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历史角色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民的现代化程度是衡量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在20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农民扮演了不同的历史角色;与之同时,农民的身份地位亦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体而言,呈现出一个由旁观者到主体这样不断纵深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论蒋光慈模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中“革命+恋爱”模式(即蒋光慈模式)并没有因为评论界的诟病而销声匿迹,相反在不同的革命语境中,革命与恋爱被不断重复和修改,这种对革命和情爱不同比例的处理隐喻了政治意识形态下焦虑心理寻求释放的渴盼。在20世纪文学创作中,蒋光慈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献青 《东方论坛》2008,(5):128-12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母腹内嵌入了西方现代文化的基因,使得中国文学呈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相异的文学景观。百年来,众多作家、评论家在此领域爬梳整合、笔耕不辍,众多作品和研究成果如浩瀚夜空的繁星,精彩纷呈。时过百年,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正逐步走向穷途末路,而德州学院的翟瑞青女士继《现代作家和教育》之后,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文学是伴随着20世纪中国社会的思想革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承接着具有两千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发展起来的。由于这些现代革命的不彻底性,中国文化和文学中的古典审美思想和美学诉求并没有得到根本改造,而作为新的审美诉求的现代性质素始终没有得到健康持续的培育,这使得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较浓的载道性、外向功利性和正剧色彩三大古典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新闻标题的演进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百年间中国新闻标题的发展呈现出由现象到本质、由单一到丰富的渐进过程,同时也是新闻标题的要素、价值与意义不断发现与确立的过程。在媒介多元共存的今天,新闻标题的功能日益彰显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大的革命和四次社会转型,直接影响中国思想理论和文艺学建设的主要有五种基本范式,而只有综合创新才是适应时代要求和学术发展的正确范式。20世纪中国文艺学发展的趋向是在救亡与启蒙、革命与建设相互转换的历史大潮中曲折发展的,逐步从革命的文艺学走上文艺学自身建设发展的道路,呈现出本学科自身的特点。21世纪之初文艺学发展的基本态势应该是“主导多元,综合创新,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7.
恋爱与革命的联姻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左翼叙事文学的一个显著特色。其革命的罗曼蒂克情爱主题在革命信念支配下的浪漫爱情叙述、革命失败时追求心灵慰藉的浪漫叙述、凸显女性身体美的浪漫叙述以及追求叙事情调的浪漫叙述中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文学中针对"西部"题材的文学创作虽然很多,但仅仅是由于题材特征的原因并不足以形成具有西部情结的文学。因为西部情结的形成与中国革命的发展以及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说,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就是以"西部情结"为情感的,然而在接下来的"20世纪80年代"以及"20世纪90年代之后"两个阶段中,西部情结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针对这个变化的过程,值得人们研究的是体现于这一变化过程中的审美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的转变,而这些"转变"必然要涉及到针对中国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产生、发展与特质,与20世纪中国的大背景--革命密切相关."革命",对20世纪中国文论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革命领袖的文艺思想决定了文论发展的方向,革命立场的追问、寻找造成了文论思想在"左"与右中摇摆蛇行,而革命阵营内部的分合影响了文论向度.  相似文献   

10.
"写生"是对20世纪中国画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的一个概念,但在中国画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其自身内涵及映射的复杂价值观念却不断发生变化。而写生内涵的变化又对20世纪中国画写实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写生"说法早在宋代画论中就已出现,而人们对它的普遍认识,大致是在本世纪初。在晚清以来民族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中国文学研究经历了三次重大变化: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约50年间,以进化论思潮为核心的西方文明强烈地冲击着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中国文学研究走向了现代化的过程;20世纪中期以后占据主流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又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研究汲取百年精华,从外来文明与传统文明的交融中正悄然经历着第三次意义深远的历史转型。它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中国文学研究如何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理论观念的更新与文献积累的深厚,是促使中国文学研究从“西方化”到“中国化”转变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代绪宇 《南都学坛》2004,24(4):46-53
讽刺诗是20世纪汉语诗歌中重要而特殊的品种。20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大动乱,讽刺诗几乎成为社会改革甚至政治革命的工具,具有激进尖刻的文体风格;20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相对平稳,讽刺诗回归本体,具有保守节制的文体风格。但是仍然具有直面社会的写实风格和与政治及现实既对抗又和解的中庸风格及谐隐怨刺而又节制宽容的讽刺传统。20世纪在民间还存在大量具有游戏性质的讽刺诗。尽管自由诗是20世纪汉语诗歌的主流诗体,但是讽刺诗采用的主要诗体是在传统的基础上适度改良了的格律诗体。讽刺诗采用格律诗体,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同时期汉语诗歌在诗体自由化上的极端,保证了汉语诗歌的格律传统在20世纪的被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市民文化和市民文学是在不断蜕变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重构中获得发展的.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冲突和融汇构成一百年的艰难,一百年的尴尬,一百年的阵痛,一百年的壮烈.中国古代市民文学中所表现的文化冲突,如"本末冲突"、"城乡冲突"、"义利冲突"、"情礼冲突"等依旧是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基本的文化母题,只是它们是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上展现出来的,它们是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冲突中展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上半叶在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 ,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错综复杂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2 0世纪中国的两大历史主题等也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对这四个因素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中华民族实现了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和平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三场伟大革命。三场革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辛亥革命开启了现代化潮流的历史闸门,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新和平革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中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在迈入现代化进程以来,众多革命者与知识分子基于对乡土中国的认识和判断,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并付诸实践。乡村建设派试图通过乡村教育、卫生、文化与组织改造等重建社会;共产党人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并动员农民进行社会革命。尽管两者在路径选择上存在差异,但都尝试通过一村一地的实验和典型示范扩展开去,强调农村社会动员和农民组织化的作用,实际上都服膺于20世纪以来现代国家建设的总体性目标。这对于1949年后我国乡村建设的实践产生深远影响,当下的乡村在未完结的现代国家建设目标之下,正在政府与社会诸多力量的裹挟中寻求转型。  相似文献   

17.
刘思华教授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生态经济学家,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他全部论著的理论精华。他作为我国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见证了中国生态经济学发展的全部历程。20世纪90年代,刘教授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运用到可持续发展领域,在我国创立了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从而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新学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刘教授积极倡导对传统经济学进行哥白尼式革命,并著书立说,在实践中进行这场意义深远的经济学革命。刘思华教授还是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家,他在创建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过程中,履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英法文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从马克思主义于20世纪初期传入中国以来,其文艺思想也受到国内学者的注意,相关研究持续了百年之久,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阐释。其中也有学者涉及19世纪英法文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这一话题,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品中所涉及的19世纪英法文学;19世纪英法文学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产生、形成与发展中所起作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对于19世纪英法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科学革命的哲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物理学革命引发的现代科学革命,是二十世纪的重大事件,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其深层次的思想基础则是哲学的变革。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和科学观角度透视科学革命的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