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属地化管理 市民化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湖北省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要求,在做好流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同时,认真探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以房管人”的长效机制,加强流出地与流入地协调配合,坚持把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作为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不断理顺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体制,加强  相似文献   

2.
实行“现居住地和户籍地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原则后,怎样将流出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落到实处,江西省余江县在外出人口密集地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的做法,不仅在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架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而且为实现“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山东省惠民县与流动人口较多的53个县、区签订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双向协作协议书》,实现了"信息互通、服务互补、管理互助、责任共担"的区域协作"一盘棋"管理格局。开展双向协作,明确流入地和流出地职责。参与签订协议的53个县、  相似文献   

4.
“一盘棋”的特征与成效 流动人口向来是人口计生工作的难点与瓶颈。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中流出地流入地信息割裂封闭、底数不清、责任不明、监管缺位、服务缺失以及流动人口中非婚生育、非意愿妊娠时有发生、育龄群众为孕检办证返乡奔波、维权困难等问题长期困扰着政府管理部门、基层工作人员和广大育龄群众。为破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时期城市社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的新情况、新特点,十堰市茅箭区按照“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整体思路,结合本地流动人口管理现状,在调查论证、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模式———“3·5”管理服务模式,对抓紧抓好新时期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信阳市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也是一个流出人口大市,全市总人口786万人,其中流出人口213万人,占总人口的26%,而且流动人口呈逐年增加趋势。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难是困扰人口计生工作上水平的多年老问题。为化解这一难题.信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在创新管理中搞好服务,在创新服务中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流出地和流入地积极性.探索出一条既方便群众务工、经商,又有利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祁门县是一个典型的深山区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逐年增多,最近几年,全县每年流出人口均在3.5万人以上,其中已婚育龄妇女达6700多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措施难落实、服务难到位。面对这一现实,县人口计生委在全县开展了调研,结合实际,提出了流出地、流入地“双向服务,互动管理”模式,在全县广泛推开,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口流动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流动妇女尤其育龄妇女,长期以来是各级计划生育部门工作的重点方面。本文根据《北京市昌平区妇女维权项目基线调查》数据,分析了流动妇女在流入地已获得的计划生育服务状况.了解其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方面的服务需求,深入思考了加强流动妇女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所面临的四个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人口》2006,23(3):30-32
祁门县是一个典型的深山区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逐年增多,最近几年,全县每年流出人口均在3.5万人以上,其中已婚育龄妇女达6700多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措施难落实、服务难到位。面对这一现实,县人口计生委在全县开展了调研,结合实际,提出了流出地、流入地“双向服务,互动管理”模式,在全县广泛推开,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实行计划生育被纳入法制轨道,为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流动人口大军将越来越庞大,流出地和流入地的计生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协同管理,形成双向或多向制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流动人口数量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目前共有流动人口47万,其中流入人口17万,流出人口30万。2010年以来,桂林市在建立和推广流出人口"协议式管理、亲情化服务"和流入人口"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旅店式管理服务模式的基础上,紧紧把握好本市被国家4部委确定为"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城市"的契机,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全面落实,全面促进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强化社区调节功能 搞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徐辉一、问题的提出人口流动量激增给计划生育管理带来的困难,是近年来全国普遍发生并且越来越严重的人口控制问题。作为主要流入地的各大中城市,尤其是沿海经济特区和开发区,在受益于流动人口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所需大量劳...  相似文献   

13.
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社区服务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勤英  李芬 《南方人口》2002,17(3):14-17
我国目前对流动人口实行的防范式行政管理方法,在实际中不易落实,且易引起流动人口的排斥抵触情绪。因此必须针对流动人口的特点,采用计生社区服务模式为主的工作方式,转交流动人口的传统生育观。流动人口计生社区服务模式应着重:以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服务为宗旨;以生产、生活、生育服务为主线;注重社区服务的福利性质;以促进城市居民与流动人口沟通为目的。流动人口计生社区服务对于流动人口本身和社区计划生育而言具有很多优势,是以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高台县从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目标人手,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按照甘肃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年”活动要求,着力把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对科学发展观的最生动诠释。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通知》精神,打破流动人口静态管理服务模式,突出源头互动、落实属地管理、以夯实基础为重点,优化服务;以维护合法权益为重点,加强区域协作、突破信息对接难点,创新方法,强化措施,全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步入“全国一盘棋”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5.
广西桂林市叠彩区以构建流动人口"一盘棋"格局为思路,以旅店式管理为基础,以诚信计生为抓手,以"社会化管理、均等化服务"为模式,以综合治理为依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推进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把传统的管理方法做扎实为做好新时期的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夯实基础构建三个体系,提供有力保障。全区坚持以人为本,区委、区政府着力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三大体系,为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有力保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的缺陷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是当前我国人口计生工作的难点。通过论述我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存在的理论缺陷、管理体制缺陷、融入缺陷、制度缺陷、机制缺陷、资源缺陷和手段缺陷,从战略层面、发展层面、工作层面提出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效能的系列对策,以期能够破解困扰全国多年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难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成都地区城市化快速推进,温江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在区域人口中所占比例明显上升,流动人口已成为温江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区人口计生局按照"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考核"的要求,坚持全员人口理念,坚持以"四措并举"推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向"制度化运作、规范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纵深发展,以网格化治理模式,以市民化服务均等,有效地搭建了服务新温江人新平台,破解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难题,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全面了解目前吉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现状、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利于加强和改进吉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在不断加大,其流动频率也在不断地加快。流动人口规模的增大以及流速的加快为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来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在确定新时期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构建了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新机制,以便系统和有效地解决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一、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根据我国流动…  相似文献   

20.
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对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的了解状况并不乐观,甚至比较糟糕。这可能正是目前影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计生管理方式和服务内容方面,流动人口表现出一些需求偏好。人口计生部门应从流动人口的这些需求偏好出发,调整或改善目前的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