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从1987年至今已有四次通货膨胀.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投资体制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结构倾斜,拉上物价,导致通货膨胀;二是货币起超经济发行.金融体布改革进度缓慢,造成货币扩张、信用膨胀,以致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从需求方面拉动物价攀升.造成通货膨胀;三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上的软预算约束.使企业亏损严重、而引发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通货膨胀类型的判断,理论界有四种看法:需求拉上型、供给型、混合型和改革型。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发生的通货膨胀均为需求拉上型。其理由是:1.所谓改革型,可以被分解并分别归于其他三种类型;2.我国不存在供给型发生的条件,因此,作为需求拉上型和供给型不同程度组合的混合型通货膨胀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2007年以来爆发的新一轮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成本推进型、结构型和输入型通货膨胀的特点。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我国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如不采取有力措施,有可能会导致“滞胀”的局面。产生新一轮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失衡,因此,治理对策应区别于以往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仍然是通货膨胀问题,物价形势仍相当严峻。投资规模大、产业结构失衡、部门经济结构之间的矛盾运动、改革措施出台多、改革力度大、市场管理滞后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使我国通货膨胀的长期性特征更为明显。抑制通货膨胀,需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改革措施,管住货币供应总量,控制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对正确处理“九五”时期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货币派”和“物价派”对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以及分析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通货膨胀成因,得出结论:通货膨胀必然归结于货币供应量过多。并进而分析企业、政府和银行三者的经济行为,指出货币供应的唯一闸口是银行,尤其是中央银行。银行之所以没能控制住货币供应量,根源在于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没理顺。因此,治理通货膨胀关键在于控制货币供应量,这有赖于理顺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系数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是用物价指数这个单一的因素来对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是否发生以及其严重程度作出判断。但是,理论界对此向来是有争议的。借鉴物理学中克拉珀龙方程的思想,综合“三因素说”,可以结合居民消费价格年增长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年经济增长率三个因素构建较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系数。用该系数分析 1993~2002年中国经济的实际数据发现,当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系数小于等于 0. 2,大于等于-0. 02时,国民经济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通货膨胀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农”字头商品价格上涨过快。而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究竟是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动?则需要作进一步探讨。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着重从需求方面研究通货膨胀问题;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着重从供给方面研究通货膨胀问题,而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需求拉上与成本推动都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角度讲,现在十分地有必要从理论上严格区分货币贬值与通货膨胀的不同.通货膨胀只是一种非价格因素的货币贬值,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价格因素的货币贬值.银行超过市场的需求量发行货币,引起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是非价格因素的货币贬值.而银行按照市场的需求量发行货币,不管发行了多少货币,都是应该的,都不存在通货膨胀.认准中国即将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时代大背景,就能够准确地认识到中国现阶段持续的物价上涨是价格调整性质,不是多发了货币造成的通货膨胀.在此过程中,只有物价上涨引起的价格因素的货币贬值,没有产生非价格因素的货币贬值.对于这种价格因素的货币贬值,只能是承受其由市场价格调整带来的现实压力.  相似文献   

9.
通货膨胀并不仅仅是物价现象和货币现象,而是诸多因素影响的综合经济现象,应从相关的经济指标体系来综合评价。通过综合指标评价法计算综合指数来评价通货膨胀,并以“灯区”分类来标明其区间,最后以福建为例来具体测算通货膨胀的幅度。  相似文献   

