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作为我国古代官学重要补充形式的私学一直与官学并行存在和发展,并成为培养人才、发展文化和传播学术思想的重要场所.由于私学的特殊性,使其在个体道德品质培养中有着官学难以企及的作用.本文分别从私学的蒙学教育、教育形式、方法等方面来考察私学教育在个体道德品质培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立太学以教于国”的政治主张以后,官学成为汉代政治教育和经学传播的主导力量。而具有独立学术特色和传播方式的私学,并没有因为官学的蓬勃发展而被削弱,相反成为官学教育的有益补充,特别是保存了五经之外的学术思想和文化的传承。官学和私学的相辅相成促进了汉代政治格局、思想文化的发展以及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康熙时期是清代东北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东北南部教育大体恢复到了明末的水平,北部则从无到有,开辟了教育的先河.此时的教育有儒学、八旗官学、书院、私塾等几种形式,它们的发展成了近代东北教育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清前期吉林黑龙江的八旗官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前期吉林黑龙江地区的文化教育,迄今为止研究甚少,有些论著仅提到汉族流人在当地传播文化的情况,完全漠视八旗官学的存在.我们认为,八旗官学是清前期吉林黑龙江地区建立最早且居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以“清语骑射”为突出特点的八旗官学适应了居住在当地的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需要,为边疆地区培养了大批亟需的人才,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应当充分肯定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私学发展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私学是与官学相对应的一种教育形式 ,产生于春秋时期。此后 ,因为社会动乱 ,官学时常衰败不举 ,且自身又有种种限制 ,使得官学难以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封建政府出于各种因素 ,对私学不时予以鼓励和支持 ,再加上文人儒生的积极参与和倡导 ,私学不但能够长期存在 ,而且经常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唐代官学     
官学,作为统治阶级传授管理国家的经验、培养治国人才的场所,一直为中国历代统治者重视.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和长期战乱的影响,官学一度时兴时废.直到唐代,封建官学才重新兴盛起来.唐代官学的发展与唐代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唐代的官学制度,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唐代社会发展状况,还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历史借鉴.因此,本文拟据有关资料,对唐代官学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基于与官学教育相比较,对于明代书院形态的考察。古之官学教育不同于今日专业化、职业化教育,它直接与科举制相匹配,用意在于预养未来可能的政府官员。同时,不能通过科举选拔的士子,亦可为地方乡绅,成为社会自治的中坚。这就是养士、造士。书院并非制度化的官学教育,但它教养对象的主体,却正是官学教育的生员,这一点耐人寻味。而书院则以其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教育,更能实现养士的目的。本文从师道尊严、作养士气、教育形式、人文底蕴、资金来源与生员自治等方面,重点考察了书院较官学教育的优长处。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证明代云南所建儒学的数量及建学时间,论述明代云南儒学发展的地域差异,探讨儒学学址的变迁及其原因,认为云南官学网络系统在明代取得了划时代的发展,官学教育的基础至此奠定,而在其二百余年的演变历程中,地理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明代官学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学有国子监、宗学等国家教育机构,地方官学有各府州县、都司卫所的儒学和其他专门学校。这些官学除各自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外,刻书印刷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官学刻书在保障学生的阅读需求之外,其印刷用的一些刻版也有被私人利用的现象。目前虽然对国子监的刻书种类、藏书等问题都有一些研究,但有关于官学书版私人利用的专题研究较少。现就关于明初五朝名臣杨士奇私人藏书题跋的一些记载,考究明代国子监书籍刻版之私用及其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10.
清代云南官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中国社会变化激烈,教育制度也出现根本转折。云南的官学教育同全国一样,在鸦片战争前后分为两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沿袭明代旧制,学校与科举平行,教育为科举服务,儒学、书院、义学在原基础上继续发展;第二阶段,各类学校不断发生变化,新式学堂纷纷建立。此时期云南的官学教育,为云南培养了大批人材,并体现出了自己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是官学的补充。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的办学形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通过对它的产生与发展的分析,可以了解书院在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的规模、兴衰以及对当朝政治的影响,从而了解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及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2.
明朝弘治年间 ,随着贵州政治经济的发展 ,书院在贵州境内陆续建立起来。书院教育的出现 ,既满足了贵州社会各阶层的教育需求 ,又弥补了官学教育的不足。书院的蓬勃发展 ,推动了贵州教育事业的进步 ,促进了贵州学术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汉代教育主要有四个特点:儒家教育为教育的主流;突出教育为政治的服务性;道德教育居于首位;官学与私学并行。汉代教育为后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起了推动作用,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秦开凤 《人文杂志》2012,(3):125-132
宋代教育繁荣发展,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形式多样的较完备的教育体系.求学接受教育作为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宋代深入人心,受教育的人群也普及至士、农、工、商各个阶层.伴随着接受教育,将会产生求学发展的相关费用,主要有私学、官学的求学学费以及与参加科举考试有关的费用,包括赶考路费、食宿费及科举及第后期集费、谢恩银、鞍马费和铺地钱等相关消费.宋代求学教育发展消费呈现出面广、费用多的特点,而且参与消费的群体身份多样化及消费呈现出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有教无类”思想是孔子在春秋末年官学下移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开放性、普及性,开创了平民教育的先河,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有教无类”原则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现代教育的发展仍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事实表明,我国现代教育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沿革(一)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萌芽我国的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说五帝时就有了学校尚属传说,那么商代的学校却是有史可征的。据一些学者考证,西周时期已构成了学校教育制度的雏形,只是政府未以法令的形式加以规定罢了。根据史料,可以将当时的学校分为两类:一类为设于京城的由中央政府办理的国学,一类为设于地方的,由地方政府办理的乡学。依学校教育层次来分约如下表。历史发展到唐代,随贞观开元之治,教育也得到同步发展。仅以中央和地方的官学论,中央官学属贵冑性质的有崇文馆、弘文馆、国子学;属普…  相似文献   

17.
唐代国家教育机制是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多维组合体。在近三百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唐朝社会由盛到衰,教育机制也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的变化。唐前期,官学作为国家教育的主导,覆盖着中央及地方的各个区域空间;开元、天宝时社会变革的酝酿及安史之乱后政治离心力的出现,使官学局于社会因素的形格势禁而趑趄佁凝;中晚唐时期,国家教育的衰落已成阪上走丸之势,其教育的主导地位逐渐为民间的私学所替  相似文献   

18.
蒙金战争使北方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遭受了巨大破坏,但在河南地方官员和士绅的保护与支持下,河南儒学教育依然得到延续和发展。由于地方政府对兴办学校的重视,士绅群体对兴办学校的资金支持,以及儒学名士对学校教育的积极参与使河南境内教育事业在宋代之后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尽管元代河南的教育水平与江浙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总体来看,河南儒学教育的整体水平已有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河南文化创意人才状况及培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和遗产.由于不重视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并受到原有机制的制约,河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强省的建设.应重视高等设计艺术教育,采取多种培养方式和培养对策,为河南培养更多更强的本土化的文化创意人才.  相似文献   

20.
王衍军  李平 《齐鲁学刊》2012,(5):116-120
清初学校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基本因袭明制,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清初在教育和科举制度上又有许多改革和创新。中央官学方面,鼓励纳资入国子监,招收例贡、例监等各类监生;地方教育方面,清代书院、社学官学化程度很高,私塾教育成为科举应试的预备性教育。尤为突出的是这一时期的教育完全为科举服务,不论官学、私学,均以科举为核心,成为科举的附庸。《醒世姻缘传》所记载的文化史料,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十七世纪中叶(即清初)的学校教育及科举制度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