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在胶济铁路沿线逐渐形成了以潍县为中心的山东烤烟种植、收购、加工区,并通过胶济铁路和青岛港将烤烟运销至国内外终点市场。英美烟公司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基本垄断了烤烟的收购和加工,促进了山东烤烟产销体系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山东经济作物商品化、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柳宾 《东方论坛》2014,(1):44-49
近代之前,受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山东经济一直在传统市场体系中运转,商业活动范围和商业规模均非常小,对外贸易发展缓慢,呈现出鲜明的"以内为主"的特征。德占青岛后,通过建设和运营青岛港,辅之以自由港制度的实施和胶济铁路的内引外联,在很短的时间内打破了山东原有的市场体系,促进了以青岛为中心的近代山东经济区的形成,进而带动了全省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问题与对策”这一视角,探讨了1904年胶济铁路全线修浚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这一时段,胶济铁路沿线煤矿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各方为此采取的应对措施。胶济铁路作为现代交通方式嵌入山东省境内以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胶济铁路沿线煤矿业的发展,其历史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的铁路成为列强掠取大量中国资源的载体.胶济铁路横贯东西,津浦铁路贯通南北,二者交汇于城西,使济南成为山东乃至华北的交通枢纽城市,给济南社会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推动了济南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进而对近代山东经济格局的重构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胶济铁路是山东省内第一奈铁路,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标志,其命运经历了初期的被敌视到逐渐被人们接受和欢迎的过程。伴随着这一动态的转变,人们形成了融利益观和主权观为一体的铁路观、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时空观、渐趋多元的价值观等近代社会观念,社会呈现出保守与开放、先进与落后并存的局面。从中可以观测到人们对工业文明态度的转变,有助于进一步解读铁路在山东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腹地农村经济在青岛港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腹地农村经济在青岛港发展中的作用孙运郅,史韶霞青岛港的发展,启动于1898年德占青岛。在此之前,胶州湾已是我国北方的一个优良海湾,但沿海经济交流一直未能充分开展。德占青岛后,出于其经济掠夺的需要,加紧建设大港,初步开发了小港,修筑了胶济铁路,客观上...  相似文献   

7.
濒临海洋的山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明清以来,京杭大运河逐渐衰微,山东交通方式由河运转移到海运,其中港口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之胶济铁路“诞生”,铁路沿线的城镇迅速兴起,使得港口、铁路联动起来,形成了以港口为基础的海运和胶济铁路构成的新式交通体系,揭开了近代山东交通方式的“变迁图景”,带动了山东经济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淄博地处鲁中腹地,自古即为山东工商经济重镇.1903年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和张博支线修到淄博并开始运营,对淄博城市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以淄博城市为个案,着重分析铁路这一近代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对传统工商业城市向产业城市化转型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胶济铁路动工建设的前一年,德国工程师盖德兹受礼和洋行委托到山东考察铁路建设条件,并将考察结果写成《山东省考察旅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旅行路线、铁路线选线、铁路工程建设、机车车辆、铁路建设成本和效益估算、衔接线路分析、贸易和交通及财务管理等方面。该报告为后来的胶济铁路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而其中关于铁路线选线、铁路工厂选址及桥梁建设等方面,又与实际建设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0.
林长民与五四运动--兼论五四运动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运动爆发之前 ,在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围绕着“铁路统一案”与“山东问题”的斗争中 ,林长民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先是致力于铁路统一案之提出与实施 ,继而力主把青岛问题与胶济铁路及其延长线济顺、高徐两路联系起来 ,之后又运动拒签和反对与日直接交涉。从整个过程来看 ,林长民与五四运动之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从中也可以看出 ,五四运动虽因外交问题而起 ,但其中杂有许多内政的因素。五四运动既是社会变动和文化变化的结果 ,也是当时各派政治势力分化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清河抗日根据地是1937年10月至1943年底,在中共山东党组织的领导和清河抗日武装、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开辟和发展起来的。到1943年底,清河抗日根据地面积已达32000平方里,人口99.7万人。它地处山东东北部,东至昌邑,西达章(丘)历(城),南到胶济铁路(1939年初前还包括胶济路南),东北濒临渤海,是鲁中、胶东、冀鲁边联系的中枢,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鲁案中的胶济铁路问题成为中日争执的的焦点。在此期间,梁士诒就任国务总理.外交部致电驻美代表称梁士诒主张“借款自办”,后吴佩孚公开发表通电,称梁“借日款赎路”。梁士诒遂成为各界攻击的对象,最终梁不得不托病请假出京,梁士诒内阁倒台。  相似文献   

13.
