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成立於1962年,港英政府每年拨款7779万圆港币,总赞助人为港督。聘425名员工,31间不同类型的中心,其中青年活动中心有16问,3问青年中心及阅读室,2问青少年中心,8问青少年中心及阅读室和2问青年综合服务中心。各中心包括王万多名会员。宗旨及目标:(1)协助本港青少年在德、智、体、群方面发展;(2)为青少年提供个人辅导;(3嘟;炼青年领袖及社会工作系学生,提高本港青年服务专业水平;(4We求社会对青年服务工作支持;(5)鼓励对青少年问题的研究;(6)与政府合作,致力於社会福利服务的事业;(7)拓展新途径及创立新服务以…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现代化包括文论的现代化。文艺学研究应面向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历史传统,向古代优秀传统寻求资源,与现代化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艺学。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开掘传统,使之成为现代文艺学的有机组成因素;面向现实,研究社会现实和文艺现实的新发展和新特点;全面检索现代文艺学研究现状,进行20世纪百年文艺学学术史的研究。研究20世纪百年文艺学学术史,首先需要思考的是:(1)何谓“学术”,(2)文艺学术史的研究对象,(3)文艺学学术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如何进行20世纪百年文艺学学术史研究。  相似文献   

3.
抓住时机与倡扬务实态度是近现代日本社会飞跃发展的两个基本点。具体说就是:(1)好学上进、识时务精神;讲效益与快速精神;喜新不厌旧的精神。(2)正确处理时代、改革与哲学的关系。(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重视综合研究、比较研究、哲学思想的能动作用及潜移默化作用。(4)注重人才、注重科技是日本三次改革实施中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电大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将要进入21世纪,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知识经济开始逐步替代工业经济,就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知识更新速度成为最重要的竞争因素。为此,我们需要一场与“信息革命”并行的终身学习革命。广播电视大学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重托,抓住信息革命带来的新机遇,研究和解决好改革与发展中的四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1)改革教育思想观念,迎接新世纪挑战;(2)扩大开放办学,向社会充分开放教育资源;(3)搞好教材建设,促进开放办学;(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植电大教育质量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新刑法是一部具有较高立法质量的法律,具有以下特点:(1)统一性与连续性;(2)民主性;(3)科学性与全面性;(4)严密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英、汉广告实例,探讨了英、汉广告的主要用词特点:(1)用词简洁,谈到了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2)新词新字新短语源源不断,令人耳目一新;(3)生动活泼的口语大量涌现,形成浓浓的口语风格,产生亲切的劝说效果;(4)高档商品及高层次服务广告讲究措词,文体正式;(5)词语省略司空见惯,使广告效果大大增强。文章最后强调广告用词的通俗性、简明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新奇性与广告的成功息息相关,是广告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沈从文和屠格涅夫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其在描写大自然的美景以及表现美好的人性的同时。均渗透出他们内心深处浓重的悲伤情调,而这种看似相悖的艺术追求是与两位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思想性格分不开的。就这一切入点探讨屠格涅夫对沈从文的影响及他们作品中的相似性,以期在比较中进一步扩大沈从文研究的外延,确认其创作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追溯了理性(合理性)观念发展的历史渊源,指出在20世纪之前,理性(合理性)作为一个理论问题主要是哲学家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在20世纪的学术王国中,理性(合理性)成为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对象,尤其是经济学界,西方经济学家对合理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多角度的、多维度的研究;文章特别指出:工程合理性是合理性理论研究的新课题和新领域,并提出研究工程合理性要特别重视运用“直面对象,得意忘言”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屠格涅夫论文学劳动(选译之二)李国栋(译)……我读完了您发表在H·3·(《北极星》)第二期上的回忆录。写得真迷人!──只有一点值得惋惜,那就是语言还不够准确。您一定要把这些故事续写下去:在这些故事里,有一种刚劲豪放、自然率真的真理,有一种欢快、清新的...  相似文献   

