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分析土地流转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料方式的影响。总体来看,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料状况不容乐观,需要照料的老年人中,超过2成无人照料。土地流转、子女外出务工、经济贫困以及代际关系疏离都会显著降低农村老年人家庭照料的可能性。土地流转与子女就业、代际关系交织互动地影响农村老年人照料方式,但土地流转与经济收入的相互促进作用对老年人照料方式没有显著影响。全部子女务农或代际关系疏离的土地流转老人社会照料的可能性显著更高。实地调研资料也显示,不少农村地区已经在探索“以地养老”的社会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2.
社会养老欠发展使我国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家庭养老为主。在当前家庭照料者的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家庭成员的照料意愿可能会影响老年人所获得照料的质与量。基于上海市失能老年人及其主要家庭照料者的配对样本数据,文章分析了家庭照料者的照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大多数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较强。(2)照料负担维度、责任与情感维度、主要照料者与被照料者的关系维度、社会支持维度中的诸多变量均影响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3)进一步的基于结构方程的路径分析揭示了孝道认同、是否出于爱的照料、关系质量(照料者角度)、关系质量(老年人角度)四个变量既直接影响照料意愿,也通过影响主观照料负担进而间接影响照料意愿。基于上述发现,我们应该发展社会养老以减轻家庭照料者的照料负担、改善家庭关系与提倡传统孝道。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3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健康资本模型”和“社会支持理论”提出研究假说,分别从情景记忆得分、精神状态得分和抑郁状况得分三个角度探析了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有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照料强度的增加而有所变化且对女性和中西部的农村失能老年人影响更大;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子女照料可以通过增加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和进行身体锻炼的机会以及提高对子女的满意度来改善其精神健康。因此,有效利用以子女为主的家庭养老资源,构建以家庭照料为基础的多元供给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助推“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0年、2010年数据,老年人照料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在城市表现为非正式照料向多种照料方式并存的转变,在农村则是非正式照料向自我照料的单一转变。进一步地,借助社会资本理论构建“老年人照料网络”,发现家庭社会资本和社区社会资本对老年人的照料方式具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城乡差异。城市老年人中,独居、无子女或无近距离居住子女、无偶、社区照料服务缺乏的,自我照料的风险更高;农村老年人中,受子女外出务工、传统思想束缚、经济贫困和农村正式照料服务缺乏影响,使用正式照料的比例极低,而自我照料的比例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
受传统文化习俗、我国目前社会养老机构不健全等因素影响,我国多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仍主要依靠家庭成员提供。研究表明,在老年人家庭照料中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化趋势显著。这对于已逐渐走出家庭的现代女性来说,面临着强烈的角色冲突和较大的照料压力。家庭照料的女性化趋势对妇女的社会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审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同时,应关注到人口老化与妇女地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 1年、2013年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构建序次Probit模型研究隔代照料孙子女与老年人生活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运用工具变量估计缓解内生性,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隔代照料孙子女能够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但较强的隔代照料强度会降低老年人幸福感;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隔代照料对幸福感的提升更大,有子女代际支持的老年人隔代照料对幸福感的提升更小;隔代照料会通过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生活幸福感,其中通过心理健康改善幸福感的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供需矛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通过对341位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虽然家庭成员仍是留守老人的重要照料者,但农村留守老人的照料方式已由传统的代际照料转变为基于婚缘关系的自我照料。在产出性老龄化视角下,实证分析表明:农村留守老人自理能力越差,得到的照料越少。进一步分析发现,问题根源在于纵向远距离代际照料困难、横向自我照料风险所导致的家庭照料功能弱化。因此,当家庭照料不能满足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需求时,社区照料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省盐城市X村老年人照料现状为个案,在农村老年人照料过程中存在着家庭照料功能弱化;农村社区有介入老年人照料的意识,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缺失或实施不力等方面的缺陷。专业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农村老年人照料?建立以社区为依托,将赋权观念运用于老年人小组工作中,发展老年人互助小组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是提高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较为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成年子女对父母的照料负担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和家庭动态社会调查数据显示,成年子女作为高龄父母的主要照料者,承受着因照料老人而带来的对自身经济状况、人际交往、社会参与、个人健康和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消极影响。通过OrdinalLogit回归分析发现:照料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能力、居住状况、兄弟数、被照料老人的ADL、对儿女的期望度和依赖性以及问题行为等均影响着照料负担的产生。对此,建议从立法支持、经济援助和宣传舆论等方面加强社会支持政策;并开展照料辅助服务、心理服务和互助小组等社会工作,以帮助成年子女应对照料中的问题和缓解照料负担。  相似文献   

10.
