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茶艺",代表中国茶文化的特色,和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鼎足而三,殊途同归,共同屹立在国际茶文化的最高峰。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茶艺"之缘起——"煎茶"杂饮时期;"茶艺"之定型——"点茶"斗饮时期;"茶艺"之转型——"泡茶"品饮时期。  相似文献   

2.
茶政,又叫茶法,是历史时期政府有关茶业的经济立法,包括一系列的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涉及茶业管理机构的设置,茶叶的生产、贩运、销售,茶税征课名目的变动,茶叶缉私等内容.唐宋以降,茶政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政之一.清代茶政因袭前代旧制,但也有所更张.  相似文献   

3.
马强 《人文杂志》2007,(3):136-141
本文采用以诗证史方法,主要从唐宋诗文、地志、笔记,探讨了唐宋时期西部气候分布特征与变迁的具体时间,认为唐宋西部气候呈现出复杂多变、山地气候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差异明显特征;唐代西部气候从贞元、元和年间趋向寒冷,至五代、北宋时期则有一个气温回升期,西部普遍比较温暖,而自北宋末气候再次转向寒冷,南宋孝宗乾道六年至乾道八年下降到气候寒冷峰值。  相似文献   

4.
《茶经》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茶经》是应时而生的产物———外因纵观我国数千年来茶道文化的发展历史,茶道文化之兴衰从来都是以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条件为依存的。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正与大唐盛世这一时代背景息息相关。1.经  相似文献   

5.
从敦煌文书所保存的人名中可以看出,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人们在命名选字时对带有贬义色彩的动植物、指人名词、性质语词以及表示脏物的语词等并不避讳,而是任意取用。这种在命名选字时"不避俗,不避丑"的现象,充分反映了唐宋时期敦煌人在命名时具有强烈的粗野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唐代盛行饮茶,《茶经》的问世与茶道的形成,大为强化了原有茶文化的品位,不仅与茶本身相关的种茶、采茶、煮茶、饮茶、品茶具有技术、文化韵味,而且与茶间接相关的茶具,诸如茶瓯、茶托、茶釜、茶水等等也沾上了文化色彩,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并以跻身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林而著称于世.那么唐代茶文化的内涵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相似文献   

7.
论明清时期的茶叶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茶叶政策的特点是既有唐宋以来茶政的传承性,又有其在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后出现的变异性。导致明清时期茶叶政策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当政府控制力减弱、茶禁松弛而无法维持掠夺性的茶马贸易时,封建政府便只好借助商人的力量运茶输边,如此更加削弱了官府对茶叶的垄断,茶商势力乘机而起。而明清茶叶课税的递减,也反映了这种因社会经济发展而导致的官府垄断削弱、自由贸易兴盛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商品经济:唐宋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文勋 《文史哲》2005,(1):40-42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在唐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基本结论已为国内外史学界所认同。 2 0世纪以来 ,不少学者曾力求从文化、政治、阶级、阶层、经济、婚姻等不同的专题研究入手 ,试图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作出“知微见著”的分析概括 ,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而社会经济研究 ,无疑是研究的基础。我们约请部分对这一问题作过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就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商品经济、经济制度、制度变迁等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推动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在唐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基本结论已为国内外史学界所认同。 2 0世纪以来 ,不少学者曾力求从文化、政治、阶级、阶层、经济、婚姻等不同的专题研究入手 ,试图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作出“知微见著”的分析概括 ,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而社会经济研究 ,无疑是研究的基础。我们约请部分对这一问题作过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就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商品经济、经济制度、制度变迁等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推动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经济制度变迁与唐宋变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纯艳 《文史哲》2005,(1):42-45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在唐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基本结论已为国内外史学界所认同。 2 0世纪以来 ,不少学者曾力求从文化、政治、阶级、阶层、经济、婚姻等不同的专题研究入手 ,试图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作出“知微见著”的分析概括 ,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而社会经济研究 ,无疑是研究的基础。我们约请部分对这一问题作过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就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商品经济、经济制度、制度变迁等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推动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略论唐宋饮食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朴兵 《殷都学刊》2008,29(3):50-54
唐宋饮食文化有着许多显著的不同。唐代饮食文化深受游牧民族和异域风情的影响,具有鲜明的“胡化”色彩,宋代饮食文化的“胡化”色彩则大大减弱。唐代饮食文化显得豪迈粗犷,宋代饮食文化则显得细腻精致。唐代饮食文化的贵族化色彩显著,宋代饮食文化的平民化色彩突出。唐代饮食文化的发展基本上局限于自然经济的范畴,而朱代饮食文化中的商品经济因素则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2.
李静 《北方论丛》2002,(4):77-82
在词从唐到宋的发展进程中,南唐词可谓词运转折的一个关捩.其于词的外部形态的突破之一,便是抒情模式的位移,这主要表现为:抒情主体由第三人称向第一人称的转换,词的主观抒情性特征的突显,抒情的对象化特征的凸现,以及张弛有度的整体性章法结撰排比等.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李煜父子及冯延已等人对于词这一新的抒情体式的自觉创新,得益于南唐词人对于意象以及词句章的独特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路成文 《阴山学刊》2003,16(4):36-41
莫砺锋教授是当代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在唐宋诗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莫砺锋教授的《唐宋诗论稿》立体地呈现了唐宋诗歌风格的转变,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茶文化@刘朴兵$安阳师范学院历史系!河南安阳455002北宋;;中原地区;;茶文化~~~~  相似文献   