铁路运输的发展促进了棉花商品化发展,拓展了种植面积,推动了种植结构的变化,商业性农业区也初步形成,这对于山西农业近代化的意义殊为明显。旨在探讨铁路交通在近代山西棉花产业中的重要作用,由此管窥铁路交通与山西农村社会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津浦铁路安徽段建成通车,以英美烟草公司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烟草企业(洋烟)开始染指铁路沿线的烟草生产、加工和销售,对进入铁路时代的安徽近代烟草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改变了铁路沿线烟草主产区的种植结构、不断加大了对主产区烟农的盘剥以及加深了对民族烟草加工业的发展的阻碍等几个方面.虽然从客观上说这种影响一定程度地促进了安徽烟草业的近代化水平,但这种“资本主义化”的畸形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安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15.
窦尼 《中华魂》2012,(10):59-62
1922年春天,王尽美、邓恩铭回到祖国,他们将担负起一项新的历史使命。1922年夏天,受党中央调遣,王尽美北上山海关,在京奉铁路铁厂秘密开展工人运动。而邓恩铭,则选择了胶济铁路的另一端,中国北方新兴的工业城市——青岛。化身编辑艰难开展工运距今8 8年前,青岛太平山脚下,曾经有一所胶澳商埠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铁路业的开创者,张之洞是后起之秀。他们对中国铁路业的发展有荜路蓝缕之功。他们一生的洋务活动也伴随了近代铁路建设的全过程,为中国铁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在铁路建设中抵御外敌、发展民族经济、借洋款筑路的思想都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两人权力与地盘的争斗也延缓了铁路建设,洋务派的"内耗"同样阻碍了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港口(城市)-腹地关系与山东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近代以来,港口(城市)-腹地关系始终主导着山东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特别是港口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形成的双核结构,对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促成了核心与外围区域的分化.随着日照港、兖石铁路和济宁复合城市群互动关系的加强,日照一济宁双核结构正在成长为鲁南区域增长的横轴.崛起的鲁南经济带将与胶济、沿海经济带共同构成"π"形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东北铁路修筑权与铁路借款的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东北是中外交涉的一个矛盾焦点地区。在诸多交涉中,铁路交涉是交涉的重点,并贯穿于东北对外交涉的全过程。近代以来,铁路开发、铁路借款是殖民主义者惯用的一种侵略方式。因此,俄、日把修筑和控制中国东北铁路,作为扩张势力和控制这一地区各项政策的首选。当殖民主义者把铁路开发作为殖民统治最有效途径后,铁路开发的殖民色彩就超出了它自身的经济开发价值。近代东北既急需铁路来促进经济、国防建设,又要拒绝外国通过铁路来扩张势力。因此,近代东北铁路修筑权与铁路借款的交涉,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中国,铁路作为一种高效的交通工具,推动了经济发展。通过整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新式教育数据,综合铁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考察中国近代铁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从人力资本角度分析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开通铁路地区拥有更高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以及更多的新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和资本积累;同时,发现铁路是通过便利人力资源流动、促进新式教育而影响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为例,运用主成分回归法对影响烟区烤烟种植分布的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户均种烟面积、品种差异、烟用物资生产费用、种烟劳动力数量及烤烟单位面积产值都是影响宾川县各烟区烤烟分布的关键因素,并反映出传统烟叶生产存在的分散种植、高成本、低效益以及对人力依赖程度较高的问题.因此,为科学布局烤烟产区,促进传统烟草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提高烟民收益,烟草部门应提高烟叶生产的集中度和机械化水平,优化生产环节并适度增加优势品种区域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