10.
关于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学术界看法不一。本文认为造成我国1994年以来通货膨胀新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文章指出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发育不全,在这种不完全市场上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直接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文章还用经济模型表述了价格调整方式对通货膨胀惯性的影响,并针对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提出了抑制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笔者将2001年以来的通货膨胀产生的因素分解为输入型通胀冲击、超额货币供给冲击、产出缺口冲击和汇率冲击4个方面,并利用BQ长短期约束条件的S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短期来看,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是通货膨胀惯性,其他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紧缩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短期治理不明显,且具有滞后效应,滞后为3期左右;长期来看,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为超额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惯性,超额货币供给冲击对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的解释高达48%,紧缩货币政策效果对通货膨胀的长期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外汇储备增加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施行的外汇结售汇制度以及高额的国际收支顺差,造成外汇储备近10年高速增长,也导致大量基础货币被投放。基础货币又通过乘数效应成倍地放大货币供应量,使得货币供给相对需求过多,其结果是通货膨胀水平上升。通过理论和实际数据的检验过程,分析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产生的通货膨胀效应,结果证明这种效应确实存在,并推算出这种效应的反应时间和作用的大小,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票收益、通货膨胀与货币部门的角色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Kaul(1987)假设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是由货币部门的平衡过程决定的,而且这种关系会随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因素的影响变化而变动。利用中国数据实证检验支持了Kaul的假说,中国货币政策在1995~2002年之间表现为逆经济周期特性,导致了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铸币税即政府发行货币所取得的收入 ,一般可理解为货币发行成本和货币面值间的差额。在通货膨胀情况下 ,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政府的实际铸币税收入小于其名义铸币税收入。铸币税问题的讨论一般是同财政赤字货币化问题相联系的。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以增发国债为核心 ,财政赤字经常化。政府可以从财政赤字货币化中得到多少铸币税收入受制于三个因素 :经济增长对基础货币的需求 ,经济的实际增长率 ,以及货币需求对通货膨胀和收入的弹性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既是一个价格问题,也是一个货币问题。引起价格总水平和货币供应量变劝,从而引发通货膨胀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可被分成不同的层次,它们对通货膨胀作用的传递机制是不同的。我国发生的通货膨胀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有效地、彻底地治理我国的通货膨胀,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包括总供给、总需求、货币需求和货币供应方程在内的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在物价稳定目标下面临不同冲击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问题。尽管在货币需求冲击下,利率中介目标优于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但由于利率目标的局限性,中国将来不宜采取单纯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而宜采取以利率为操作目标,以通货膨胀目标为“名义锚”的货币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高货币供应与低通货膨胀共存的现象十分明显,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日益严重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使企业过度投资、过度负债,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率升高,促使不合理货币需求增加,最终推高了货币供应量。产能过剩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产品供给过剩,压低企业利润水平并减少市场需求,从而抑制产品价格的上涨。同时,金融危机引起的出口不力又减轻了外汇储备带来的通胀压力,起到缓解通货膨胀的作用。中国出现了高货币供应下低通货膨胀的"中国之谜"这一现象。就现阶段而言,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要从树立合理的政绩观、完善银行考核机制、引导货币流向、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和扩大内需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通货膨胀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关通货膨胀理论所谈的"温和型的通货膨胀',它的产生是由货币因素和制度因素综合决定的,它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无助于经济的发展。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手段应着重从制度因素考虑,应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在货币政策上,要用利率杠杆来作为治理通货膨胀的手段。这样才能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们通常把通货膨胀归结为一种货币现象,即流通领域中的货币超过了商品流通需要量。可为什么会发生货币的过量供给?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四轮通货膨胀的连贯考察发现,中国的通货膨胀固然突出地表现于流通领域,然而其发生根据却是在中国的社会再生产运动之中,其两个深层原因:一是农业生产对通货膨胀的基础性制约;二是国民收入超分配的惯性推动  相似文献   

20.
2003-2008年期间,中国经济和货币供应都高速增长却没有出现通货膨胀,传统上货币供应量与通胀之间的关系被弱化.经济中实体财富和金融资产总量的对比变化、货币深化和商品金融化与自然资源紧缺三个方面,扰乱了传统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传递关系.基于修正剑桥方程式的模型设计和实证检验表明,金融市场的货币需求造成货币分流,使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因果关系被打乱.同时,价格传递的脉冲分析表明,在新的经济结构下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压力大多被传递到投资领域,而非在消费品领域引致CPI上升.货币供应量与价格释放之间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机制.针对这种情况,在宏观政策方面,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是难以两全的,财政政策在调节投资结构、限制投资规模方面具有比货币政策更强的针对性.产业政策方面则应更为严格地执行节能减排降低单位产值耗能的要求,降低对资源的粗放型使用,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