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旻 《东方论坛》2007,(2):125-125
《自然的神韵:道家精神与山水田园诗》是青岛大学王凯教授的新作.该书以道家精神为线索,以先秦至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历史发展为主要内容,涉及到哲学、文学、美学、艺术等领域许多重要的概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深化了古典美学和古典诗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叶维廉先生是公认的中国现代诗学大家,其诗学的根深植于诗歌创作和中华文化,同时又极富理论智慧和世界眼光。叶维廉诗学的特点在于其把诗学建设自觉纳入一种道家文化的话语体系进行诠释,或者也可以说是从一种道家文化的眼光来诠释诗学问题。有根的诗学使叶维廉先生的诗学进一步超越了对于文学规律的寻求,而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诗歌美学和诗的哲学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陆游养气说的诗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游养气说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同时,又借鉴了道家养气观念,在承继前人基础上有新的创获,由对道德品行的要求扩展到文学批评尤其是诗学批评领域,由文"以气为主"拓展为诗"以气为主",由治心养气的诗学主张延伸出"悲健"的美学风格,突破了传统养气论的诗文界限,在中国诗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诗学与美学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具有相互的融通性。在很多情况下,中国诗学就是中国美学,而中国美学则以诗学的形态呈现出来。道家在这方面为中国诗学和美学提供了更多的思想资源。中国诗学表现出的本体境界、形上体验、艺术真理、审美心理等,都与道家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5.
王凯博士的新著《自然的神韵:道家精神与山水田园诗》近日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道家精神为线索,在哲学、文学、美学、艺术的广阔视野下,对先秦至晚唐的山水田园诗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化了对古典美学和古典诗学的研究。作为一部融美学与文学为一体的学术著作,该书贯彻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清晰地勾勒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孕育、萌芽、形成以及发展到高峰的流变过程,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在各个发展阶段的艺术特色和美学特征;既深入地探讨了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精神对山水田园诗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也生动地展现出山水田园诗中所蕴涵着的自然气韵和道家风骨;同时,也试图通过对山水田园诗的现代阐释来彰显生存境域的深层奥秘,重新还原诗意语言自身所建立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守住梦想——我的学术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进 《东方论坛》2008,(6):73-81
中国现代诗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领域。这里有现代诗学与古代诗学的沟通,又有中国诗学和外国诗学的对话。中国现代诗学应当保持以抒情诗为本、推崇体验性的传统诗学观念,同时又在诗对客观世界的历史反省能力和形象性上向西方诗学有所借鉴;中国现代诗学应当保持传统诗学的领悟性、整体性、简洁性的形态特征,同时又在系统性、理论性上向西方诗学有所借鉴;在诗学发展上,中国现代诗学应当保持传统诗学的“通”中求“变”,同时又不拒绝在艺术的探险精神上向西方诗学有所借鉴。这是我一生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纯粹经验"是叶维廉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充满争议性的美学范畴。"纯粹经验"美学概括了庄子及其所影响的中国诗的美感视境,呼应了中国"纯粹性"诗学传统。明晰了叶维廉对台湾现代诗理论建设的方向,是叶维廉锻接传统美学与现代诗论的一个尝试。"纯粹经验"的提法,洞见与不见皆存,尤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徐志摩的诗歌写作研究较多,而对其诗学理念方面探讨得比较少,本文想通过徐志摩对诗的本体论、诗与形式、诗与人格、诗与真诚等诗学关键问题的发现与见解,来探讨他的诗学理念和对中国现代诗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诗学有两大流派——儒家和道家。儒家诗学重艺术(诗)的依存性,即重诗与政治、历史、道德等的关系;道家诗学重艺术的独立性,即重艺术自身特点和规律的探讨。道家诗学尽管常受压抑,但仍然生生不息,对中国古代诗学做出了突出贡献。儒家诗学与道家诗学既有对峙的一面,又有互补的一面。正是这种对峙与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诗学中诗与非诗的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10.
以"形"与"质"的关系为线索,梳理出"五四"时期中国现代诗学的三大诗学指向:一是主情主义的一元论诗学;二是侧重诗形兼有神秘色彩的象征派诗学;三是形质合一的唯美派诗学。勾勒出在形质关系力驱动下中国现代诗学演进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1.
叶维廉以对东西方语言思维及文化的敏感思考,不懈追寻中国山水诗中道家的诗学中轴,并以对道家诗学传统超乎常人的理解、感受及怀恋,以诗人的触角与智慧不断地尝试古老的道家诗境语言的魅力。其语言思维上,寻求美感生成;表达方式上,应和有无本真。追求一种象出于自然的物我通明,吸取一种更加澄澈心慧的秘响旁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庞德现代主义诗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埃兹拉·庞德以其译作《华夏集》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结合创造了契机,为汉学西渐作出了贡献。本文通过对庞德的诗歌和汉诗英译作品中所体现的现代主义诗歌美学与唐诗美学所体现的现代诗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阐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和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美学的互通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华文新诗审美传统与中国诗歌是一脉相承的。但新加坡独立之后,华文新诗摆脱了"侨民文学"的影响,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审美特征,其审美传统主体由儒家经世致用的审美取向向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禅宗的直觉顿悟,以及现代派纯粹诗的心灵高度净化的审美取向逐渐移位的现象,表明了诗性回归的趋向。  相似文献   

