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中国修辞学,是受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而建立的、以语言本位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汉语修辞学创立于30年代,60年代呈现了第一次繁荣,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成为我国现代修辞学史的两座里程碑。八十年代以来,人文学科领域“文化热”的兴起,西方当代语言理论的引进,当代各种学术思潮的“西学东渐”及交汇推动,使修辞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学科的性质和意义,对修辞学的对象、范围、修辞的本质特征等问题提出质疑,并尝试从人文学科的多维观照中探寻泛科学的诠释,从而建构新的修…  相似文献   

2.
欧洲中世纪有着相当丰富和卓有成就的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资源,它既继承和发扬了古典主义时期的一些批评传统,又在基督教文化大语境的浸润下产生了新的批评模式,在某些重要方面开启了文艺复兴以后近代批评的先河。特别是在其比较的批评类型中还可以找到今天作为一门学科的比较文学的最原初形态,而当时的语法学批评、修辞学批评等,也可以看做后世影响巨大的形式主义批评的最原初形态。中世纪对诗歌有四种最重要的定位:语法学的、修辞学的、逻辑学的和哲学的。其中语法学定位历时最久,并且是中世纪人文主义的载体;修辞学定位在古典主义后期几乎已销声匿迹,其后以语法学论文的形式出现;逻辑学定位与经院哲学密切相关,哲学定位则与柏拉图主义血肉相连,从古典主义后期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时代。  相似文献   

3.
忽视修辞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失误,修辞教学不应是英语学习的后期工作,而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人文修辞学的范畴内,英语修辞包括交际修辞和美学修辞两个基本侧面。20世纪西方新修辞学体现为两大分支,语体文体修辞学和人文修辞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对他们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在更高层次上理解语言是有很大好处的。  相似文献   

4.
解构批评将文学研究引向修辞学、比喻认识论的领域。其关于文学批评的基本看法在以下几个层面呈现出别样的特色:就批评的目的而言,认为批评应该探寻文本的真相、文本及语言的修辞功能、语言的差异性以及互文性等;就批评的伦理来说,认为批评是内在于文学的,而某种程度上,文学也具有批评的属性;在批评的功能这个问题上,认为单义性或霸权化的批评是对文本实施的阉割或话语暴力,批评应该是对文本阅读之多重可能性的敞开,而就文学批评的核心要求——价值评判——而言,解构批评认为价值评判具有相对性,但这并不等于说解构批评否认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5.
语用学对修辞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语用学和修辞学是相互有密切联系但又相互不同的两个学科,各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在许多方面语用学得益于修辞学的进步,反过来,语用学的发展,特别是语用学理论的一些新发展,对丰富修辞学理论和实践又有一定的意义,有助于修辞研究取得更丰硕的成果。本文从介绍语用学开始,看看这门学科是否会对修辞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起一点启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论汉语修辞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理论是语言现象的总结,因之汉语史的研究应是两线并进:既有语言理论史又有语言现象史。在语言学的分支学科,随着相关学科理论史的问世,已产生了词汇史、文字史、语法史、音韵史,独独修辞学领域的历史研究尚是单线发展:自汉语的第一部修辞学史──香港中文大学郑子瑜先生所著《中国修辞学史稿》问世以来,先后有宗廷虎、李金苓、周振甫、袁晖等著有修辞学史问世①,但研究修辞现象历史演变的汉语修辞史尚是一片空白。故此,郑子瑜先生早在1990年就在《修辞学习》上向大陆学者呼吁:“希望有人研究汉语修辞史,以填补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的中国修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50~1994年的当代中国修辞学所作的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出:在1950~1964年期间,中国修辞学侧重于实用性研究并使修辞学空前普及。80年代初,在当代国外语言学的影响下,修辞学侧重于理论研究,这是中国修辞学的辉煌时期。80年代末,由于忽视实用性的研究而热衷于远离修辞学中心的“空城”的研究,中国修辞学出现衰落。进入90年代,由于注重了修辞特征和风格的研究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国修辞学得以稳健地发展。21世纪的中国修辞学,必须克服“空城”的研究、空谈理论以及描述分析的片面性,必须侧重于应用。谈论当代语言学理论,应作为修辞学本身基础的理论指导,中国修辞学要研究诸如在写作、演讲、阅读以及在口语、文学语言和艺术语言中出现的所有修辞现象。中国修辞学将会稳健地发展并将实现新的飞越  相似文献   

8.
杨扬 《学术月刊》2023,(10):137-145
朱光潜与20世纪中国戏剧批评的关系,在以往的中国现代戏剧史和戏剧理论研究中常遭忽略,人们只把他当做美学家、翻译家,而没有充分意识到他在戏剧批评理论领域的重要贡献。朱光潜的戏剧批评以1949年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以《悲剧心理学》为开端,介绍、引进西方戏剧理论。三四十年代对一些话剧剧作和演出,予以批评引导。1949年之后,除了他的《狄德罗的<谈演员的矛盾>》引发争论外,主要是通过一些译作和美学论著中的相关论述来开展包括戏剧批评在内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9.
郴州师专中文系曹石珠先生的《形貌修辞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辞的形貌"的修辞学专著,在修辞学领域,这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著作。一、构建了形貌修辞学的体系在陈望道、谭永祥诸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曹石珠同志对"辞的形貌"进行了系统的富有创见的研究,大胆提出了"形貌修辞"的概念,所谓形貌修辞,简单地说,就是利用书面语言的形貌进行修辞。具体来说,就是把直接诉诸视觉形象、引人注目的种种材料,当作修辞利用的材料,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建构书面语言的特定形貌,刺激读者的注意力,以增强语言…  相似文献   