15.
唐宋诗歌题材不但具有社会学意义,更具有美学意义。研究它能够显示唐宋诗重要题材的产生、发展、演进的源流及其文化轨迹,揭示唐宋诗题材之间的异同与联系,重现在唐宋文化背景下诗人对诗歌题材所进行的文化选择的心理脉络。通过对唐宋各类诗歌的开掘,能更深入地揭示唐宋诗的本质特征,为唐宋诗的研究提供新的开拓与转换视角,使整个唐宋诗研究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更高、更新和更富于概括性的层次。特别有利于说明唐宋诗以最宽广的渠道通向社会生活的主潮,同时还有利于说明文化选择方式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传播与唐传奇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传奇是唐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唐传奇满足了唐人的史传传播意识 ,具备了众多有利于传播的因素 ,切近了崛起的市民阶层对大众文化的渴求 ,从而取得了最终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王永 《兰州学刊》2011,(11):133-137
欧阳修的古文风格经由南宋与金,嬗递到元代文坛,成为对元代散文影响最大的文风传统。元代初年,活跃于文坛的北方作家群虽很重视对欧阳修文风的学习,但不同于欧文,雄奇文风仍是主导倾向。到了元代中期,在江西作家群的倡导和浙东作家群的呼应下,欧文温醇和雅的风格成为一代文风的底色。到元末,文坛形成欧、苏并尊、唐宋并重的格局,开明代唐宋派之先声。  相似文献   

18.
张倩 《殷都学刊》2008,29(4):63-66
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开启了宋代专选唐绝句的热潮,许多唐人绝句藉此保存下来。此集版本刊刻较为复杂,洪迈两次刊刻此书,定为一百卷本。宋人吴格对此宋本部分修正,宋人汪纲又据此重刻,因另析出六言诗为一卷,改为一百零一卷。此书宋本已佚,有明刻本两种存世,明嘉靖陈敬学据汪本重刻,明万历赵宦光因洪迈原编舛误较多,再作校订补充,重新编定,改为四十卷。  相似文献   

19.
两宋乡役不仅体现为国家权力的“神经末梢,”也是具有以民治民“自治性”意味的社会控制模式,但并非一级完整的行政区划。乡役性质,官治、自治两者兼具,不可偏废。唐宋朝廷在整合乡村秩序时,乡村管理的外在形式前后变化显著,但其赋役征派、维护治安秩序的实质性内涵,寄寓于乡里、乡都保甲等外在表现形式下,却较少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刘蔚 《文史哲》2004,(6):39-44
田园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门类,宋代是田园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段。宋代田园诗的演进经历了承袭、自立、突变、繁盛、深化五个时期:从北宋前期一味地步趋晋唐,到北宋中后期开始形成独特面目;从南宋初期因战争因素的介入而发生突变,到南宋中期由于大家、名家的出现而空前繁荣,再到南宋后期继续深化。在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宋代田园诗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单薄走向丰厚,形成煌煌大观,为中国古代田园诗史绘上了绚丽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