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保持经济增长和实现产业转型是当前中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双重难题,黑龙江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也同样面临着资源日益枯竭的现实挑战。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危及当代,也直接关系到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抓住机遇,在新形势下迎接新挑战,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和经济增长,是资源型城市必须要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的兴衰与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态势息息相关,资源型城市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再造自己的优势产业。资源型城市应立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黑龙江省是典型的资源大省,该资源型城市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向,提出促进资源型城市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思路与对策,在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中起到示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求是学刊》2018,(1):69-74
文章着眼于东北地区产业转型问题,从全国雁阵式产业升级特征出发,分析东北地区在全国雁阵式产业升级中的位置及扮演的角色,并根据东北地区优势产业演化趋势及产业转型的"断档风险",分析东北地区产业升级的方向,为东北地区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提供新的视角。研究发现,东北地区产业升级的目标为中技术,向高技术升级则会出现"断档"风险,并且中技术的中连通和高连通是产业升级的目标,渐进式的小幅度跨越发展对东北地区产业升级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4.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出路就是经济转型,阜新自转型以来面临着产业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经济总量小,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应该通过抓住机遇、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凸显以人为本、改善生态环境等方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杰  杨会全 《社科纵横》2012,27(12):34-37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问题是困扰该类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以湖南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探讨了湖南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情况、转型面临的问题,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湖南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发展接替产业不仅成为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而且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在借鉴相关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接替产业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向外界输出正熵(发展接续产业)或者引入负熵(发展替代产业),才能确保产业顺利转型,资源型城市应立足于自身的优势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同时,资源型城市发展接替产业必须保持资源型城市的开放性、产业结构远离平衡态、区域创新的非线性以及各级政府宏观调控确保涨落实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枯竭包括物理意义和经济意义两种方式.在判定资源枯竭的类型以后,应在政策上区别对待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资源型城市,着力解决接续产业的选择与发展问题.应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进行分类研究,科学地判定并实施不同的转型策略,发展不同的接续产业.  相似文献   

8.
田原  孙慧 《求是学刊》2016,(4):58-64
研究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对于推动我国实现2030年碳减排行动目标以及积极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加快产业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究了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的驱动因素和阻碍因素,并构建了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驱动—阻碍"作用机制模型,最后提出促进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产业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资源型城市中产业结构具有城市布局分散的产业结构单一化,资源结构超重性,经济结构稳态性,产业结构趋同性.资源型城市的危机本质上是一种结构性的危机,而结构性危机是一种由于产业结构畸形发展而给城市的社会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产业政策的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关联效应、技术进步、比较优势、劳动力指向等原则,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多数资源型城市都面临资源濒临枯竭等问题,如何使资源型城市摆脱困境并推动其经济转型是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目前理论界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这一热点问题的研究有一般化和庸俗化以及“泛化”的倾向。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国际经验的借鉴、政府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以及资源型城市发展主导产业问题等相关研究领域也需要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高晓华 《唐都学刊》2005,21(5):122-124
文化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有着商品和精神产品的二重属性。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为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条件;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亦可资借鉴;应采取主动出击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积极开拓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分类理论——立体产业分类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 60年代以来 ,自然资源产业、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包括信息产业 )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 ,其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已经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 ,也给产业经济研究提出了现实的问题。传统产业分类理论没有对新兴产业的内涵、归属及其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等加以揭示 ,使得建立在传统产业分类理论基础上的产业结构演进理论解释现象、指导经济实践的能力减弱。作者在深入分析传统产业分类理论的局限的基础上 ,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分类理论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东生  赵琨 《学术交流》2004,(4):117-122
社会步入21世纪,文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发挥着社会意识形态功能,其本身也开始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其总体发展情况具有持续快速增长、趋向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特点,但居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长有些缓慢。此时发展文化产业关键在于: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改革文化体制,促进文化产业化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市场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丁永刚 《唐都学刊》2007,23(5):37-40
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其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可持续性的资源支持。如何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已成为现代西安人共同思考的热点话题。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分析西安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路径阻碍因素,并提出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化过程中应选择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5.
论信任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青云 《唐都学刊》2005,21(2):80-83
社会信任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社会信任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信任危机,致使社会赖以存在的结构要素如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及关系要素遭到破坏。为此,应加强伦理道德建设、法律制度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强社会信任教育、社会舆论监督和宣传作用,以增强社会信任,从而有力地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Peeters J. The place of social work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wards ecosocial practice Ecological questions are seldom seen to concern the social dimension and, accordingly, to be of direct concern to mainstream social work practice. However, the current ‘social‐ecological crisis’ demands a major social transition to a sustainable society that touches all dimensions of our lives. So, social work cannot escape this proces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social work can engage in this transition starting from its social mission and tradition, provided it includ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practice and develops an ecosocial practice centred on empowerment, social capital formation and resilience building as both a contribution to and part of a process of social‐political change.  相似文献   

17.
吴优 《阅江学刊》2009,(2):52-62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强大的基石,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大动力来源,同时也是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部门,环境污染治理是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英、德、关三国针对制造业的不同特点,在环境污染治理费支出、环境相关税收以及固体废物处置等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中国制造业必须走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制造业”发展道路,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清洁生产,以环境保护取胜,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政策的完善关系到文化产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需要针对本地区文化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政策,以此调动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在制定文化产业政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但是包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在内的重点城市也都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放在了重要地位,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本文选取上述几个重点城市,与北京进行文化产业政策的比较研究,从财政专项资金、税收、投融资、人才和集聚区等五个方面,剖析北京文化产业政策的优劣势所在,并为北京文化产业政策的优化完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民营快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快递市场现状的背景下,分析了民营快递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征,结合国内快递业全面开放的大环境,针对民营快递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面对的形势,提出了加强民营快递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实施差异化战略及创建强有力的品牌是民营快递企业提高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20.
林业产业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波涛 《学术交流》2007,(5):131-134
“十一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是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针对林业产业的可持续经营问题,构建赋有林业特色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是林业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所在。利用循环经济的思想及手段,是林业产业经营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循环经济“3R”原则确定林业社会的经济、林业经营、社会、生态的指标体系。对于重新规范林业经济的内涵和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从全方位角度来思考指标体系的设定,用专家打分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双重计算方法,根据体系的动态程度计算其权值,是保证规范林区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方法。指标体系设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超出了原有林业经济的范畴,为当前林业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指标评估和表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