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不同语言的熟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反映出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由于德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的熟语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熟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文章以德汉熟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叙述和比较总结出德汉熟语所反映出的不同文化内涵的主要表现,在此基础上对双方之间翻译的原则和技巧进行探讨和总结,从而对双方的翻译活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汉维语数字熟语中数目词所蕴涵的文化涵义极为丰富,且比喻意义很少对应,根据汉维语数字熟语中的数目词在翻译过程中传递的文化信息及其差异,汉维语数字熟语翻译主要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对应(借用)法、直译加注法等。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社会之反映,而熟语更是人类社会经验和社会心理的浓缩,德汉熟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它反映的是西方基督教和希腊罗马文化同中国儒家文化在对待女性上的相似性。本文试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德汉熟语中的男尊女卑现象。  相似文献   

4.
认知隐语理论认为,隐语不是修辞现象,而是认知现象,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并具有心理性、委婉性和文化性的特征。通过对德汉死亡隐喻的语用分析,可以看出德汉死亡隐喻分别使用各自不同的目标域影射来源域。分析结果显示,德汉死亡隐喻体现出两个民族“恶死、乐生”的基本死亡观,并凸显出宗教文化、社会等级以及价值观念三大因素在中德死亡观中的不同权重,是中德文化心理图式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以熟语的口译为例,提出口译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熟语口译的基本方法,如借用同义词、直译、意译、直译加解释等,说明在跨文化交际中,译员必须在克服语言差异的同时,灵活应对文化障碍。这不仅要求译员语言基本功扎实,更需要把握两种文化背景知识,熟练运用各种口译技巧。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风俗习惯、文化宗教信仰、地理环境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旅游语篇存在着明差的文化差异,这就需要综合动用直译法、避而不译法、直译加注等方法来做好旅游语篇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针对文化差异为经贸合作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中德两国的文化差异,得出中德两国企业跨文化营销的具体运作过程——选择进入方式,识别文化差异,发展文化认同,建立新的文化。通过对这一模式的构建,可以为中德两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熟语作为一种规约性语言,被广泛地使用在日常交际之中。汉日熟语所带有的知识性、民族性存在异同:一方面,汉日熟语都具有规约性和不变性等特点;另一方面,而由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习惯、自然环境、文化认知的语境不同,且看待和观察事物的视点、深度亦存在差异,这对两种语言中熟语的形成、运用、理解等带来不同。  相似文献   

9.
"性"在中外文化中一直是忌讳现象,《红楼梦》中的性话题描写,大量采用委婉语。从文化翻译视角,性委婉语的翻译要根据两种语言文本读者文化背景异同,综合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注、显化等手段,实现文化功能等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讨论如何正确看待文学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如何将这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认为直译和意译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直译能忠实原文,保持原著的风格。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及语言的差异,有些作品用直译无法为译入国读者所接受。而意译比较容易为译入国读者所理解,但却无法完美地保持原著的风格,再现异国文化的风采。所以在译入国读者能接受的情况下尽量用直译,直译行不通时用意译,不必执着于一种译法  相似文献   

11.
文化比较及习语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异同 ,指出中西文化融合互补之趋势 ,就英汉习语的翻译而言 ,应以直译为主 ,兼用活译、意译。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本文从直译的理论依据、内涵及功能的角度,论述了汉语成语直译的可行性及具体表现、直译与死译的差异。在汉语成语的英译中,直译法能使译文和原文在形式、内容和功能上保持对等,同时传递了中国民族文化,它是汉语成语英译的一种主要的、有效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具有强烈的文化特色。从地理环境、习俗文化、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四个文化侧面入手,探讨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主要根源。英汉习语大致可分为全对应、半对应、非对应三种对应关系,针对这三种对应关系,提出英汉习语翻译的三种主要翻译方法,即直译法、套译法和意译法。并指出英汉习语翻译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化视阈下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英汉习语因此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要翻译习语这一“浓缩”的文化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为译者需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两对矛盾。本文论述了习语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和采取的五种翻译方法,提出以保持原语形象的直译法为主要翻译方法的原则,所依据的理由是直译能保持原语文化、丰富译语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成语具有简洁、流畅、生动形象的特点,从翻译的角度看,要把具有这些特点的成语在译文里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是很不容易的。由于民族文化、历史背景和比喻上的差异,很多汉英成语的意义差异较大,如果只注意对汉英成语字面的理解,而忽略其文化内涵,就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因此,在汉英成语互译时应对比其文化和内涵,考虑直译、意译、套译和混合译等多种译法。  相似文献   

16.
等效翻译要求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由于成语富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英汉成语互译要达到等效翻译的效果并非易事。文章结合直译与意译的分析,初步探讨了等效翻译在英汉成语互译中的运用,并指出在处理英汉成语中的不同喻体时应采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语言外形、意义和表达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汉英习语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指出由于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社会形态、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的不同 ,两种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 ,其相似性只是相对的 ,差异性则是绝对的。文章还探讨了传递习语文化信息的各种翻译方法 ,强调习语翻译应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相似文献   

18.
成语比一般词汇包含的信息量大得多 ,因此也就更能反映文化 ,许多文化因素都来自于习俗 ,习俗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大量的实例阐述成语蕴涵习俗内涵 ,此类英语成语翻译应忠实而准确地译出其含义 ,翻译方法可采用对应法、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意译法、意译加注解法等  相似文献   

19.
汉语的成语为习用的固定词组,多由四个字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且多具有表层与深层两层含义。因此,汉语成语的翻译比较复杂。在翻译时,应确切、深刻、完整地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本意和引申义,不能只从字面上来望文生义。文章旨在通过用直译、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借用同义成语和译文加注法来探讨汉语成语的英译技巧。  相似文献   

20.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汉习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因此,文化差异构成习语翻译中的一大障碍.文章分析了英汉习语所反映的英汉民族文化差异,指出为了最大限度地传递原语信息,英汉习语翻译主要采用直译法、替代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