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会计上出于稳健的考虑 ,只在企业并购时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 ,而对自创商誉不加以确认。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和会计计量技术的发展 ,将自创商誉在会计上予以确认已显得必要和可行。本文就自创商誉的相关会计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商誉若干会计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誉作为一种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有着其特殊性质。商誉可以外购,也可以自创,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显然是不尽合理。商誉可以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进行计量。商誉有别于其它资产,即使经过确认、计量、入账,其价值仍不应进行摊销。  相似文献   

3.
会计上出于稳健的考虑,只在企业并购时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对自创商誉不加以确认.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和会计计量技术的发展,将自创商誉在会计上予以确认已显得必要和可行.本文就自创商誉的相关会计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现行会计准则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这主要是基于可靠性和稳健性的考虑。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商誉特别是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确认与计量自创商誉,无论从促进会计理论发展,还是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实务水平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誉的形成源自于外购和自创两方面。在会计实务中,一般只对企业外购商誉即合并商誉加以确认入账,自行创造的商誉不予入账。根据商誉本质及自创商誉的特点,自创商誉也应加以确认并进行摊销。  相似文献   

6.
自创商誉、外购商誉和负商誉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创商誉、外购商誉和负商誉与特定的会计主体相联系,自创商誉是对任何一主体而言的,而外购商誉和负商誉是伴随并购行为产生的,是就实施并购的企业而言的。对于任何一个会计主体,如果没有实施并购行为,它只可能拥有自创商誉,只有在实施并购行为时,才可能产生外购商誉或负商誉。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商誉(即自创商誉)尚未纳入财务会计系统的反映对象,通过会计报表确认的商誉本质上只是企业正的合并价差,即外购商誉。  相似文献   

7.
商誉计量及财务处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并购行为遍布世界各地,并购企业作为自身扩张的一种手段。因而并购前提下商誉及其计量问题将面临重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迎接这种挑战和把握这种机遇将是业界探讨的主要课题。从商誉定义入手,分析商誉的性质,对企业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及计量问题进行探讨,并从系统论的角度论述商誉是“企业资产整体协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商誉作为企业中最具获利潜力的一种无形资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商誉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自创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在理论与实务上还存在争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企业对自创商誉加以确认入帐;而合并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已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共识。合并商誉与合并报表中的合并价差项目不同,但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自创商誉是合并商誉存在的基础,若对自创商誉加以确认的话,则合并商誉的确认、计量方法就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并购商誉本质上属于企业资产;并购商誉符合会计确认的4个标准,应该在财务报表中对其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并购商誉后续确认和计量的较为科学的方法是,在对所有商誉进行摊销的同时,进行商誉价值的减损评价.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明确规定了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并且对合并商誉的确认与计量也作了规范。但对合并商誉的所得税影响及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如何确认和计量未予明确。文章结合企业合并方式对合并商誉的产生、减值的会计处理,以及所得税影响对合并商誉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应如何确认和计量,以案例方式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存款保险定价是我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成败的关键。根据IMF相关指引,银行的价值主要由其资产价值决定;而信贷资产的价值与信贷资产的质量密切相关。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绝大部分为信贷资产的实际情况,我们对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行了计算,并通过期权计算得到了银行信贷资产的价值,将信贷资产的价值与银行存款总量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得出了基于信用风险的存款保险定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很好地对我国银行进行了合理的存款保险定价。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在我国还没有放开,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模式已经开始推行,这在理论和实践上给商业银行的信贷方案设计带来了困难。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是一段时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西方信贷合约设计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试图解释现实中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某些信贷行为。  相似文献   

13.
以福州铅笔厂和南昌黑炭白项目产公交易为全,对我国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中普遍存在的负商誉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政府和企业管理商誉意识的误差和淡薄,是负商誉普遍存在的直接原因,而产权交易双方委托代理关系的不对称则是负商誉普遍存在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仅仅从贷款企业角度来评价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而且评价企业信用风险时,也集中在贷款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上,忽略了银行本身存、贷款结构和风险状况对信用风险的影响,造成了评估主体缺位。作为对众多文献的补充,从贷款企业非财务风险因素、银行风险因素和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信用风险因素分析,完善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是人力资源密集企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作为一种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文论述了商业银行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等问题作了探讨,最后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推行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的特征与信贷风险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集团性企业一直是国内商业银行重点营销、积极介入的对象,加强集团企业客户信贷风险管理极其重要。由于集团性企业由多个企业法人组成,具有组织结构多样性、经营多元性、管理更复杂等特点,造成其信贷风险的表现与单一企业不同,因此,商业银行防范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重点在于:实行集团性企业统一授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关联交易和关联行为的分析和监控;严格控制集团性企业的担保虚化;加强贷后管理和风险预警等。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基于数据挖掘中决策树C4.5算法的分析框架建立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此模型可以根据贷款企业的财务指标,得出企业是否违约的分类。此分类将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还通过案例进行了实际的风险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18.
绿色信贷业务涉及贷款人、借款人和监管者这三种直接的利益主体。在绿色信贷业务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追求与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可持续金融及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取向存在共生共荣的关系。作为绿色信贷实行的桥梁,环境信息公开和共享情况直接影响绿色信贷的执行效果。建立“绿色银行”评价机制,鼓励银行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绿色金融产品,是完善我国绿色信贷制度有效的利益“抓手”。  相似文献   

19.
信用制度的民事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主体基于信用享有权利,但守信也是其基本义务,因而信用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由于信用为广义上的商誉所包含,其权利内容难以把握,故信用权不是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基于信用所产生的权利可纳入商誉权的保护范围。我国民法典应规定商誉权,对信用权宜采用间接保护方式。对欺诈、恶意的不履行合同行为,应适用惩罚性赔偿责任,以惩戒失信行为。信用被侵害常使受害人遭受间接损失,应由侵权人予以赔偿,以充分保护信用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财富创造 ,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经济行为 ,与道德关系不大。文章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 ,试图证明财富创造也是一种道德行为 ;运用道德手段来获取利润 ,是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的道德进步。在我国加入WTO之际 ,企业伦理与国际接轨已势在必行。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 ,是企业创造财富与价值最为有效且成本最低的途径和方法 ,也是真正落实以德治国 ,促进国家经济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