10.
传播学的"身体"里,一直都流淌着其他学科的血液,而修辞学则是其中最古老的学术传统。修辞学与传播学的"相遇",诞生了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传播修辞学。不同于修辞传播学的实践取向特征,传播修辞学强调立足修辞认识论这一逻辑原点,赋予传播研究一种修辞视角,将传播问题置于修辞学的知识脉络中加以考察,以此拓展并重构传播研究的修辞学范式。传播修辞学研究的理论路径之一就是聚焦于传播活动的相关要素和环节,分别探讨其来自修辞学的研究视角及其打开的知识话语。相应地,修辞动机问题、修辞情景问题、修辞美学问题、修辞传播问题、修辞语法问题、修辞批评问题构成了传播修辞学研究的六大核心问题域。  相似文献   

11.
自诞生之初,现代语言学就在不断巩固着自己的学科地位。也正因为如此,它在方法论上一直受到行为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影响。语言学者一定要对语言的社会功能以及语言学的作用有一个新的认识,开始对大众语篇进行必要的批评性分析。批评语言学是对语言与权力,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新闻语篇常常在表达意识形态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特征。文章选取美国玩具公司召回"中国制造"的新闻中《华盛顿邮报》与《纽约时报》的相关报道作为语料,不同于传统方法,选择以语境和语篇形式结构特征作为切入点进行批评性分析,进而分析语言,权力以及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关系,提出有意义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语篇学习能力是学生在英语学习阶段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以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阐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篇学习能力的方法,即英语教学应该将语篇作为依托,同时充分考虑到语篇的社会政治语境以及语篇的特点,从而对其进行对话性、意识形态等批评性分析,以便于加深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英语语篇分析的能力,从而提高其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现代修辞学蓬勃发展,不断细化。篇章修辞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和探讨。经贸英语篇章修辞在研究内容、研究理据、研究范式等方面体现出自身的显著特点,同时,该领域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经贸英语篇章修辞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英语教学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宣言》修辞形态繁复,喜用多种特殊修辞,并将其放置于阶级关系体系中完成修辞的言说功能。通过特殊修辞,给对立阶级以足够的强词夺理的话语空间,并以此为基础强力揭示他们被社会淘汰的不可更改的历史命数。《共产党宣言》 的结构形态是全景敞视主义的,共产党人观察他者的视角是全知全能的,这可从共时性全景敞视和历时性全景敞视两个维度加以解释,它映射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历史体验、精神结构和思维方式。《共产党宣言》的言语形态是压制性的,共产党人和他者建构的是对话关系,而不是对等关系。它把话语权力变成一种民主的、节制的、自律的权力运用,但其言说本质是封闭的、完成的。它看似在多声共语中建构协商的机制,实则在开阔的话语空间里强力达成话语的论定性和权威性,以此承担意识形态统摄和政治纲领化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李岩 《北方论丛》2015,(4):29-33
在当代文学批评语境下,如何较好地契合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复杂关系。文章从当代理论重构的意识切入,分析“文气论”的现代话语范式,主要涉及“文气论”的哲学根源,指出“文气”之清浊决定了文章的审美价值,物之美恶;在“文气论”中,蕴含着作者与文本、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个人气质与后天学养、内容与形式等诸多辩证统一的关系,这无不彰显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突出特点———浑融性。文章关注从哲学和科学上的气论哲学到文学批评话语上的“文气论”这一生命美学范畴对现代话语范式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比西方传统美学中崇高与美的审美范畴对立,阐释“文气论”的普适性价值及其合理性,使其现代阐释及美学重构成为可能,并为建立跨文化的美学理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戴阿宝 《文史哲》2004,(6):131-137
后知识话语的建构首先必须面对合法化与伦理诉求问题,而这一切又无不与作为知识主体的知识分子的知识立场密切相关。如何谋求语用修辞、话语合法化以及知识主体的伦理立场的有效运作,是后知识话语建构的必要途径,也是后知识话语摒弃知识传统而建构自我所不可回避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周文娟 《阴山学刊》2012,(1):70-72,89
在跨学科研究的总趋势下,语言学研究呈现出学科交叉和学科整合的显著特征。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促使不同学科的学者们寻找各种途径以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生态语言学应运而生。生态语言学为语言学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主要体现在对以下三方面的研究:语言的多样性、语言系统的生态性和生态批评话语分析。  相似文献   

18.
统计了河北工程大学4年来的横向科研的情况,对总体科研情况和委托单位以及承担单位进行了分析,找出我校横向科研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话语语言学的视角,以弗洛伊德《释梦》的六个中文译本为佐证,论说科学著作重译与复译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话语语言学为我们论证科学名著的重译与复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释视角。科学名著对话语的确定性要求与话语自身的开放性形成的张力促使译者对已译作品进行修正、润色、补遗,进行重译和复译。  相似文献   

20.
国防语言能力核心要素主要包括语种数量、语言水平、语言队伍、语言资源、语言技术、翻译能力、话语能力、语言管理。根据我国我军的实际需要,国防语言能力配置应做到以军队建设为主要导向;语种数量能够满足军事斗争准备;走军地协同合作的人才队伍建设之路;加强国内外的语言资源建设;把握一流技术智能化建设发展方向;强化多语种的军事翻译能力和军事话语能力建设;强力推进战略研究和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