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场力及其整合与优化机制探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场力是指德育工作者为实现德育目标而采取的各种德育方式交互作用于德育对象所产生的向德育场“场源”运动的力量。德育场力是一个矢量,它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其整合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影响德育场力的主要因素有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教师素养、学生素质、师生关系、德育空间和德育时间等。应通过全方位德育、全过程德育、切入学生道德经验系统、显性德育方法和隐性德育方法有机结合、优化德育环境等途径来整合和优化德育场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工作“八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高校德育工作 ,须做到“八化” ,即 ,强化德育观念、细化德育目标、精化德育内容、活化德育形式、优化德育队伍、美化德育环境、量化德育考核、硬化德育制度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德育目标的政治化、理想化倾向;德育内容的空泛化、绝对化倾向;德育途径的单一化、平面化倾向;德育方法的形式化、成人化倾向;德育评价的抽象化、简单化倾向。解决上述问题,最根本的是靠德育创新,推进德育现代化进程,即要靠转变德育观念,选择恰当的德育内容和目标,改进德育的方法,拓展德育的渠道,注重德育的科研。  相似文献   

4.
德育过程的矛盾是德育实施过程中各要素的对立统一。从高等学校德育过程的几组矛盾关系入手,探寻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和方式、德育环境及德育媒介等因素对高等学校和谐德育过程的影响,继而从遵循德育过程规律,创新德育方式,强化德育实践,注重德育过程中的人文性和激励制度等方面提出缓解德育矛盾,构建高等学校和谐德育过程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德育转型是提高德育效力的根本性举措。然而,要深刻地把握德育转型的必然性,领悟德育转型的真谛,进而在德育实践中自觉而有效地推进德育转型,就必须研究支撑德育转型的学理基础。文章认为,后现代知识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后现代知识论中关于知识的默会性、境域性、个体性理论,为德育向隐性德育、生活德育、主体性德育转型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支持。为此,文章对这些支撑德育转型的学理基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校实践德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理论依据和现实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从“大课程”的“大德育”观念出发 ,提出了实践德育课程的基本内涵 ,阐述了实践德育课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教育学依据和德育学依据 ,并根据现代德育课程发展要求 ,提出了按照德育课程理念进行公共理论课程建设、积极吸纳学校经常开展的有德性的实践活动、按照现代德育课程理念进行实践德育课程总体开发及加强实践德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等现实策略 ,并提出了把实践德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构建 ,用包含直接德育课程和间接德育课程、学科德育课程和实践德育课程、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的“大德育课程观”来进行实践德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学活动中德育三个层面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具有自主性的德育实践、潜移默化式的德育养成、哲理化的德育积淀三个层面。高校教师应培养强烈的德育意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及德育敏感性和德育智慧,着力探索教学活动中的德育融入。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校德育主体性困惑主要表现为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异化、德育客体的反主体化和德育客体的非客体化。自媒体的出现,为高校德育走出主体性困惑提供了发展机遇。它不仅有利于德育主体客体化、德育客体主体化,而且有利于德育主客体交互主体化。面对高校德育主体性困惑,德育工作者应利用自媒体搭建德育交互主体性平台,有效发挥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充分挖掘德育客体的主体性,不断形成德育共同主体性,以有效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对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提出了迫切要求。从高校德育实效性的认知入手,探寻其影响因素,最后确立以树立高校德育创新理念、拓展高校德育全面目标、充实高校德育创新内容、选取高校德育科学方法、建立高校德育健全机制、创造高校德育优良环境为对策来切实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效果是德育界永恒的话题,也是整个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高校对大学生这个准社会群体实施德育效果的好坏,取决于高校德育系统的生态化程度。德育生态建设是德育实践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德育效果的关键。德育目标的统领性建设、德育制度的供给性建设、德育主体的人本化建设、德育手段的实践性建设以及德育环境的功能化建设则是高校德育生态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人性即需要,德育的人性化即在德育过程中了解和尊重学生的需要。目前中国的德育仍然缺失人性化,具体表现在德育价值取向上超越学生需要、在德育内容脱离学生需要、在德育方法上不顾学生需要。分析德育缺失人性化的原因有德育目的上的工具主义、德育内容上的科学主义及德育方法上的权威主义。提出实现德育的人性化要落实到以学生的需要作为德育取向,德育内容生活化,德育方法要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德育观念、德育教材、德育资源、德育方法几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德育育人的新观点:动态德育观。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德育研究主题呈现出:从对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反思与寻根情结的启动,到德育原理学科建设形成的三个高潮,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与德育关系的探讨,到德育地位与功能的探索,再到国外德育思想的引进与系统研究和比较研究、德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对德育实效、主体性德育、生活德育、公民道德教育等热点问题的关照以及对德育制度的建设等嬗变轨迹过程。形成了德育研究逐步摆脱政治的附庸,走向科学化、人本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传统德育思想研究的现代化,国外德育理论研究的中国化;德育目标由精英教育向公民道德教育转化;德育模式由知性德育模式走向知性与生活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由灌输走向对话、选择与建构等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我国德育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德育基本概念方面强调对德育目标、德育本质以及现代德育功能方面的探究.德育理论研究现状突出表现在围绕"生活"、"生命"、"生态"、"人本"等关键词展开讨论.德育理论研究趋势呈现为:德育的人学研究走向;德育在物质、制度、理念层面的全方位建构;德育坐标沿传统回归与现代创新的双向延伸;德育理论研究的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15.
文章着重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德育工作的滞后性,提出树立科学德育观、建立规范性德育、开放性德育、特色性德育和创新性德育等德育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6.
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本体论问题。根据哲学的、逻辑学的、语言学的和德育学的多学科视角的考察,德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德育规律”,不是“德育现象”,也不是“德育问题”,而是在学校范围与条件下的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东港学院所推行的完全学分制、书院制改革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模式,并从德育环境、德育对象的心理、德育组织和德育评价等方面对传统的高校德育产生了影响,必须通过更新德育观念、建立依托书院社区的基层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制度来构建德育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美育与德育的相容性、交叉性和一致性决定了美育可以有力地促进德育。以美育促德育,不仅有利于优化德育心理环境,强化德育效果,而且有利于拓宽德育时空,提高德育品味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德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德育理念滞后、部分教育者缺少敬业精神、缺乏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育人观、德育教材及德育过程中的政治泛化、德育途径和德育方法依然陈旧、德育成果评估缺乏科学性。这些问题影响了德育效果并制约了德育发展 ,作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创新中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德育目标 ,提高高校德育的针对性 ;充实德育内容、丰富德育内涵 ,构建高校德育新的内容体系 ,体现高校德育的时代性 ;改进德育方法 ,把握高校德育的规律性 ;拓宽德育途径 ,创新德育机制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