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年代以来席卷中国的征地拆迁浪潮,实质上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清场运动。从开发区建设到城市的扩张,从"撤村并居"到"土地整理",都以消灭农村、驱逐小农为归结:迄今已经吞噬了8 300多万亩耕地、清除了至少140万个自然村和1亿2 700多万小农。这场运动尚未结束,但是就已知的结果来看,它很快就达到了"英国的一切剥夺方法的顶点",比英国的圈地运动更为暴烈和迅猛。而从推动大清场的综合动力来看,它不同于"农业革命"的技术需求,也超越了"原始积累"的初始需要,包含着由极端的发展主义催生的"贱农主义"和城市信仰,因此也表现为又一场文化意义上的"大革命"。这场革命不仅使中国社会充满了暴戾之气,也具有显著的反自然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英国城市公用事业的现代化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城市公用事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方式经历了一个螺旋形的发展过程。19世纪初为完全私营,到世纪中叶开始市营,19世纪末20世纪初市营进程进一步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党对城市公用事业实施了国有化,80年代撒切尔政府则再次实行私有化。这个螺旋式变化当然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英国市场经济从"非理性"向"理性"和成熟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都铎王室在16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进行的宗教改革对于当时的英国城市是冲击亦是契机。宗教改革破坏了传统的宗教机构,使得维持城市社会秩序的各种方式一时失去凭籍,增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性;购买位于城市的教会不动产的外部世俗人士向城市提出权利要求,对城市亦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然而,从较长时段来看,宗教改革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契机,在教会不动产市场上的获利巩固了城市惯有的权利和整体性,在王室有意分权的情形下,这种获利又使得大批英国城市获得自治权,成为自治市镇。上述政治经济权益重新分配为以后英国社会转型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英国城市建设的举措和得失值得后来者研究总结.由于私有制的制约,英国城市发展呈现出盲目、自发的特色城市建设无规划、无秩序;住房拥挤;卫生状况差,环境恶劣.为此,英国在19世纪展开了对工业城市的环境改造运动.其一,通过旧城改造和建筑规范,以及立法对私人建筑的质量、空间和卫生设施的详尽规定,造就了现代英国风格的建筑模式;其二,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市营",初步改变了新兴工业城市中基础设施滞后、与工商业发展不协调的状况,改变了工业城市"丑陋"的外观,赋予其现代城市的形貌.其三,城市建设还对旧式的市政机关提出挑战,促使近代城市当局的成形,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原生型工业化国家,率先实现了工业化。在这一过程中,圈地运动始终贯穿工业化的始终。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圈地运动的研究也是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近年来他们对于圈地运动的研究也更加实证化,提出了更加丰富的分析和解释。在圈地运动的原因方面,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英国"圈地运动"开始于15世纪70年代,呢绒业的迅速发展和羊毛价格的上涨是其发展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这与牧羊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和当时社会人口发展有莫大的关系,因此本文将要对其作此一种解释,以厘清学术界长期以为对该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发展和改造过程中,英国近代城市先后着手进行城市公共空间———公园建设,从而掀起了一场造园运动。这场运动既是英国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提高大众健康水平的需要。而公园等公共空间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一个锻炼与休闲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健康的人居环境,为各阶层民众提供了聚会的场所,体现了社会成员和谐相处的精神,成为英国资本主义成熟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7.
霍乱与19世纪中叶英国开展的公共卫生运动存在密切联系。霍乱疫情推动了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使英国人意识到霍乱是"社会病"的表现和后果。在查德威克领导下,公共卫生运动把清理城市垃圾、改善下水道、消除霍乱等作为主要目标,在城市卫生状况的改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因把下水道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又加速了霍乱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高铁新城在各地快速规划建设的同时也出现了同质化等倾向。基于城市主题文化推进高铁新城规划建设为避免高铁新城的同质化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借鉴。城市主题文化是城市特质的系统性体现,是指导城市发展的整体性思维。城市主题文化的三个构成维度,即文化特质、文创产业和文化空间都对高铁新城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例如,苏州的城市主题文化既有苏州特征,又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可塑性,这种城市主题文化对苏州的高铁新城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高铁新城已成为大苏州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城市主题文化推进高铁新城规划建设,应以文化特质传承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和文化空间优化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新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理论分析的视角,通过与其他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对比,概括了新城模式特性,并进一步建构了市场化和专业化交互作用的新城建设二维模型,最后结合国内主要城市的新城建设实践,提炼新城发展需要处理的五个关系。研究目的是揭示新城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城市结构优化的发展规律。结论认为,新城发展能够有效地整合城市周边建设行为,疏散城市建成区人口,为建成区改造提供空间,是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空间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新城建设存在完全行政拉动型、政府管治与市场互动型、自发产业带动型和完全市场推动型四个类型;新城发展过程需要把握多重利益主体,多重建设目标之间的权衡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云生 《源流》2012,(15):22
7月20至21日,被誉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的世界顶级城市规划设计专家刘太格先生来到云浮市考察,为该市新城建设"支招"。刘太格对云浮新城建设的战略设想大为赞赏,并提出云浮新城要立足于中小城市发展方向,揉入"神秘、浪漫、亲切"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城市的和谐融合,把云浮新城建设成为一座具有神秘感、浪漫感和亲切感的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11.
余辉 《源流》2012,(8):22-22
7月20至21日,被誉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的世界顶级城市规划设计专家刘太格先生来到云浮市考察,为该市新城建设"支招"。刘太格对云浮新城建设的战略设想大为赞赏,并提出云浮新城要立足于中小城市发展方向,揉入"神秘、浪漫、亲切"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城市的和谐融合,把云浮新城建设成为一座具有神秘感、浪漫感和亲切感的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3世纪,伴随着希腊-马其顿人扩张,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东西方文明交流与融合拉开序幕.希腊-马其顿人对城市的热衷,不仅使中东原有城市繁荣发展,一批新城市也在中东拔地而起;不仅出现了“国际性”都市,而且在城市文明中出现自治、新城市形态、市政和民间组织等新元素;城市的建立不仅确保了扩张战争胜利的果实,促进了城市贸易发展、经济繁荣,而且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第一次大融合、大创新.希腊化时期城市化运动缩短了昨天与今天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李娟 《南都学坛》2014,(1):29-33
20世纪初,随着美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各种城市和社会问题日益突显。为此,一些城市规划师主张在借鉴英国田园城市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开发美国新镇。20世纪20年代,美国区域规划协会开发了以雷德本为代表的多个田园城市,从而成为美国现代新镇开发的重要开端。30年代,联邦政府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的失业、贫困等问题,提出在大城市郊区建立相对独立自足的绿带城镇,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美国新镇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的田园城市开发和30年代的绿带城镇计划为美国六七十年代的新镇开发运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安德鲁·马维尔(1621—78)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诗人,也是捍卫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清教政治家。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我们知道得不多,年代也不甚精确。马维尔诞生在英格兰濒临北海的海滨城市赫尔附近。父亲是一位信奉英国国教的牧师。1624年全家搬迁到赫尔城内。  相似文献   