10.
在散文诗坛上,鲁迅的《野草》与屠格涅夫的《爱之路》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这两部散文诗集有一种奇特的内在联系,对此进行研究剖析是很有意义的。一、对美和爱的信赖与怀疑在对美和爱的态度上,屠格涅夫与鲁迅有着本质的区别,屠格涅夫的态度是信赖而鲁迅的态度是怀...  相似文献   

11.
从屠格涅夫的抒情小说和个人的感情生活经历两个方面论述了屠格涅夫作为抒情艺术大师的本色 ,进而通过分析其抒情小说象征的意向性 ,揭示了其作品具有永久性艺术魅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影响中国的两个言说虚无主义的国家是德国和俄国。两个国家中各有一个生卒年完全一致、志向和精力非常相似的思想家:马克思、屠格涅夫。屠格涅夫在《父与子》中思考的虚无主义具有以科学质疑一切,拒绝颓废、努力工作,拒斥浪漫主义的苦行僧形象等特征。与马克思思考虚无主义问题的明确性相比,屠格涅夫更显踌躇、疑虑、把握不足和不确定。马克思立足于未来新人(无产阶级)角度看待资产阶级的虚无主义,而屠格涅夫则立足于贵族角度看待资产阶级平民知识分子的虚无主义。两人的共同性还表现在,他们都没有在民族-文明论意义上谈论虚无主义。从马克思来看屠格涅夫,不但饶有趣味,而且令人浮想联翩;他们思考的问题值得重视中国前途和现代文明前景出路的人们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显示出独特的美学风格,其特征就是忧郁哀怨的感伤情调,具体表现在悲剧形象的塑造、自然流畅的抒情结构、内心纷争苦闷的抒写和自然景物的描绘上.这种风格的形成,是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其中,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不仅深得他的偏爱,而且对他影响最深.他们在人生经历、个性气质和时代、社会环境方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屠格涅夫不仅是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而且还是一位批评大师。他立足现实,根据文学的时代使命,继承别林斯基的批评观,自觉从事文学批评活动,对文学批评的性质、功用、标准和批评家的素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就俄欧文学及作家作品展开了广泛的评论,其有关的文学批评充分体现了他文学批评的美学观念和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15.
刘半农是国内最早翻译泰戈尔和屠格涅夫散文诗的译者之一。在翻译两位外国诗人诗作的过程中,刘半农接受了他们的影响,吸取他们的创作技法,在自己的散文诗创作中做了成功的借鉴。对比分析刘半农的散文诗翻译和创作,印证了刘半农在两个方面借鉴外国散文诗的创作技法:一是对屠格涅夫散文诗对话体的借鉴,二是对泰戈尔散文诗独白体的借鉴。刘半农的诗歌翻译、译诗借鉴与诗歌创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6.
屠格涅夫长篇小说中的爱情具有独特的品格,它是社会性的,充满了悖论。一方面,它体现了爱情幸福与社会义务的一致性,同时又表现了两者的冲突;另一方面,屠格涅夫赞成小说主人公为了社会义务而"自我改造",但是他又强调了这种"改造"的不可能与反人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米勒在中国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现象,分两个阶段梳理了国内学界以往对米勒解构批评的研究,指出:具体问题上有一些深入的研究,整体研究则尚多泛泛之论;重解构理论轻批评实践;重探讨米勒的解构批评与解构主义的关系,忽视其和新批评的渊源。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梳理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散文诗是在充满变革的 19世纪产生的一个文学新门类 ,它给整个文学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屠格涅夫是散文诗的创建者、先行者之一。他的散文诗充满叛逆性和探索精神 ,其成就不亚于小说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学发展史的宏观视角对屠格涅夫长篇小说作了概述,并以其本人对长篇小说内容和形式的实践和探索为切入口,探讨了其长篇小说的形式问题。同时运用比较的方法,论述其长篇小说的人物塑造与结构特点,认为居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综合了多种文学形式的艺术表现特点,在俄罗斯乃至欧洲长篇小说发展史上占有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