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18世纪的卖妻习俗是民众在缺乏正常离婚途径时的一种离婚的变通形式,其背后的禁止离婚主义和中国既往的专权离婚主义都是对女性人格的严重压制.女性是否享有离婚自决权对女性人格独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法律虽然规定了自由离婚制度,但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我们需要法律与政策的相应调整以进一步实现女性的人格独立.  相似文献   

2.
李强  王世伟 《理论界》2013,(10):106-108
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场改变社会生活的历史巨变,作为短期内直接遭受工业革命负面影响的下层民众,其婚姻家庭道德倾向值得关注.这篇论文在简要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下层民众家庭的基础上,展示了在社会巨变面前,下层民众爱情与面包并重的两性道德倾向和在苦难与亲情间徘徊的亲子道德倾向.  相似文献   

3.
李喜蕊 《理论界》2007,2(12):92-95
18世纪的英国是离婚法改革的前夜。旧的离婚法顽固地的限制着人们的离婚行为,新式便捷的离婚习惯却逐渐成为被人们普遍认同的规则,这种在社会中衍生为社会所广泛接受的习惯法的广泛存在显示了大部分的离婚行为游离于国家法律之外。通过梳理18世纪离婚的国家法与习惯法,我们可以看到新旧观念的冲突和新旧力量的消长。并可以发现其所孕育的19世纪离婚法改革的必然趋势,体会习惯法和国家法的对立、妥协以及推动制度创新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都铎时期是英国历史上最活跃的立法时期之一.国王在此期的立法活动中通过控制下院议长人选、影响议员选举、必要时逮捕议员等方式施展君威,从而在立法过程中明显占据主导地位.但另一方面,随着宗教改革的发生和深化,议会立法权也迅速扩大.国王主导立法与议会立法权的同期扩大构成了"都铎立法悖论".从根本上说,"都铎立法悖论"现象是特定时代历史需要和英国独特议会制度共同作用的产物.从对"都铎立法悖论"形成的根本原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都铎时期,合作是专制王权和议会关系的主流,但冲突和斗争一直存在,并且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加而日见其剧.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中,尊男卑女似乎是主流社会强烈主张的一个基本遗传因子.然而,这种意识形态上的积极作为恰恰反映出在占人口比重最大的底层民众中存在着一种与之相对抗的涌动暗流,以战国中期民本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为最.在孟子思想的主要裁体<孟子>文本中,孟子"重"妇、"厚"母、"别"妻、"亲"女、"先"寡的女性伦理思想是其最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对经典进行理解并加以诠释,是东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共同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老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和道家经典之一,伴随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不同的国家也形成了不同的老学.英国传教士湛约翰、汉学家理雅各和美国哲学家保罗·卡鲁斯是19世纪西方世界基督教背景下对<老子>进行翻译和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他们对<老子>的理解和认识,是根据其特定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知识经验、宗教信仰、思维特点进行的,其中既有将老子思想与基督教相比附的现象,也有对老子"道"、"自然"、"无为"等思想的合理诠释.东西方智慧通过<老子>这部伟大的道家经典得以融通.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民间立场和田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广云 《江海学刊》2004,(2):211-215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对象化观念性现实存在,可以从三个基本视角来看,一是把它看做意识形态,二是把它看做理论体系,三是把它看做文化现象.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上层建筑,它蕴涵着"官方立场";作为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是专家学者学术研究的文本符号系统,它蕴涵着"知识分子立场";作为文化现象的马克思主义,内化积淀于民众心理状态中,渗透附着于民众生存状态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它蕴涵着"民间立场".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民间立场"是原生态的,"知识分子立场"是次生态的,"官方立场"是又次生态的."官方立场"通常从"政治语用学"或"政治解释学"的视域来阐释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版本研究"以及"比较研究"则往往是"知识分子立场"的表现.笔者在本文中所提出的"田野研究",是在"民间立场"上借用人类学、民族学术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论,它主要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种文化现象,揭示内化积淀于民众心理状态、渗透附着于民众生存状态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人们所实际接受、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田野"."田野研究"的最终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民间立场"的呈现,它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何种性质和程度上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传播,启明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所蕴涵的文化精神,并且为我们实现马克思主义"民间立场"与"官方立场"、"知识分子立场"的视域融合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背景.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城市社区福利事业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城市社区存在的庞大的贫民阶层迫使国家和社会开展救助活动。商人、士绅举办的救助活动成为民间福利事业的主体 ,基督教会举办的慈善救助和下层民众组织的互助亦是民间福利事业的重要形式 ,这些救助和互助活动致使在城市社区出现了一个公共领域。国家举办的救助活动反而居于次要地位。随着以公民权利和社会互助为组织基础和运作原则的现代型救助组织日益增加 ,互助型福利成为近代中国城市社区福利事业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联宗现象在中原地区十分普遍.虽然同其他地区的联宗现象一样,它是通过拟制的血缘关系联结起来的地缘系统,但它有着鲜明的中原特色.它在清代中期和宗族相伴而生,是在下层民众构建宗族历史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它首先是宗族历史信息共享的平台.联宗之间关系非常松散,更多的是一种族源认同,一种文化现象,而不是一种社会组织.宗族之间逢年过节,往来拜望,带有浓郁的中原民俗特色.  相似文献   

