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恺 《探求》2011,(Z1)
一般来说,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主要包括意识形态、规则、有效性和合道德性四个方面.我们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意识形态的教化是获取执政合法性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之后,意识形态的教化功能逐步弱化,但持续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赋予了党执政以雄厚的有效性基础,使党的执政合法性获得了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中共执政合法性模式的转换: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执政的合法性资源表现出明显的动态性特征。在"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分别形成了以意识形态资源为主导的合法性模式和以经济绩效资源为中轴的合法性模式。新时期,受制于经济不增长、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制约,经济绩效合法性模式面临着困局。伴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经济绩效合法性模式转向构建法理型合法性模式,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失衡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必然造成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公平严重缺失和轻视社会建设,进而阻碍人的发展。只有在人学的层面,才能对增长与发展的关系作出透彻的阐释。就是说,只有以人的发展引领社会发展,才能超越"排他性发展"而实行"包容性发展",才能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尺度的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
吴海燕 《浙江学刊》2005,(3):127-130
政治合法性既是政党执政的前提和基础,又是执政党可资利用的潜在资源.执政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执政资源的枯竭和流失会导致执政地位的丧失.执政党需要加强对合法性的认识,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执政的有效性和制度规则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拓展和整合执政资源,巩固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5.
论包容性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包容性发展是指要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合理地共享发展的权利、机会和成果的一种发展,它是在日趋严重的发展之排斥性、对抗性问题的现实压力下应时而生的,共享性、公平性等是包容性发展的重要特征。践行包容性发展应当遵循发展性原则、平衡性原则和制度建设的包容性原则等。  相似文献   

6.
从转型政治学看中国意识形态创新的特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萧功秦 《浙江学刊》2006,(4):131-136
改革开放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意识形态创新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以建设安定有序的社会所需要的社会凝聚力与精神资源为基础的、以实现美好社会为目标的价值重建与社会目标定位阶段。这一新阶段以“政治文明论”、“社会和谐论”为基础,体现了执政党政治文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变。最后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发展的六个基本特点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实现农村包容性增长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凌  王志章 《学术交流》2012,(8):102-105
从农村包容性增长的社会背景与现实需要出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现状分析,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路程是加快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产业走出农民就地非农化新道路、乡村旅游产业提升农村文化自觉、乡村旅游推动农业产业链本地化、乡村旅游的转型与升级为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乡村旅游要夯实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六大渠道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包容性是检验国家意识形态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为适应意识形态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文化和意识世俗化和理性化的情势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在文本内容,文本表述,文本转换、传播和接受等方面进行包容性创新,以不断增强自身吸引力和凝聚力:建构包容性的内容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建构包容性的表达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建构包容性的运行机制,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力。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的社会意识形态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同社会结构的其他构成因素一起发生了深刻转型,主要表现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在追求目标、实践功能和整合方式等方面发生了转变,在一系列重大价值信念上也作出了明确调整;以此为前提,民间社会意识形态呈现了多元化、多样化和多变化的新状态;影视媒体、数字化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了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影像化或感性化,极大地拓宽了意识形态的传播深度与辐射广度,中国社会意识形态进入了空前活跃、繁荣和健康发展的时期.对当前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作出不安全判断的原因在于,未能明确认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深刻转型,阶级斗争观念仍然影响人们对社会意识形态问题的认识.应当破除社会意识形态的陈旧观念,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转型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0.
