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缅甸与我国边境傣族地区的居民在历史及现实中有过长期杂居或跨境而居的情况.其中缅甸的掸族与傣族皆属同族.本文在对缅甸民间故事与我国傣族民间故事的分析中,发现两地民间故事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文学母题,尤以智慧母题、傻儿母题、善良母题、狡诈母题为代表.两地民间故事文学母题的相似性,不仅说明缅甸与我国傣族文化传统价值的共通性,而且表明缅甸民间故事与我国傣族民间故事审美倾向的一致性.这就是辩证美、幻想美、循环往复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2.
《后汉书》、《后汉纪》和《东观汉记》三部史籍,记载了东汉时期掸国三次遣使到洛阳奉国珍宝及献幻人,它对于研究我国傣族和缅甸掸族的古代史,具有重要的价值。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外不少史学家,对此作了研究。本文就掸国之称和掸献幻人两个问题,提出一点粗浅见解,望有关专家、学者指教。  相似文献   

3.
正西双版纳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滇南,与缅甸、老挝接壤,临近越南、泰国和柬埔寨。傣族是这个地区的主体民族。在近代,一般认为"贝叶文化"就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文化。贝叶是一种被称为贝叶棕树木的叶片,它是佛教僧侣们较早用作刻写佛教经典的载体。在西双版纳傣族风情园里面,听到刀美兰演唱的傣歌——《让我听懂你的语言》,才觉得真正领会了这首歌曲。美丽的傣族姑娘像是西双版纳流动雀跃的一道风景,她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部,西南和东南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是一个风景秀丽、文化独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西双版纳是傣语 sipshong panna 的音译,sipshong 是“十二”的意思,panna 意为“千亩之田”,从词义上讲,西双版纳即为十二个缴纳田税的单位或行政区域。在这块总面积约2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以傣族为主以及布朗族,爱尼族等几个少数民族。他们独特的民风习俗最近在日本也有所介绍,其中每年都要举行的傣族泼水节,作为规模最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河谷傣族远离傣族主要聚居区,傣族传统的主流文化对其影响较小。由于环境封闭,居住分散,周边少数民族对其影响较大,加之社会转型加快,现代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具有金沙江河谷傣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在迅速消失。因此,增强金沙江河谷傣族的民族凝聚力,强化民族文化的认同意识,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人,抢救和保护传承金沙江河谷傣族的民族文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民族工艺是傣族人民适应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一种生存技能的体现,是生活智慧的结晶,从一个层面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同时,傣族民族工艺的产生和发展,又往往被打上了傣族社会文化的印痕,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提炼和浓缩,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两层关系既是傣族的民族工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傣族民族工艺文化的特性和象征.  相似文献   

7.
傣族渊源与巴楚文化刘岩云南傣族是外来的民族,先于傣族进入云南边境地区居住的是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布朗、德昂等民族。作者研究傣族历史的文字记载和大量民间传说,阅读东南亚有关泰、缅、老、柬的历史著作,证实云南傣族并非土著民族。西双版纳傣族传说他们的祖...  相似文献   

8.
傣族土司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傣族社会历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时期形成的土司制度,在西南地区各民族社会中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尤其对傣族社会更为深刻,元明清以来的傣族历史无不与土司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整个傣族的封建社会都是随着土司制度的出现、发展、衰亡而起着微妙的变化。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傣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在产生、发展、消亡诸方面都形成自己许多独具的特点,对傣族社会产生过较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化身份与民族心理是一个民族的整体性和根本性特征,对于理解和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及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傣族著名英雄史诗《兰嘎西贺》对印度经典神话《罗摩衍那》的变异与创新为切入点,通过展示二者的亲缘关系以及傣族人民进行的民族性加工与创新,探究傣族的文化身份与民族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辨析傣语中的日月神及其相关词汇可发现傣族继承了中原日月神话的语言基因,其他壮侗语族民族的情况也是如此。通过分析日月起源、多日月、射日月、救日月、日月运行、日月蚀等日月神话叙事,发现傣族与其他民族一样共创、共享和共传着相同的母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造成日月神话高度相似的原因之一,从族缘关系看,傣族属于百越族裔,因此与其他壮侗语族民族有着许多同源词汇和高度相似的日月神话;从地缘关系看,傣族地处我国西南沿边,与周边诸多民族世代为邻,在多民族文化“三维交融”过程中共享共传着日月神话母题。神话叙事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之一,从古老的日月神话中可以挖掘傣族先民所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为傣族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又给傣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文化与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回应,是傣族的当务之急。傣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资源,使之与现代精神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其正面功能,以加快傣族在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2.
有关资料显示,阿洪傣族于700多年前从我国德宏迁徙到印度阿萨姆邦,因此我国德宏傣族与印度阿萨姆邦阿洪傣族有渊源关系。通过干支纪年表示法的对比,可以看到阿洪傣语与我国傣族各个主要方言之间的之间的亲属关系。其间,德宏傣族与阿洪傣族之间由于历史的原因,语言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3.
傣族是最早的稻作民族之一。金沙江河谷傣族多数为南诏以后由景东等地南迁而来,稻作是其最主要的生产活动,有很强的季节性和节令要求,并且每一生产环节都与节日及祭祀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稻作生产为中心,以祈水为主题的农业祭祀和农事仪礼。  相似文献   

14.
德宏傣族婚姻习俗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特殊社会文化的牵制和影响,德宏傣族婚姻习俗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傣族婚姻习俗的特点。德宏傣族婚姻过程、仪式与佛教和本土宗教内容紧密相联;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制度和观念导致了德宏傣族等级婚姻的盛行;对家族血缘关系的重视致使德宏傣族一直固守着同姓不通婚的规矩;经济条件成为德宏傣族建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制度的变更、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德宏傣族婚姻习俗发生了变化,人们抛弃了婚姻习俗中的不少陈规,面对现存的婚姻习俗应正确对待,并加以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5.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盂定傣族有着本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并体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用和影响着本民族的发展与繁荣。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孟定傣族获得更大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陇川县户弄村德昂族的语言与傣族的语言有很多借用关系,虽然这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但人口少的民族向人口多的民族借用语言是普遍的。从户弄德昂语基本词汇变化类型、特点两方面来看户弄德昂语的变化,可看出民族语言借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张洁的《无字》是近几年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这部作品引起截然不同的评价。徐岱先生在《边缘叙事——20世纪中国女性小说个案批评》中否定了张洁《无字》的创作。笔者觉得徐岱先生的批评过于武断,并认为《无字》具有人性与灵魂拷问的深度。  相似文献   

18.
贝叶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从云南经东南亚邻国到印度及欧洲罗马,有一条被称作"南方丝绸之路"的通道,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作用。从民族分布状况来看,还早在二千多年前,壮傣民族的先民就频繁地活动或定居在云南大部及东南亚邻国的泰、越、缅、老等地,而这一地区正是"南方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地带,深受该民族历史上创造的"贝叶文化"的深远影响。当今,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地理环境,加强与东南亚邻国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交往,促进我省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