10.
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政治、文化动荡的时代.因对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幻灭而产生的基督教精神复兴、拿破仑征服埃及引起的希腊文化复兴以及殖民化所带来的神秘东方文化复兴,都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直接表现在其诗歌创作中出现的一种融合了基督教、希腊多神教、东方神秘主义等宗教因素的宗教思想,形成了一种"交融式"宗教观.这一宗教观既衍生了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歌,同时也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信仰问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核心问题。他用纯粹文学的方式探讨神秘的信仰 ;用人性的眼光 ,解读俄罗斯的基督教精神。作家把俄罗斯下层民众在苦难中所表现出的虔诚信仰和坚忍品质 ,看作是带领俄罗斯走出苦难、走向未来的保证。而十九世纪俄罗斯知识青年对基督教的反叛 ,在作家看来 ,只会使人们精神迷乱、道德堕落 ,最终导致社会失序。在信仰的层面上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展示了复杂多变的人性。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的身体观中蕴含着对身体规训的意味.洪秀全受基督教启发而创立拜上帝教,后又利用宗教建立并治理太平天国,所以基督教对天平天国的意义非同寻常.洪秀全利用基督教的教义和经典,以其身体观和身体规训为典范,对统治区内的身体进行各种规训,以此作为治理太平天国的一种方式.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基督教对中国民众的身体规训仍然在继续,并且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而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什么是离婚?离婚就是按照法定程序将已存在的婚姻关系加以解除的社会行为。在人类历史上,离婚制度和结婚制度一样,也经历了一个发生和发展的演变过程。从私有制产生,阶级形成,人类社会进入奴隶制初期,才出现了结婚制度和离婚制度。归根结蒂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不同阶级社会有不同的离婚制度,不同阶级社会对离婚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和态度。在奴隶社会,妻子被看成家庭奴隶,生死大权由丈夫掌握,妻子根本没有什么离婚权利;在封建社会,离婚被看成是不贞不孝和最不吉祥的事,在法律上虽有“出妻”的规定,但是只许丈夫“休妻”,不许妻子“离夫”,严格要求妇女“嫁鸡随鸡飞,嫁狗随狗走”,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仅仅从传统的交易习惯和理念来看待一物数卖行为并解决数卖行为中各方利益问题是片面且无效的.不动产"一物数卖"的产生是经济规律与法律规则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存在合理与否?买卖各方的利益问题如何解决?经济规律与法律规则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从不动产"一物数卖"现象的成因入手,可以分别从经济和法律的角度挖掘其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在夏绿蒂·勃朗特的作品中,《谢莉》因为被评论家批判其章节散乱、缺乏主题,较少被读者关注.但是,《谢莉》这部现实主义小说,实则是夏洛蒂对于维多利亚英国社会的真实再现,其娓娓道来的细节,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维多利亚初期,基督教(包括英国国教和非国教)对于社会政治、女性和民众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夏洛蒂以写实的笔调,描绘了一幅维多利亚英国社会的恢弘篇章,为读者研究维多利亚初期的社会状况,保留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何明  钟立跃 《学术探索》2007,(5):107-112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一个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祥和安宁、友爱诚信的社会环境。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基督教要求信徒不但要以"十诫"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要懂得"感恩",能"博爱"、"行善",要求人与人、人与社会要和谐相处。基督教在信教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中对于构建人际关系、规范行为方式、调节身心平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国部分地区的苗族接受基督教信仰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基督教信仰使信教群众在社会组织、行为习惯、节日习俗、价值观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苗族部分传统文化因基督教的介入丧失了传承的根基,另一方面,基督教文化已经融入到信教苗族的文化之中,成为其文化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云南三个信仰基督教的苗族村寨的实地调查研究,认为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只要好好加以规范和引导,就能够在信教民族农村地区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政治的生成与现代政府角色的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社会为民众表达民意提供了一条便捷而通畅的渠道,它也是民众参政议政的一个新空间和新手段.网络政治是网络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和水平而生成的一种政治现象."网络政治"语境下的现代政府角色的本位回归研究,是在既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语境下政府角色理论中嵌入"网络政治"民意的考察维度,即嵌入了"网络民意"这一外在的价值主体来检验和衡量政府角色的合理性、公正性和效率性.在网络政治语境中,政府尤其要接受网络民意和网络舆论的考量而承担"网络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清廉政府"等"大角色".  相似文献   

18.
邓杰 《社会科学研究》2006,7(6):147-152
1940至1945年,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利用成都基督教学校暑假空隙,组成大学生边疆服务团,前往川西和西康少数民族地区对当地民众开展教育、生计、公共卫生服务,并进行基督教福音传播。学生边疆暑期服务是基督教社会福音思潮的具体实践,使边民得到了许多实际的帮助,对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广大民众从传统走向近代产生了一定影响,对于认识理解教会大学在近代社会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9.
历史唯物主义应当研究习惯力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习惯力量应当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研究课题。对它的研究,也是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需的。习惯,是个人心理现象。科学地说明这种心理的过程是心理学的任务。历史唯物主义则是把习惯当作一种社会现象、社会力量来研究。它认为,在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处于相同地位的人们会形成共同的或类似的心理状态、民风习俗等等,属于社会心理的范畴。它们形成之后,由于  相似文献   

20.
清代巴县档案中保存了较多的"休妻"与"嫁卖生妻"的案卷。"休妻"的原因主要有丈夫因妻子犯了七出之条而主动休妻,因套娶为妾被控案或停妻再娶与妻子母家有矛盾而被动休妻,"嫁卖生妻"的原因主要有家庭贫困、日食无度,夫妻感情不睦,婆媳关系不好,妻子犯奸,丈夫外出或犯案被押,被夫家、母家、邻居及其他亲戚和熟人嫁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