15.
16世纪60年代,加尔文教传入英国,英国便出现了一个新教—"清教"。清教主张发财致富,是承受神恩的"神圣"使命。清教徒积极从事工商业活动,完成了典型的英国式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最终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达成了妥协,清教与国教也达成了同样性质的妥协协议。从此,英国进入资本主义稳定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十七世纪四十年代末,在伦敦附近塞利郡圣乔治山上,一群手握铁铲的贫苦百姓在开垦荒地,这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著名的掘地派运动,它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向了高潮.恩格斯曾予掘地派运动以高度评价:“无论如何,如果没有这种自耕农的城市平  相似文献   

17.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英国和平主义运动给英国以很大影响,且生动地反映了英国当时的政治态势。基督教教义中的和平主义因素为此运动提供了一个文化上的精神来源;18~19世纪兴起的那场宣扬自由、人道主义的运动也为其注入了活力;一战后的沉痛反思使英国和平主义运动获得了现实依据。英国和平主义的思想派别林林种种,且于20、30年代,运动迭起,其主旨都是反对战争,表达一种和平的愿望。英国的和平主义运动和绥靖政策虽不可等量齐观,然而,前者在二战前夜使英国政府无法重整军备,麻痹了人们的思想,为英国走上绥靖之路埋下了伏笔。这也标志着英国和平主义运动已走入了极端  相似文献   

18.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工人酗酒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忧虑,酗酒之风不仅被视为衍生犯罪与失序问题的根源,也被认为与“维多利亚精神”格格不入。19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由英国社团组织发起的禁酒运动通过公开宣讲、诉诸立法和组建工人俱乐部等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工人文化的转向和社会风气的改良。  相似文献   

19.
英国“拓殖运动”是指发生在11~13世纪的大规模移民、拓边行为。它不仅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且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城市的兴起构成了这一时期最为瞩目的经济活动,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拓殖运动”不仅推动了英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农奴解放运动的进行,也促使封建主对庄园内部的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稳定了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各大城市掀起了大规模以拆除贫民窟、重塑中心城市为目的的城市更新运动.大拆大建的城市更新运动虽然使城市焕然一新,却也造成了很多问题,引起民众强烈的不满.在城市更新运动的背景下,纽约苏荷区的市民积极参与到城市的发展规划中,自发形成多个团体,组织多种活动,反对政府主导的城市更新方案,在市民的积极参与下,纽约苏荷区走出了一条以艺术家为主导的绅士化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