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芳 《社区》2013,(5):56
茼蒿,又名蓬蒿,在我们家乡叫"菊花菜",它生长于乡间的田埂地头、丘壑斜坡中,幼苗或嫩茎叶是一种常见的野味佳蔬,有特殊香味和独特的食用、药用价值,故有"天然保健品""植物营养素"之美称。茼蒿是春天最先生长出来的一种野菜。每年春暖花开时,是茼蒿长势喜人  相似文献   

2.
茼蒿是一种绿叶蔬菜,其味纯正,气味芳香,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要获得筒蒿的高产,在栽培上必须严把四关。(一)选地整地关;茼蒿属生长期短的绿叶蔬菜,要选择疏松的沙壤土壤,地力要肥沃。PH 值在5.5—6.8左右较为适宜,并且地要精细整平。(二)播种质量关;茼蒿是喜冷凉的气候条件;一般以春、秋二季栽培为主。北  相似文献   

3.
曹祈东 《老友》2013,(6):47
野菜味美,营养价值也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钾、钙、磷、镁等多种元素。初夏,气候干燥,大家吃吃野菜最能清火。本文介绍几种野菜的做法,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试试。茼蒿鱼头汤原料:鱼头500克,茼蒿300克,生姜5克,食用油、胡椒粉、红酒、味精各适量。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界对清华简"保训"之"中"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保训"之"中"指思想观念,二是认为"保训"之"中"指某种实物。结合"中"在相关历史文献中的字义考察,"保训"之"中"应为一种与刑罚、权力有关的判词,体现了后世"中道"思想在前期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5.
郭象是魏晋玄学时期的重要哲学家。他提出了"适性"而为的理论,他认为事物是"自生"的,每个事物的"性分"是不可改变的,因此每个事物只能顺自己的"性分"而为,而且也只用"适性"而为。郭象的"适性"而为思想中有很浓的万物一体境界,体现了万物相通相融,体现了事物间的一种共通感、一种责任、一种尊重和一种平等。  相似文献   

6.
死亡之树     
《阅读与作文》2011,(7):28-28
在我国形形色色的珍稀植物中,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活化石、坚硬如铁的栋梁之材、美丽动人的风景树,也有被称之为"死亡之树"的巨毒植物。在见血封喉属中,我国只有见血封喉一种,生长在西双版纳以及广西南部、广东西部和海南岛的热带森林中,有时在村寨附近也能见到。  相似文献   

7.
中国到底有没有管理学,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回答。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没有管理学,更谈不上有企业管理学,在这片土地上从来没有诞生过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有中国式管理学,其理论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学"、"民本"和"和谐"等思想。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法律世界中的人或者初涉法学界者最常见的词莫过于"权利"、"义务"和"权力"了,这三个词共同构成了法学大厦的基石。它们为什么要存在? 如同杨树的生长需要土壤、空气、水分、阳光一样,人的一生也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中国古代的一首打油诗反映出一个人奋对人民来说,唯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来说,唯一的权力是良心。——雨果  相似文献   

9.
傅俊楼 《山西老年》2014,(12):61-61
紫菜,是生长在浅海岩礁上的一种红藻类植物,颜色有红紫的、绿紫的及黑紫的区别,但干燥后均呈紫色。这种紫色的海生植物虽属藻类,却可做菜吃,所以取名紫菜。紫菜营养丰富,味道芳香,且药食兼优,素有"长寿菜"之称。传统医学认为紫菜具有化痰软坚,清热利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中原"一词,在《孙子兵法·作战篇》中,主要有两种训释方式,一种沿用传统观点,释为"原野"、"内地"或"国内农业发达的中心地区",一种以裘锡圭先生为代表的观点,主张释为"战场"。本文通过对孙子生活时代相关文献的搜集论证,认为,"战场"这一义项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在《离骚》中,屈原就对时间表现出异样的敏感和独特的体验。他往往把时间感受同人生感慨联系起来,将自然时间转化为心理时间。就《离骚》的时间意识而言,其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以示表层时间,另一种是通过自然物象的变化、活动空间的转换以示潜层时间;其表现内涵也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回忆过去来表现"时不我遇"的失落感,另一种是通过想象未来来表现"时不我与"的忧患感。  相似文献   

