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后”与“80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75年修订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为测量工具,分别对200名“90后”高职学生和200名“80后”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结果对比,可以分析出当前“90后”与“80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据此,文章提出对“90后”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举措。  相似文献   

2.
针对"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存在的不良心理状况,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的《"90后"大学毕业生心理状况影响因素调查表》对"90后"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阶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90后"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时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偏执上,影响"90后"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包括高校扩招、个人期望、家庭期待、个人就业准备、学校就业指导和社会关系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趋向直接显现其心理状况,并与其健全人格的塑造紧密相关。当前大学新生已全面进入“90后”年龄段,在思维、认知、情感上与“80后”学生有诸多的不同,加之生活环境的巨大转变,使得当前“90后”新生群体在独立意识的发展趋势上呈现出某些独有的特征。我们应立足于这一群体的心理特质,对其独立意识的状况和发展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4.
笔者采用1975年修订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为测量工具,对200名“80后”记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结果分析得出当前记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对记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举措。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90后"大学生,其消费行为深受从众心理影响。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大学生消费从众心理的内涵及外在表现,并在探究其影响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教育环境因素、个体心理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消费教育、消费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6.
"80后"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后,他们的消费价值观趋向因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出现了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阶层,出现了"富二代"和"蚁族"两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消费结构、生存状态和心理感受等方面都呈现出巨大差异。通过对"80后"大学毕业生消费观的研究,有利于发掘"80后"大学毕业生在其他价值观上的新变化,为进一步研究"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做铺垫。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任其发展,不仅会影响个人发展,还有可能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90后"大学生憧憬未来、目标明确、思想活跃、敢于挑战、自我意识强,但缺乏理想信念、合作意识不强、功利心强、抗挫力不足、依赖性大;这些特性的养成有自身问题,也有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环境影响问题。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如何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增强"90后"大学生的抗挫能力,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提高教育水准、教育效果、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上创新。  相似文献   

8.
目前,"90后"已经成为高等学校中大学生群体的主要力量。"90后"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富于表现,这些特点对于高校辅导员的思政工作就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作为高校辅导员,只有全面、综合地了解当今"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影响其形成的各方面因素,以期探讨出做好新时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
"90后"大学生具有明显的嫉妒心理,其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的社会原因。如果能正确地引导,嫉妒就能转化为动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如果嫉妒心理过重,又不能自我转化、调节,嫉妒就会转向怨恨而给他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因而必须分析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特别是"90后"大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特殊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矫正。  相似文献   

10.
“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调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一届又一届的"90后"大学生陆续走进大学校园,"90后"将最终取代"80后",成为中国高校大学生主体并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为了及时准确把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本课题组对我校800名"90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最终分析出"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自从"90后"大学生逐渐进入大学校园之后,辅导员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就面临新的挑战。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亲和力",对于新时期的辅导员来说,应该学会用自己的"亲和力"来开展针对"90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完善工作模式,从而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90后"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具有独特性,即自我意识显著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人际交流网络化,生活环境社会化。这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家庭和个人原因。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必须针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运用激励鼓舞方法,以引导他们在各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家庭教育环境、物质生活环境等的影响,"90后"大学生在生理、心理、思想、行为能力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生的特点。大学教育必须基于这些特点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教师要始终怀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之心,大学应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与合理的监督、激励机制,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学习发展平台,促进"90后"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90后”大学生的情感思想特点和教育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大学生已逐渐成为高校的主流群体,其独立的思想、张扬的个性、开放的心态,崇尚创新等新特点为高校思想教育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针对"90后"的情感思想特点引发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过度依赖、就业压力等问题,提出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拉近师生的距离,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提高教师的素质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90后"大学生已经成长为当今在校大学生的主体。相比与之前的大学生,他们正更加频繁地关注和使用着媒介。那么对"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展开研究就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试图厘清"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90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90后”大学生指的是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并且目前已进入大学的中国公民.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良好,并不比“80后”大学生差;关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年级和城乡差异,目前还未形成一致的结论.影响“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人格特征、应对方式、自我同一性等个体因素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未来的研究中,在研究内容上应更多关注“90后”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在研究对象上应更多关注不同类别“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研究方法上应整合使用访谈法、测验法和实验法等方法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多层线性模型和元分析等技术,并积极开展纵向追踪研究;在教育建议上,则应将宏观调控和微观干预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不断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80后"与"90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并呈现出新的特点.通过对武汉10所高校"80后"与"90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以"80后"为主的青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一群体直接影响到我们当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现在或以后的社会是他们的。对比以"80后"为主的青年群体与其他群体有着相同的特征,但也有其特殊的特征,这是由于他们的生长成长的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文化环境的特殊性所造成。  相似文献   

19.
职业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7所高校380名"90后"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标准排序"的问卷调查,反映出当前"90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总体状况,并分别从性别、入职前后、文理学科三个维度对调查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由此针对高校职业教育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职业价值观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90后"大学生人文素质是指"90后"大学生在人文领域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者达到的发展程度。基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内涵与"90后"大学生的特征构建了"90后"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以4,632名"90后"大学生为例,采用了问卷调研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90后"大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综合绩效表现呈现显著的正态分布。要进一步提升"90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还应当遵循创新高等教育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美好人文氛围;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教学课程设置等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