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慎乃蜀中奇才,其学问之博,著作之富,在明代堪称第一。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图书编撰家,在中国古籍编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编撰了大量图书,充分反映了他的编辑思想。他倡导并践行实事求是,重文献、重证据之学风,对明代理学的空疏提出严厉批评;他编选图书,有明确的选录标准和品评标准;在图书的编撰结构上,既重视理论探讨,又重视考订辨析;在图书的编撰体制上,既重继承,又有自己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2.
作为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罗振玉不仅博学多识,著作等身,而且在保存传承古代文物、编撰图书等方面亦罕有其匹。他倾一己之力广泛搜集各类资料,并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著录,为近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珍贵资料的保存与传布,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体现了"传古备佚"的编撰旨趣、"兴学致用"的编撰原则、"类次编排"的编撰方法和"精益求精"的编撰风格。  相似文献   

3.
《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是查考唐代书籍撰述和流传情况最基本的目录文献。两志由于著作时代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在具体的编撰背景、著录体例及收录图书等方面都有所表现,并呈现不同的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编撰方式德角度看,中国声乐教材的已经形成传统,综合起来,大致有:按唱法声种分类编撰的声乐教材、按声种分类编撰的声乐教材、按程度设置编撰的声乐教材、按创作年代编撰的声乐教材、按题材和题材编撰的声乐教材、出版社或作曲家编撰的个人专集、用中外作曲家的代表作品编撰的声乐教材、用复合方式编撰的声乐教材等九种,归纳这些编撰声乐教材的方式,可以见出,在心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创新教材编撰方式,其基本思路是声乐教材必须具有典范性、声乐教材要循序渐进适合学生的专业水平、让学习者喜闻乐见、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有助于演唱的信息、编撰方便的目录和检索系统以便查找。  相似文献   

5.
曾巩所集《金石录》五百卷虽已散佚,但通过他留下的十四首金石录跋尾却可略窥其《金石录》的编撰思想。其编撰目的是载录史料;编撰方法是考定补正;编撰态度是严谨认真;编撰作用是传道说理。  相似文献   

6.
现行《筹海图编》共十三卷.它的编撰过程以郑若曾入胡宗宪幕府为界分为两个阶段.郑若曾在未入幕府之前已经完成了《筹海图编》前七卷部分内容的编撰,而前七卷的大部分内容及后六卷完成于胡宗宪幕府之中.在《筹海图编》第二阶段的编撰中,虽然郑若曾仍然担任着资料收集和执笔撰写等主要编撰工作,但幕府主人胡宗宪在这一阶段编撰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不仅组织其幕府成员共同辅翼郑若曾完成《筹海图编》的编撰,并最终促成了此书最终的出版刊行,而且还为《筹海图编》后期编撰特别是《筹海图编》的后六卷内容的编撰贡献了自己的思路.因此,在不否认郑若曾为《筹海图编》主要编撰者的前提下,胡宗宪的编撰功绩不应该被埋没,同时“胡宗宪辑议”这种署名方式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相似文献   

