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邰蓓 《求是学刊》2014,(2):39-46
精神分析将"欲望"置于家庭结构之中,置于社会法则之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精神分析成为资本主义的同谋。与此相反,德勒兹和加塔里在《反俄狄浦斯》中倡导解放欲望。他们将"欲望"与"生产"、"欲望"与"机器"联系起来。"欲望"、"生产"、"机器"是来自不同领域的概念。在德勒兹和加塔里的文本中,它们彼此连接,形成共振。  相似文献   

2.
欲望在西方传统思想中一直被理解为匮乏或缺失,是一种不完善的表现,尤其在精神分析中,欲望受到强烈的压抑和否定.德勒兹极力批判这种具有唯心主义性质的传统欲望观,提倡一种积极的欲望观.他认为,欲望不是消极的力量,而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具有生产性和建设性.在这个意义上,欲望不但不应受到压抑,而且应得到自由和充分的表达.德勒兹的欲望观是一种后现代的唯物主义欲望观.  相似文献   

3.
《求是学刊》2015,(3):25-31
让-雅克·勒赛克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尝试建构一种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这一探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语言观的基础上,勒赛克尔也对德勒兹语言哲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德勒兹独特的解域化语言哲学思想虽然是一种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其坚持集体主义、唯物主义立场,强调政治语用学的语言哲学思想预示了一种新的、不同于主流语言哲学的可能性,为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体系的构建增添了理论活力,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德勒兹以欲望为逻辑起点,与他的合作者加塔利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后现代微观政治理论,开拓出了批判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的全新路径。在与马克思的关系上,他和加塔利始终对马克思充满赞誉,并声称他和加塔利“一直都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拒绝对马克思作简单的教条似的回应,通过对马克思的主体思想的大胆解构和富有新意的建构,在坚守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的同时对马克思思想展开批判,提出各种微观的政治策略,为马克思思想的发展拓宽了新领域。可以说,在当代境遇中,开启马克思与德勒兹的思想对话,有助于我们吸收德勒兹的合理创见来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的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国拉康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理论家,他的理论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发展,他本着使精神分析哲学化的初衷,提出了带有结构主义色彩的新构架。其关键概念是镜像阶段,使精神分析的自我概念从儿童心理学方面得到补充,成为有个性历史过程的概念。他在自我想象、现实之间建立了结构分析模式,把符号学的原理用于精神分析,创建了独特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说  相似文献   

6.
张中 《学术交流》2023,(2):182-192
作为战后法国思想界最耀眼的哲学家和学术明星,福柯和德勒兹曾相互欣赏、共同促进,促成了一种自由哲学的良好互动以及纯粹智识的交相辉映。对这两位思想家而言,“自由”绝非一个梦幻般的政治性术语,也绝不是一切意识哲学的栖息地或避难所——它应当(且必然)是一种源于生命本身的本真性“体验”。福柯和德勒兹从尼采那里寻获“生命”和“力量”之箭,他们将其掷向远方、越向外界,从而使思想最终走向“未思”、未知和遥远的“域外”……这既是一种走出自我之狱、“关心自己”,以及建构新“主体”的繁复实践,也是一种弥合主客二分之窠臼、恢复感性和生命的本质意义,以及实现思想自由脉动的当下化尝试(或现实操演)。在这一立场之下,“域外”成为“生命”和“自由”的起点与归宿。终其一生,福柯与德勒兹都坚持在这一层面深入探索,而这不仅使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自由哲学家”,也使得法国当代哲学获得了新的面向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柯亨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一书中,批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剥削理论和社会理想是建立在与自由主义同样的"自我所有理论"的基础上的。以《资本论》中的所有权理论为依据,从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承认自我所有权、自我所有权同价值理论和剥削理论的关系、自我所有权的超越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及其实现条件的设想三个方面对柯亨的"马克思批评"进行批判性反思,可以发现柯亨对马克思的这一批评是建立在对《资本论》的误读和偏见之上的。这不仅表明柯亨已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转到了"后马克思主义"立场,而且从反面证明了《资本论》的政治哲学意义和当代价值。《资本论》的所有权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坚持科学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原则,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法权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对其作了历史的批判。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对"劳动力商品"的分析展开的对所谓劳动所有权的批判。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这一核心思想与"从生产出发超越生产"的"生产超越逻辑"一起,构成了《资本论》最核心的观点。两者的统一就是马克思关于"自由王国只能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但又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的思想。柯亨"后马克思"转向的这一教训,从反面再一次告诫我们:在后冷战和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马克思的《资本论》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其所有权理论仍然是对包括新自由主义在内的各种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和意识形态进行政治哲学批判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勘定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可以从其“拜物教批判”所具有的内涵出发加以深化.拜物教批判是对特殊替代普遍过程的“颠倒”,这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政治关系不过都是一种“特定”的存在,将被“普遍性”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政治形态所替换.拜物教批判内涵的“对象规定性”决定了理解资本主义的政治必须将其置放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域中才能真正切中其“政治的本质”.拜物教批判使得人们能够洞识历史本质,从而激活阶级意识以颠覆资本主义财产权的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贯穿于德勒兹思想始终的差异与重复逻辑的理论分析,为德勒兹的后马克思理论定位提供了基础.德勒兹认为本体论传统中同一性哲学的特征是表象主义的再现,它不是思想的创造,而只是无差异的重复.黑格尔为代表的辩证法理论与同一性本体论的合谋构成了现代思想实现社会控制的内在机制.差异与重复就是试图对时间的观念的重建,为哲学建立起面向未来的创造性观念.差异概念是德勒兹用以对抗同一性哲学的认知思维模式而提出的核心思想,成为当代社会思想寻求逃逸超资本控制的观念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三大主题刘怀玉与“语言学转向”紧密相联,20世纪西方哲学研究还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日常生活转向”性质的革命。作为这场哲学革命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得到了西方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实践概念内涵的理解通常是来自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定义,哲学史上各派哲学家对实践的解释仅限于道德领域和认识论领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实践概念的内涵作一全新、整体的理解,把实践概念内涵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总体性活动。  相似文献   