14.
晦涩诗学的提出主要以现代主义诗歌的晦涩风格为中心和契机,由此展开三个相互独立又同构的组成部分,即:新诗晦涩风格的内在形成机制;社会文化学因素在创作审美各方面对人的影响;审美接受的多义性及解诗学的建构等。其中,内在形成机制包括诗歌创作以潜意识为表现对象、使用狂欢化的语言艺术和“诗的思维术”三个方面。“晦涩风格”是新诗现代化变革的主要建设力量和成就所在。  相似文献   

15.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探讨了以庞佳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意象主义和中国古诗在诗学和创作手法上的契合点。受道家美学影响,中国古诗简洁蕴籍,以当下具体的画面突破时空限制追求言外之意和象外之象;在表现形式上,由于汉语意合和汉字象形的特点,中国古诗在意象的并置上具有很大的优势。西方现代意象主义也追求简洁和以具体鲜明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顿悟,受中国古诗影响他们竭力使用意象并置的蒙太奇手法。  相似文献   

16.
学问化视角下的古典诗学与清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诗学的形成和发展当中,始终存在着一个学问化问题;它不仅表现为一般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所描述的某一时期或流派所集中体现的“以学问为诗”等片断性现象,而是伴随着古典诗学历程强弱参差地形成一个持续性过程;这一过程的基本趋向是以踵事增华的方式由弱渐强,并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批评两个方面展开。这一学问化过程兼具民族文化和诗学两重意义:就前者而言,它是民族文化特征的诗学体现;就后者来看,它增添了诗学存在的内涵,开辟了特定层面或群体的诗学审美空间。从这一角度看古典诗学及清诗研究,将展示出更开阔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国抒情诗一向被称为“乐诗”,古典诗学解释学也素有“以声解诗”的传统,然而由于口语白话诗的兴起、西洋诗的渗入及重义轻读等因素的影响,这一传统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冲击之下遭遇了“断裂”的命运,因此,如何重建新诗的声音解释学成为摆在新诗面前的重要理论课题。现代诗论家的探索告诉我们,借助于传统诗学资源,至少可以从“以声观志”、“因声寻义”、“同调同感”、“缘声入神”以及新诗解释的戏剧化等若干层面,重构现代诗学的“声解”体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埃兹拉.庞德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以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为支撑,庞德提出了以"意象"为其核心范畴的意象派理论。由于中西文学在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审美价值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庞德在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两者诗学理论主张有别,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二十四诗品>是否为司空图所作,就现有材料看,否定的一方更有说服力.但伪托说对其价值和地位不会产生颠覆性影响,<二十四诗品>即使不是司空图作而系元人伪托,它也以其对中国诗歌美学精神和艺术风格的卓越阐释和系统归纳而在中国诗学史和美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值得继续学习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