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种对于社会问题的思想和理论,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发展提出新的任务时才能产生出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产生正是时代的需要。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有了高度发展,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都发展到了新的水平,无产阶级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在这一总的条件下,对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产生,还面临下述一些与民族直接相关的客观事实。 一、19世纪30、40年代一批新的民族即资本主义民族已经形成 这里,“新的民族”,是恩格斯对现代民族,即资本主义民族的称谓,很明显,这是为了避免将其与原始公社制的原始民族、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古代民族相混同。 欧洲的封建社会自11世纪建立,到13、14世纪,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分工的扩大,商品生产的增长和国外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的萌芽便首先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并  相似文献   

2.
生产理论与马克思哲学范式的新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西方哲学理论对马克思的生产理论有三种理解方式 :第一种以鲍德里亚为代表的后现代思潮 ,认为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并不能作为替代资本主义方案的理论基础 ,否定生产理论在分析当代社会中的作用 ;第二种以哈贝马斯与吉登斯为代表 ,认为生产理论只能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部分层面 ,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变迁 ,更需要强调制度或普遍理性在当代社会中的支配作用 ;第三种以杰姆逊等人为代表 ,认为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处于马克思所讨论的理论问题域中 ,生产理论仍是我们理解资本主义及其文化的逻辑前提。批判分析这些理论观点 ,在生产理论基础上丰富和完善马克思哲学范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是我们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文化逻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邓小平在思考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时 ,提出了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制度关系的方法论原则。一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资本主义 ,不能简单地反对资本主义 ;二是要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的长处来发展社会主义 ,三是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 ,要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援引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进行全球化问题研究时,往往停留于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或"世界市场"的现象性描述,而未能从剩余价值实现方式的理论原理上来看全球化对资本主义的意义。其原因在于我们对剩余价值实现条件理解上的欠缺和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误解。而卢森堡及柄谷行人则在对马克思的批评中提出了富有意义的新理解,前者在政治经济学层面上提出了世界市场对于剩余价值实现的意义,后者则为卢森堡的这一阐释提供了哲学方法论上的支持。马克思所强调的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的存在条件,全球化则意味着资本主义殖民化的全面完成,以及全球资本主义获取剩余价值的国家地区间差别性优势的逐步减弱。一旦由于全球化的资本主义不再有能力通过国家地区间的差别性优势获取超额剩余价值来缓解社会矛盾,则资本主义的总危机时代就要无可避免地到来。全球化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其终局。  相似文献   

5.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危机的出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重新发现城市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该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的一种全新解读,它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框架下去考察城市问题,着重分析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和集体消费,以及与此相关的城市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力图揭示城市发展如何连接、反映和调节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如何体现出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为丰富和发展城市社会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法兰克福学派在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异化消费理论、期望破灭理论和稳态经济理论,形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为现代资本社会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7.
国民经济军事化是伴随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现象。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通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扬弃,资本主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这种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还存不存在国民经济军事化现象呢?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因陶醉于战后的“和平”与“发展”,对现代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军事化缺乏足够的警惕,但海湾战争的炮火却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探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军事化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两次国家资本主义:一次是五十年代对资改造中的国家资本主义,一次是新时期对外开放中的国家资本主义。这两次国家资本主义虽然情况大不相同,但都是列宁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中的国家资本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晚年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入手,研究了东方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提出了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创新思想,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跨越"卡夫丁峡谷"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的问题,从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是根据社会发展的普遍原则,在近代新的生产方式下产生的。社会主义并不必然以资本主义为前提,它们是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的两种可能的制度模式。历史上,自由资本主义在利用和创造新的生活条件的同时,产生了两极分化和严重的阶级对立,付出了高昂的转型成本。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它的合理性将由它造成的现实结果来证实,那就是:顺利完成社会转型,既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又避免两极分化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解放议程,作为一种替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方案,在经济生活领域有着何种可能性?它对于现代市场秩序又有什么样的制度性诉求?等等,这些对于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社会主义的革命传统和改良传统对这些问题作了不同的回答,也遭遇自身不可解决的问题。今天,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仍然是社会主义实践的首要理论任务。  相似文献   

