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庆龄的儿童教育思想是她博大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十分丰富:从民族和国家的高度关心儿童成长;儿童教育应重视思想教育,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都应关心和支持儿童教育工作;儿童在德、智、体、美各方面要全面、健康地发展;通过典型形象教育儿童,反对错误的教育方法;尽最大努力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为儿童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维柯从发生学的视角研究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从人类学的视角论证了人类的童年类似于个体的童年,从这些研究中我们抽离出他的诗性儿童教育思想.维柯的儿童教育思想是以对真理的创造统一为基础,从儿童的诗性本能的发展、自我认识教育、身心和谐成长走向整体全人的发展终极目标,各部分浑然天成,交相辉映.维柯的诗性儿童教育观对当代中国的儿童教育的启示是:加强母语教学,开发儿童本能;扩大儿童活动领域,刺激儿童感官;容忍儿童知识模糊,开阔儿童思维,加强儿童的艺、体、心的教育,促进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宋庆龄儿童教育观是宋庆龄对儿童教育的基本观点,包括儿童教育的重大意义、儿童教育的目标、儿童教育的模式,探讨宋庆龄儿童教育观,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境遇是特定儿童亲身经见的教育者、教育事、教育形态等构成的流动体,是儿童在教育世界中生存的实景画面与真实状态。儿童生存的主体形态是教育生存境遇,当代我国儿童教育生存境遇不容乐观。教育即“催熟”“追分”“听课”“规训”等不妥理念及其实践样态挤压着儿童的自然成长空间,儿童与教育境遇间的不适感在加深,中国社会期待一种儿童成长本位型教育境遇惠临世间。要创造出这种教育境遇,教育工作者的行动路径应是:呵护儿童“自成长力”,不断发现“真儿童”,构建贴地型教育、暴露式教育、节制性教育,构建教育服务与儿童成长的缓冲区,以及保障“教育空白区”的合法存在。  相似文献   

5.
"教育即生长"是杜威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它属于一种新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杜威特别重视儿童的自我成长,认为儿童自身具有向上生长的能力。本文从促进儿童自我发展的角度解析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的内在涵义,分析当今我国儿童教育所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以及探讨如何促进儿童的自我生长,以期实现从理论上为教育理论提供依据,从实践上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纵观池田大作的童话创作可以发现:池田大作童话的儿童教育观以“尊重生命”为儿童教育的基点和目的,以“惩恶扬善”构成儿童教育的伦理规范,以“和谐”作为儿童教育的最高理想,以“平等”支撑整个儿童教育的价值取向,而池田大作童话儿童教育观的哲学根基则建立在丰厚的“人学”土壤之上。  相似文献   

7.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索鲁迅与丰子恺儿童教育观的异同.鲁迅"以幼者为本位"的儿童观是以进化论为思想基础的,而丰子恺的儿童崇拜论则是在对艺术的崇仰和对佛教教义的思考中逐渐形成的;丰子恺认为儿童的长大是一种"退化",而鲁迅将儿童的成长看作必要的发展;在关于儿童教育的"大人化"问题上,丰子恺的总结比鲁迅所批评的"少年老成主义"更系统更具体,因而也更具实践性;承担教育责任的成人在丰子恺笔下是儿童的崇拜者,而在鲁迅那里则是引导者,是生命"过付的经手人";丰子恺更偏重艺术教育,且有排斥科学教育的倾向,而鲁迅主张一种结合智育与美育,贯通科学与人文的大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优秀图画书是作者对幼儿生活的仔细观察和传神再现,表达着作者的儿童教育观。在为数不多的涉及到师幼关系的图画书中,《迟到大王》、《我的名字克里桑斯美美菊花》及《点》比较典型,分别体现了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倾听与平等、关注与爱护、期望与传承的儿童教育观。图画书中幼儿园教师的儿童教育观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发展,这就启示我们的幼儿园教师应该遵循图画书中的儿童教育观,消除话语霸权,平等对待幼儿独特的精神世界;内化职业认同,注重教育中积极情感的投入;敬畏童年潜能,使用合理期待激发幼儿发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陈衡哲是我国新文学运动中最早的女学者、历史学家、作家、诗人和散文家,她的求学经历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幼年时代陈衡哲深受亲人的文化熏陶,接受的是传统的中国文化教育;少年时代陈衡哲进入上海的学堂接受医学教育;1914年,她考入清华学堂留学生班,成为清华选送公费留美的女大学生之一。作为中国第一位官派留美女学生以及现代大学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在美国所接受的教育超越了时代多数女性所接受的教育。以陈衡哲的早年自传为载体,探讨陈衡哲在这三段重要教育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形式和学习内容,可以折射出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转型进程。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编辑家,一生对儿童教育理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他在批判与继承传统儿童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儿童教育思想,提出了以生活为中心的儿童教育理论。他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做人",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以儿童生活为中心,教育方法则主张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教学做合一。叶圣陶以儿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及其实践,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可以为当前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