家庭照料仍是满足当前中国老年人照料需求的重要途径。基于2008—2011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结果,本研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去除选择偏误影响,并进一步使用二重差分方法对家庭照料对于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作用进行识别。结果显示,享有家庭照料对于老年人的自评健康、认知能力、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其中,配偶照料能够显著提高老人的认知功能,但却对其健康自评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来自于子女的照料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本研究旨在为家庭照料是否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供实证依据,也为老年健康干预政策的制定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1.
路遥是人生舞台上的强者,又是一个把文学创作当作神圣使命,以生命为赌注,全力以赴去创造的作家.路遥的文学作品感动人的至深至情的因素是渗透作品中的无法抹去的人文关怀情感.路遥以博大的胸怀,坚定的人生信念,暖可化冰的热心关注中国农村青年的成长,关注中国人在苦难岁月和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操守,关注生活于社会底层人们的生存状况,用爱铸就了自己的文学丰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出,导致农村"空巢"现象严重,老年人口抚养比急剧上扬,不仅使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养老的经济负担更为沉重,而且给农村家庭养老照护服务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社区照顾的理念和方法有助于弥补家庭照顾和机构照顾的不足,适合农村地区的社会现实和农村老年人的心理,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失衡的问题。我国政府借鉴社区照顾模式,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村养老服务仍然面临一系列的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13.
美国医疗保障体制改革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实行市场主导型医疗保障体制国家的典型代表,其医疗保障体制具有市场化、分散性、复杂性和混合性等特点,但同时面临着医疗费用急剧上涨、效率相对低下和公平性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医疗保障体制处于不断改革之中。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医疗保障体制面临的问题,然后重点介绍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医疗改革方案和21世纪初小布什政府的医疗改革思路,最后对这些改革方案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4.
日本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经历了初创期、扩充期和转换期的三个不同发展时期。其间,先后颁布了《生活保护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年金法》、《老年人福利法》、《老年人保健法》、《护理保险法》等六项法律和法规。这些法律、法规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的经济需求、健康需求、情感需求、生活需求和其他需求等。较为成功的日本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史告诉人们,无论是养老事业,还是养老产业,都要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障;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必须实现老年人福利社会化。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满足老年人不断变化的不同需求,才能全面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养老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日常生活状态.不能认为养老是和其他生活形态完全割裂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更不是一种纯粹的照料方式.养老模式实际上属于养老方式类型化的问题.家庭养老模式、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三种基本养老模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应体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连续性.中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家庭养老仍将是养老的主导模式,也只有在家庭内,养老作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其最基本的特性,即日常性,才能获得圆满实现.其他各种养老模式,都应视为在延续老年人日常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为满足老年人不同阶段的需求所做的倾斜性安排.中国的养老除了经济要素外,更需要考虑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方面的特点,其中以互助、共济的代际关系构成养老的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国家发展全局的指导性理念,与以往发展观念相比,其独特内容是其表达和实施当中体现出的人文关怀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人在发展中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和谐,彰显出社会主义社会中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路径,也突显出治国理念的人文关怀思想。  相似文献   

17.
人口的老龄化引发的老年照料问题在我国城市正日益突出,老年照料角色缺位日益成为社会难题,认为,"护工"行业的自发形成,满足了部分城市老人的照料需求.但目前缺乏相应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制度规范管理,发展职业护工,作为解决老年照料难题的一种解决途径的新视角,政府和社会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残疾人口日益增多,机构照顾面临容量有限、成本开支居高不下等问题。居家照顾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之一。文章以两家残疾人服务机构为例,就机构照顾和居家照顾在服务对象、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方式、服务特点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机构照顾与居家照顾模式各有优缺点,针对不同类型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可以取其优势更好地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城乡互益性养老是通过乡村康养产业开发、志愿服务开展等形式,使城乡老年人共享互惠的新型养老形态。虽然这一现象在国内还没有形成普遍趋势,但伴随健康养老需求的增长、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引领、乡村体闲旅游热度的攀升以及农村康养产业的开发,城乡互益存在着较多发展可能。从理论上看,城乡互益性养老以产业协作为基础,以组织协同为关键,以资源共享为目的,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高产业协作-高组织协同、高产业协作-低组织协同、低产业协作-高组织协同、低产业协作-低组织协同四种实践雏形,但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谁来组织、谁来服务、服务什么、如何服务的问题,建议采用地域开发的整体性视野来通盘考虑城乡养老中的可能交集与互惠交流问题,统筹规划城乡养老产业布局,着力推动养老事业产业协同,深入推进智慧医养康养融合,科学设计城乡互益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20.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经波折,建国初期在全国得到普遍推广,而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实行后却全面解体。近年来,合作医疗制度成为解决我国农民医疗服务保障的重要举措,再次得到青昧。为了促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发展,我国在吸收建国初期医疗合作社的经验教训的同时,还应该结合现阶段的发展新情况,构建有效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