12.
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凡 《学习与探索》2006,(3):165-168
明朝的治理边疆思想既有对以往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取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之后,边疆局势与其他王朝有许多不同之处,治理边疆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明朝统治者不仅从“天命论”的角度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而且提出“华夷一家”的理论,这是对元朝“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民族融合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抒望 《创新》2010,4(1):92-94
所谓党的执政能力,其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一切能力,都是为人民执政;一切能力,都要为人民执政。归根到底,党的执政能力要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中来,要在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实践中历练,要在严酷的反腐败斗争中提升,最终还要由人民群众来断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过程艰苦。  相似文献   

14.
张玲 《学术交流》2005,(7):31-3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集中地表现为对旧哲学思辨传统的超越.感性世界理论的明确阐释,构成了新唯物主义得以生成的理论机制.通过感性世界的中介,哲学回归了生活世界,从而为新唯物主义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感性世界的理论分析,可以透视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成机制和基本理路.在理论范域的确认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理论视角的根本转移;在关于感性世界的理论界定上,马克思主义哲学阐明了感性世界的属人性质;在感性世界的构成机制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强调了"感性的活动"即实践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在对感性世界的理论阐释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人的理论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法治国家思想历史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杰 《求是学刊》2004,31(4):71-75
法治国家思想早在 1 8世纪的俄罗斯就萌生了 ,并在 1 9世纪 60年代以后得到迅猛发展 ,到十月革命前后基本成型。俄罗斯所形成的法治国家思想与西方法治思想相比有独特之处。俄罗斯法治国家思想在形成的时间和实践的发展上与西欧法治相比也有相当差距 ,根源在于市场经济及工商社会发展滞后。今天俄罗斯法治国家理论的基本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已有俄罗斯法治国家思想的再现。  相似文献   

16.
赵琳 《求是学刊》2004,31(4):106-110
唐传奇《莺莺传》是“西厢故事”的源头 ,它所讲述的爱情悲剧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始乱终弃” ,实际上是女性“自献”的悲剧 ,其根源则是传统两性文化中以“男主女从”为要义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7.
张淑琴 《唐都学刊》2002,18(2):101-103
托马斯·哈代娴熟地运用象征艺术手法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对于成功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 ,深刻展示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以及拓展和延伸批判性主题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视野中的专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家系统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动力机制之一,人们在普遍主义的信任基础上借助专家系统扩展自己能力、规避自己的风险。但是,专家系统也存在和制造了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通过体制内的改良和体制外的造反是不够的,甚至是危险的。我们需要涵盖这两者的更大的社会制度容器——社会的反思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玲 《创新》2010,4(6):39-41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建设中绝不能忽视的维度与主题。追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向度,有助于深刻展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质及内涵的主体向度必然是从单级走向多级,呈现主体—客体、主体—主体的双重关系。  相似文献   

20.
注意义务阻却事由之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小虎 《求是学刊》2004,31(3):74-79
信赖原则与允许危险原则在德国经由判例逐步占据稳固地位,后又传入日本,在西方被广泛适用。信赖原则强调在适当的场合,行为人与他人之间相互存在着可以寄托于对方对于履行必要的注意义务的信赖,过失责任在于未履行信赖所要求的注意义务的一方;允许危险原则注重在适当的场合,允许行为人实施一定限度以内的危险行为,对此行为人无过失责任。与注意义务的赋予不同,信赖原则与允许危险原则通过对于行为人注意义务的否定,进而否定(阻却)行为人的过失责任。在我国科技发展的今天,理论上系统地构建信赖原则、允许危险原则的基本观念,实践中有意识地注重信赖原则、允许危险原则的具体运用,符合刑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