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的知觉、归类理论引出了认知学习观——超越所给的信息。拟从语法教学角度出发,对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加以运用,提出:语法意识提升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利用认知能力,超越所给的语法规则和实例,构建自身的语法能力,从而促进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英语语法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然而,受中学新课程和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英语专业新生的语法能力普遍较低,离基础阶段TEM4对英语专业学生语法能力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这将严重影响他们今后的专业发展。本文以大学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语法试题分析为入手,在结合目前英语专业新生的语法水平的调查与测试的基础上,从学校、教师、学生三面探讨了TEM4对我们语法教学的启示,以期促进英语专业新生英语语法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英语的实际应用中所犯的错误并不都是由于不掌握语法规则造成的 ,大部分是属于语用失误。因此 ,本文讨论在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融入语用知识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以求尽可能减少学生的语用失误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大学英语专业语法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优化该课程的几点思路,以便活化语法教学,增强学生的语法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帮助学生习得目标语语法是外语教学的根本任务,语法教学的争论使外语教学的目标和手段变得不明朗,准确把握外语教学需要重新审视各种教学法对语法性质的认定,对现有主要教学法背后语法认知的分析表明:语法观对教学法起着决定作用,浮现主义语法观指导下的联想-认知教学法具有全面性。  相似文献   

6.
语法翻译法、听说法到交际教学,都没有处理好语法知识和交际能力的关系。要取得有效的交际能力,必须把语法看作是交际能力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手段和工具。在组织教学、编写教材时,应注意使用对比原则、认知原则;在语法教学中,应注意把语法和意义、社会功能及语篇结构联系起来。使学生能把学到的英语语法知识应用到真实的环境中去。  相似文献   

7.
构式语用观视阈下英语语法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张将构式语法和语用学理论整合形成构式语用观来指导英语语法教学,以弥补生成语法观下英语语法教学的不足。 首先对前人关于构式语法和语用学应用于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研究空白,然后再基于共同的认知语言学 基础构建构式语用观理论框架,最后基于此框架,提出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建议,以期对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牟小梅  仇多红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7):124-126,F0003
运用调查问卷法调查了16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语法、语用意识/能力及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并探讨了语法、语用意识/能力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统计分析表明,调查对象语法意识和语法能力、语用意识及语用能力水平不高;语法意识和语法能力之间、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之间、语法意识和语用意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非英语专业学生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使用相对较频繁;记忆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使用相对较少。结果还表明语法能力和补偿策略显著负相关,语用意识、语用能力和学习策略不相关。  相似文献   

9.
从英语专业四级统考谈英语语法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语法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熟练掌握基本语法结从英语专业四级统考谈英语语法教学规律去指导语言实践 ,才构和基础语法规则 ,并运用语法能提高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通过对英语专业四级统考语法测试部分的分析 ,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 ,并结合教学实践 ,提出加强语法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运用调查问卷法考察了英语专业一至三年级学生的语法、语用意识及能力,并探讨了其发展特点。统计分析表明: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语法意识显著低于语用意识,语法能力显著低于语用能力;此外还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在大一时语法意识和语法能力最高,大二时语法意识和语法能力显著下降,出现高原现象;语用能力在大二时同样出现高原现象,大三有所提高,但提高不显著;大二、大三学生的语用意识比大一学生有所提高,同样提高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索绪尔对唯理语法的批评是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传统的新的审视,这种审视无疑是必要的,然而它也是苛刻的。因为以《普遍唯理语法》为代表的唯理语法著作,把语言的本质看作人类相对于其他一切动物的精神性优势,把语言视为人类理智最明显的一种表现,这无疑是人类对语言的最早的、较为成熟的理性审视。这种诉诸理性的语言研究,对于后世的语言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语义功能语法理论以语义语法范畴为核心.强调语义语法范畴分析在语法分析中的核心地位,便于进行系统性、辐射性研究.在语义功能语法研究中,充实与完善分布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等方法,为在广义语义观、广义功能观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实用的语法体系提供了操作层面的、方法论层面的有力保证.语义功能语法研究系列课题中的多维度沟通,进一步加强了语义功能语法理论的科学性、论证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语法的三种不同概念入手,讨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则、人们对语法规则的研究以及外语学习中对语法应抱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美国语言学经历了两个高峰时期,一个是布龙菲尔德时期(美国结构语法),另一个是乔姆斯基时期(转化生成语法)。前者不同于欧洲结构主义的,是美国式的结构主义,主张行为主义的语言观,采用归纳法,并对语言结构做出描写;而后者重视语言的普遍现象,主张惟理主义的语言观,采用演绎法,对语言现象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语法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争论点,近年来流行的以交际为中心的教学法事实表明语法仍是不可少的。语法学术门派多种多样,应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语法教学呢?本文基于对写作课外习作中错误的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把词汇和语法结合,并以动词为中心进行语法教学是一条可行而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韩礼德提出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析了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所涵盖的理论观点,获得一个总体的认识和理解。这一语言分析方法强调把语言看作是语言潜势系统,语言在社会中使用的目的是交流,以及语言之所以是这样在于它要充当某些功能。同任何一种理论一样,系统功能语法也有其局限性,存在着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认知语言学构式观主要有Langacker的认知语法观、Goldberg的构式语法观和C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观.文章对这三种构式观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整理,并对它们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Halliday认为名物化是产生语法隐喻的一项重要来源。名物化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小句、语篇中的信息结构,通过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变化、小句层次和词组结构的变化重新组合。在正式的语体中,名物化结构是一个重要特征,因为名物化具有囊括和浓缩的功能,可以使得意思在语篇中的表达符合正式文体关于客观、严密、紧凑、合理、简练等的行文要求,并且使术语的构建和使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语法体系的产生是与时代紧密相联的 ,当一种语法体系不能适应语法研究发展的需要时 ,必然为另一种语法体系所取代。“小句中枢说”取代“词组本位” ,这是语法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论述类型—逻辑语法的句法特色———兰贝克演算。兰贝克演算是对由爱裘凯维茨和巴—希勒尔所创立的经典范畴语法的改进和发展,其表述有多种形式,重点论述在实践中应用广泛的根岑风格的兰贝克演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