12.
盐城方言助词"着"与普通话助词"着"的用法大体一致,但也有差别。"着"在盐城方言中有两类用法,一类是动态助词;一类是语气助词。盐城方言中动态助词"着"的语法意义也有"持续义""存续义""伴随义"三种,与普通话助词"着"的不同之处在于存现句中"着"的意义的细微之处、语音节律要求以及"着""了"的并列使用。盐城方言中语气助词"着"表示祈使语气、先时语气,此外还有一种反问语气用法。  相似文献   

13.
代连华 《百姓生活》2014,(10):35-35
勇敢是一个褒义词,是一种值得肯定、赞扬的精神。然而,有时候"不敢"也不失为一种勇敢,而且是一种富有智慧的勇敢。 19世纪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是一位有名的决斗家。有一次,俾斯麦与科学家维磋因言语不和,向他提出决斗。收到邀请的维磋既吃惊又为难,身为科学家的他,并不擅长决斗。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一种艺术真实,是对客观世界的"再现"。"印象"便是强调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要在充分调动生活经验与情感经验的基础上,以主体意识介入和把握的方式,通过对生活的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使艺术形象的创造带上普遍概括的意义。在后印象派的作品中,这种"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便突出地体现为一种"简炼"的风格。没有简炼,就没有后印象派的存在,因为艺术家创造的是有意味的形式,而只有"简炼"都能把有意味的东西从大量无意味的东西中提取出来。从色彩、线条和构图三方面来分析后印象派"简炼"手法。  相似文献   

15.
优秀的创意海报在平面设计中,因为它的"巧妙性"而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巧妙性"是实现创意表现的关键所在,在海报设计中有突出作用。创意海报设计中"巧妙性"实现的方式包括提炼、串联、嫁接等创意思维的应用,设计元素只是作为"隐喻"设计主题的一种符号,从而实现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以……为……"兼语结构是先秦汉语中的一种常用结构,从语义、结构和变换形式三方面对这一结构做详细分析。"以……为……"兼语结构有使令和认定两种意义;兼语和"为"的宾语比较多样,但这只限于表认定意的兼语结构,表使令意的却很单一;由于兼语的移位和省略,"以……为……"形成了四种变换形式,其中"以为AB"和"以为B"是促使"以为"发展为复音词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自"五四"发端,"民主"、"自由"成为书写的主题。而"同居"是当时年轻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同居"叙事,从五四之后便以一种或隐或显的方式出现。这里选取现代文学中四个较有代表性的同居叙事文本,试图探求这四个不同文本中所贯穿的共性和特性。  相似文献   

18.
在日语会话中,前置语列中的"礼貌系列前置语列"是一种礼貌策略,当谈话目的内容是威胁听话者"面子"的言语行为时,说话者为了减轻该言语行为对听话者的"面子威胁程度",而使用的一种语言策略。文章运用合作原则、礼貌理论分析前置语列的使用原理,总结得出"礼貌系列前置语列"中较典型的有道歉型、谦逊型、理解型这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孙少君 《百姓生活》2014,(12):77-77
一般来讲,"未知号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移动联通电信运营商办理了这种"未知号码"的业务。现在中国联通CDMA仍然有此业务;另一种是通过IP互联网拨打过来的"未知号码",属于网络电话。那么,遇到这些"未知号码"的电话号码,又该如何处理呢?一般来讲,只要你办理了来电免接且只是单纯的接收电话,不回拨,即便是"未知号码",也是不会产生任何费用的。产生手机吸费一般有四种情况:一是遭遇增值服务中的短信陷阱,一旦点击就会自动发送短信扣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三个层面上阐述了"道"的含义。从本体论上讲"道"是混沌未开的宇宙天体;从认识论上讲"道"又是规律,既有一般规律,又有特殊规律;从人生价值上讲,"道"是一种信仰、一种追求。这三个层面上的含义构成了老子哲学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