12.
198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基本经济规律、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及其在壟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具体化——现代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等理论问题。此后,经济学界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见,引起了很多理论上的争论。陈其人同志所著“论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各个阶段中的具体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版)一书就是试图对这些争论问题作一全面的概括的论述。作者的基本论点实际上已经反映在这本书的书名上了,他细致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在资本主义各个发展阶段中的具体形式以及自由竞争时期和壟断统治时期的基本经济规律问题,对这些规律作了新的表述,并对若干争论问题提出了自己  相似文献   

13.
在国外马克思主义五光十色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图景中,“开放马克思主义者”约翰·霍洛威以其“停止制造资本主义”的激进批判主张而在左翼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在霍洛威看来,马克思的理论本质上是关于资本主义的危机批判理论。为了适应当代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形势,这种批判必须借助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将阶级斗争理解为“非同一性的运动”。一方面,霍洛威强调“我们制造了资本主义”,因而“我们是资本主义的危机”;另一方面,霍洛威也认为只有“我们”作为革命主体能够“停止制造资本主义”。为此,他提出一种以“尊严的抵抗政治学”为核心的非夺权式裂解资本主义的革命方案,即革命的实现只能来自我们对抽象劳动的拒绝,来自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责任担当。审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霍洛威“停止制造资本主义”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14.
列宁的资本主义理论建立在解读马克思的思想、尤其是马克思《资本论》的基础之上,并且在分析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帝国主义时代的特征、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得到丰富与发展,它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和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背景下运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探索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产物,系统地回答了在俄国这样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应对资本主义进而扬弃资本主义的问题,对于解决当代全球化资本主义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娜  张洁 《社会科学论坛》2010,(23):204-208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的提出,即跨越论,是有其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的。我们应该深刻把握其真实的内容,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落后国家不仅能跨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而且也能跨越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它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心。  相似文献   

16.
张润坤 《理论界》2020,(3):26-33
罗莎·卢森堡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集中于她对于资本主义不能单独存在的判定,她强调资本主义的积累需要其他经济形态作为传导体和滋生的场所,即需要某种"外部"的支撑。这一判断可以说是根据帝国主义时代的状况对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做了一定的补充。然而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转型,资本主义的"外部"和积累的方式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一点被大卫·哈维所明确地把握到了,并且具体地体现在他关于资本主义的历史地理学理论当中,尤其是他在关于新自由主义条件下"剥夺性积累"的阐释当中。本文以卢森堡与哈维关于资本积累的理论为线索,试图根据资本主义的转型,解析在这一条线索当中资本积累的方式以及资本积累的"外部"的变化,探究卢森堡和哈维所分别提交的理论贡献,提出在这一问题上进一步的理论期待。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标准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讨论中提出来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问题。我认为生产力标准有两个含义:第一,社会主义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它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第二,社会主义要建立在发达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社会主义不仅要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水平,而且生产关系要比资本主义制度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虽然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建立起来的。但是,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不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独有,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应该运用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研究社会主义的价格体系和经济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驳两种社会制度的经济趋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趋于同一的“趋同论”或两种经济制度“融合论”,这是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西方资产阶级比较经济学家荷兰的丁伯根等人提出的,到七十年代初期就形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思潮.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历史条件下,鼓吹资本主义制度永存论的翻版.在我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打着对资本主义再认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幌子,否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公然提出“两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在经济上有着趋同的条件和倾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进一步扩大而日益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社会主义必然要吸取资本主义的‘合理内核’,来充实发展自己的经济;资本主义则引用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方式,来修补矫正日益失灵的经济妙方、诊断治疗带有疾病的肌体.两大对立社会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共同因素牵引下,出对立发展到吸收发展,最后达到经济上的趋同和一致.”①他们鼓吹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有一种经济趋同之势”②,并不是他们自己的新创造,而是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那里贩来的旧货.  相似文献   

20.
厄尔奈斯特·曼德尔提出了资本主义发展三阶段理论,他把第三个阶段即晚期资本主义阶段视为更加纯粹的资本主义形式,并且进行了重点考察.晚期资本主义理论对美国的著名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曼德尔理论的基础上,詹姆逊提出了后现代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风格,更为重要的,它是晚期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文化逻辑这一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