7.
高校年鉴集中反映一所高校各方面发展概况和发生的重大事件,是具有“存史”与“资政”双重价值的重要史料文献.针对目前高校年鉴编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编撰出权威性、真实性、实用性俱高的年鉴,对发挥高校年鉴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民族史的编撰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局限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等明显的缺陷。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民族史通史著作的共同特征进行概说的同时,重点评述其在编撰中的缺陷,把握编撰中国民族史应当遵循历史整体性等四个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使中国民族史著的编撰能有新的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9.
论张荫麟的通史编撰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荫麟是一位颇有声望的现代史家,其平生志在通史,曾对通史编撰的重要性、史实的选择、统贯史实的"秩序"以及表述方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其资众手、决一人的编撰组织形式,对史实"笔削"标准的界定,对传统历史观的批判和对符合历史事实的历史理论的探求,以及对历史艺术性表述的重视等,均有独到见解,对编撰通史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古籍四部编撰的内容和形式都蕴含了大量的编辑思想。经部列为四部之首,与其说是统领作用的原因,不如说是对它"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的认定,传承经学、弘扬儒家的思想十分鲜明。无论官修史书还是私人撰史,史书编撰体裁之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和历代政治制度类史籍的编写方法都力求真实、客观、公正。子部类目在各古籍分类法中的位置上下动荡,或紧跟经部,或在史部之后,反映出各朝代及目录编辑者对子部书籍地位重要性认识的态度。历代文编的编辑思想集中体现在文籍之内容、文编篇章之选择和对笔记小说的充分肯定等方面。图书形制、不同载体材料以及插图等也都成为表达编辑思想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道教史学编纂肇自魏晋,其发展大势,则自隋唐两宋始。此一时期,除教士外,教外士宦亦积极参与其中,推动史著大幅增加。同时,道教史家打破了魏晋单一的由私家完成的编纂模式,御制、奉敕编次、私家撰修等编纂方式的出现,使史学编纂呈现多元化特征。弘扬道教;维护统治秩序;参与、记录儒释道间的融合与冲突以及促进道教史学的建设,构成其编纂旨趣和目的。隋唐两宋,道教史学编纂渐趋成熟,这种成熟也是中国道教史学迈向繁荣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描述文学史编撰过程中的经典化与本质化,主要分析了经典化与本质化是如何造成文学史真相在文学研究过程中的迷失。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文学史教材的编写,应坚持学术性实用性兼顾、史家眼光、文化视角三原则;关于古代文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做到教材使用与个性发挥、史与作品、讲授主动性与接受主动性、教学与科研四统一。  相似文献   

14.
陈廷敬是清康熙朝重臣,他领衔主持纂修的康熙《一统志》,在中国国家方志编纂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主持编纂过程中,他提出了国家总志纂修总体框架编纂思想,这种思想不仅贯彻在当时《一统志》的编纂过程中,而且也成为整个清代各级方志编纂的主导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国家方志的编纂,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宋元学案》的成书可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地各阶段编纂者的分工及其案语内容也各不相同。第一阶段“黄氏原本”的主要编纂者黄氏父子主要致力于哲学思想的阐释与评价;第二阶段“全氏修补本”的编纂者全祖望主要致力于思想史的构建;第三阶段最后的编纂者王梓材与冯云濠主要致力于文献的校订。其中黄百家作为黄宗羲学术思想的忠实继承者,贯彻其定下的编纂原则与思想史观,在编纂《宋元学案》的过程中进行了文献的整理与考订、师承关系的辨析、历史记载的考证、思想源流的梳理等方面的工作,并将其成果记录在案语中。这些案语提高了全书的学术价值,并为研究黄百家本人的学术思想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中国美学史写作自20世纪初起步,迄今为止,已经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同时在认识和实践上也存在一些未惬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存在把中国美学史写成美学理论史的偏向,第二,存在以艺术审美中心论来把握中国美学史的偏向,第三,存在亲外史研究而疏内史研究的偏向。认清这些局限,对于未来中国美学史的写作,将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校志,是地方志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育志的一个分支,是方志学和教育学的一门综合学科,是学校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本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编纂学校志的历史、学校志的性质与作用、编纂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体例与体裁、学校志的主体内容、篇目等一系列问题。作者根据新编地方志和学校志编纂20多年积累的经验,指出了校志与校史的联系以及二者的区别,提出史志工作者要坚持实行主编负责制、坚持写好政治运动和人物、坚持语体文记述体、坚持校志的质量标准的四项原则,努力创修名志、佳志、良志,服务当代,造福后代,使学校志成为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18.
元朝历史编纂学既继承了两宋、辽、金历史编纂中的优秀成果,又具有时代所赋予的多民族融合国家对历史编纂的认知。最能反映元朝历史编纂学成就的莫过于对前朝正史的修撰和典志体史书的编纂,这两部分是元朝历史编纂学的鲜明特色和重要成就所在。有元一代,产生了一批在后世有重要影响的史学家,他们的历史编纂思想和经验是元朝历史编纂学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9.
从史学的角度对黄遵宪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其研究状况纵向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横向则回顾了有关黄遵宪外交活动及思想,文学主张及地位,政治活动及其思想,教育实践和思想以及与同时代人交往等热点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黄遵宪研究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