,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4.
存在于马克思原著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从"终极关怀"的意境感召人类超越现实局限而追求未来的理想社会.我国今天实践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不是马克思意义的"成熟的社会主义模式",而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尽管它在本质上否定资本主义,但因其所处的社会存在基础尚未超越资本逻辑统治的全球化时代,因此它乃"立足于资本逻辑的社会主义".据此,我国制定的发展战略,就不应是彻底否定资本逻辑的"纯粹社会主义"性质,而应是仍然利用资本的力量来发展自身,并据此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合历史规律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作为一次伟大的“术语革命”,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历史性意识形态价值: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资本逻辑,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优势,展现了作为文明超越形态的意识形态价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基石的文明形态,实现了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守正创新,展现了作为理论创造形态的意识形态价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凝结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展现了作为文化融合形态的意识形态价值;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本目标指向的天下情怀,彰显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迸射出意蕴深远的意识形态价值,展现了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资本论》揭示了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不朽的科学理论,不仅适用于分析现代资本主义,而且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从建立什么样的社会形态、所有制、市场经济、农业经济和政治体制等方面来看,《资本论》对当前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创新劳动价值论》是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将其延伸发展的创新成果。《创新劳动价值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最有意义的相关理论作了大胆触碰并展开了深刻论述:以"价值"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剩余价值"二重性",完善和丰富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理论;以"创新"为基石,为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发展经济提供了路径依据;以知识经济形态显现的内在性能和发展趋势为基点,论证了马克思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必然性和可遵循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为思考目标,倡导改革创新和创建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8.
詹姆逊把全球化作为晚期或跨国资本主义的空间表现,并在文化政治策略上提出反思、批判资本主义达到个体解放的可能形式——"认知测绘"。经由詹姆逊关于全球化空间的理解,将考察视角由个体转换为民族国家,由文化层面延伸至经济领域,可以彰显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当代意义。马克思资本理论能够揭示造成后发展国家历史处境的根本原因,建构中国关于全球化的"认知测绘"。中国需要辩证对待资本逻辑支配的全球化及其双重效应,谋求以资本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史实现了革命、改造、建设、改革的逻辑演进;30多年改革实现了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的逻辑演进;10年发展实现了"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逻辑演进。三个方面逻辑演进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成就了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体现了主体认识论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规律。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形成是近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启缘由,近代哲学家们大多秉持理性主义进步观,推崇理性的至高权威,将理性置于征服自然、规制全新社会秩序的制高点。马克思认为理性背后驱动物质利益追求的资本逻辑才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形成的原动力和根源。经历哲学批判和政治批判的不断探索,马克思最终将批判深入至"物质的生活关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追求剩余价值与不断扩张的演化趋势和逻辑造成人的自由自觉发展逻辑的断裂,解开了人们异化命运的真正奥秘。马克思自觉意识到资本逻辑的运行存在由基本矛盾导致的内在边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底线、自然资源有限性导致的外在边界,体现了其对资本逻辑批判的边界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