伦理决策与包容性增长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社会信任发生变化、传统工业文明的文化向现代商业文明的文化变迁、行政体制改革滞后的过程中,伦理决策有弱化的趋势。本文认为,在伦理决策语境下,包容性增长的路径表现为以政府为主导的政治伦理发展路径,以市场为依托的经济伦理发展路径和以社会为背景的生态伦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执政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执政党,从理论上讲,是因为它能够创建一个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文化环境。这种文化环境以和谐社会为呈现形式,以公正、和谐、发展为特征。人类社会的永恒发展决定和谐社会必须处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需要为文化内核的变化之中。执政党要保持执政地位,就必须始终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论政治和谐与政治合法性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和谐社会不是一项简单的时代性任务,而是一项巩固政治合法性来源的基础性工程。建设和谐社会是由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上升到政治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后发型国家政治发展中所面临的合法性威胁,在一定意义上,正是由于他们寻求合法性的模式出现了偏差。从解释性合法性、绩效性合法性向和谐性合法性转变是后发型国家摆脱合法性危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社会整合是执政党的重要职能。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功能遭遇着来自组织分化、利益主体多样化、意识形态多元化及民族关系摩擦等方面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应当明确利益整合的核心地位,着力构建社会整合的组织保障、政治保障、思想文化保障,正确处理执政党社会整合与社会组织自我整合的关系,建立健全社会整合的制度体系,更好地发挥其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4.
政党社会属性变移的一个典型表现是政党由阶级性政治组织向阶级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社会政治组织的转变,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政党组织和政党观念的日益开放.在此背景下,党社关系已经或即将出现如下重要转变:政党由以阶级为基础向以社会为基础转变;政党由强调阶级利益向注重社会整体利益转变;政党由社会控制向社会协调转变.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民主为主轴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呼之欲出.面对这样的社会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宜在社会性向度上积极探索,适时进行执政方式的变革,形成以交互性为互信原点的新型党社关系.这对于执政党拓展执政合法性,提升自身权威,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耿云 《唐都学刊》2006,22(5):90-94
党的现代化是各国执政党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执政党的现代化问题的实质是对其政治合法性的永恒诉求,现代化对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也构成了挑战,党应该与时俱进,以价值观、制度、组织、角色的现代化来回应合法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政府过程中,执政党、参政党和利益集团共同成为政府过程的主体.从责任政党政府理论的视角看,政党承担着更多的责任,这也对当代中国的政府过程提供了分析的框架.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执政党、参政党都要加强组织建设、纪律约束和纲领建设;既要关注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也要关注参政党的参政合法性;此外要对利益集团参与政府过程保持清醒的认识,实现政党、政府和利益集团的双向功能整合.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反思政党与人大、政协及政府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转型期的政党责任,才能在整合社会的同时也改造自身.  相似文献   

17.
包容性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和谐因素,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最终有赖于科学的增长方式与机会平等的实现。通过高速、有效以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来创造大量的就业与发展机会,增强制度设计与政策选择的公平性来促进社会的包容性与增长的共享性,从而保证人们能够平等地获得机会,这是包容性增长的研究任务。因此,实现包容性增长将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应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制度与政策的公平性,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措施来实现包容性增长,最终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王庆利 《社科纵横》2005,20(1):24-25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失业下岗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和“三农”问题等为代表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及其政治后果 ,使得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危机走向显性化。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共产党治理显性化合法性危机 ,践行合法性维护的理性自觉行为。以合法性维护理论为工具探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一政治决策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看待农民组织的问题上,一些官员和学者在观念上明显还存在着一些已经过时的革命党思维,它们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执政党,面对的是公民社会,应该以平等观念看待所有社会成员、承认所有社会成员的权利。对待农民组织,不仅应该允许存在,而且作为从事弱质产业的弱势群体,应该像世界上绝大多数执政党那样给予农民以支持和帮助。中国共产党也有一些革命党传统是和执政党思维是相通相容的,特别是以知识分子与农民相结合的传统,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政治价值观视阈的政府职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义保 《学术交流》2007,19(1):45-47
政治价值观和政府职能紧密相关,一定社会主流政治价值观通常会影响产生既定社会的政府职能。我国传统社会占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儒学价值观,为专制王权和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提供了合法性支持。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背景下的整体主义价值观影响下,我国传统社会形成了以阶级统治职能为核心、社会管理职能为附属的全能主义政府职能模式,有力维护了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满足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