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解构主义对文学批评的最重要的影响是对意义的消解。消解意义是否意味着走向虚无主义?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回到其原初的问题语境。在解构批评的谱系中,德里达、罗兰·巴特与保罗·德曼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代表人物。本文通过对这三位思想家的梳理和辨析,得出的认识是:解构批评对于意义的消解并非走向虚无主义,而是要通过意义的多元取向打破传统文本阐释中存在的意义崇拜。  相似文献   

2.
希利斯·米勒早期文学批评聚焦于意识批评的方法,他对维多利亚时期众多作家的作品进行了现象学阐释.米勒意识批评向解构批评的嬗变过程经历了意识和语言关系的双重束缚.他对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形式的认识以及与乔治·布莱在意识批评思想上的差异构建了其解构主义批评立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米勒在自己早期批评思想的基础上,借鉴西方传统思想,从后结构主义理论中获得启示,参照互文性概念,提出小说中的"重复"这一概念。他把重复分为相似基础上的重复和差异基础上的重复,并认为这两种重复相互交织,互为消解,从而使小说文本呈现出丰富复杂的异质性。米勒对重复问题作出的新阐释使其成为后现代和后结构主义批评的标识性术语之一。由此,拟对该概念的哲学和文化渊源、本质含义、与米勒前期批评思想的承继关系以及与互文性概念之间的异同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进一步了解米勒早期独特的解构观及其思想中的传统性。  相似文献   

4.
雅克·德里达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解构理论的创始人,其影响力波及当代几乎所有的人文社科领域。为纪念一代伟人的辞世,清华大学举办了"德里达与中国:解构批评与思考学术研讨会"。文章简要叙述了大会主要发言者王宁、J.H.米勒、龚鹏程等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由德里达所启动的解构主义思想已经化为一种普遍的思想方法,在当代学术研究,特别是在文化研究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纪念故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力求准确地把握和透彻地理解德里达的解构思想精髓,从而能够对其从精神实质层面上做出负责的、智性的回应,无论这种回应是褒奖还是批评,是弘扬还是超越。  相似文献   

5.
享利.米勒是一位与海明威和福克纳齐名的小说大家,然而他的作品只是从1993年才开始陆续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最早介绍米勒的施咸荣探讨了米勒所受的褒贬及其生平、自传文体和他对后来作家的影响。袁洪庚从颠覆西方文明的主题思想和怪异独特的写作风格论述了米勒的创作特点。杨恒达主张把米勒看作西方现代文明的批判者和自我的重建者并试图找出米勒重建自我的内在心理原因。孙萍更多关注文本,指出米勒在现实中寻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并向读者揭示了他"爱心慈父"的一面。然而,与国外的米勒研究相比,国内对这位小说大家的研究大大滞后,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篇生平介绍和对《北回归线》的评论外,米勒的大部分长、中篇小说都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的重大缺失。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介入、学术化批评和论争等三方面梳理学界对1990年代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再现,并对其中折射出的当下之理论话语、认知经验和研究范式进行反思性考察,可以看到,再现的意义外在于再现本身.2004年以后的再现表征了学界超越二元模式,从时间、空间和立场上对理论的历史语境做出的回应.  相似文献   

7.
借鉴解构主义研究方法,通过对新武侠宗师金庸小说《笑傲江湖》的解构分析,颠覆了以往金庸小说研究中对其小说结构和主题的理解,认为:从结构上而言,以往批评所认为的小说中"江湖"和"庙堂"的二元对立结构并不成立;从主旨上而言,作者自己所阐释的小说主旨和批评界对这部小说主旨的传统认识也未处在小说意义的中心地位;而散布在小说意义边缘的细节,则颠覆了传统观点中几组重要的二元对立概念。  相似文献   

8.
雅克·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对建构女性主义批评话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女性主义运用解构理论在性别二元对立的解构、女性特质的解构和语言的解构三个向度上,对传统的男性中心社会秩序进行批判和质疑。女性主义在颠覆和解构的同时并没有陷入虚无主义的解构游戏中,而是非常注重女性批评话语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系统地梳理“青年价值观” 的演进规律与发展方向,明晰其研究架构、知识体系与生成逻辑,能够为进一步深化青年价值观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客观借鉴。 研究发现,青年价值观研究的框架基本形成,以“觉醒—解构—建构”为生长逻辑,其时代意蕴、发展变迁、形成机制和培育路径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层次不断深入,形成了从...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文学批评家J.希利斯·米勒的批评轨迹以新批评为起点,中间虽历经现象学—意识批评、解构主义—修辞批评与言语行为—伦理批评几个阶段,但对语言的关怀与文学“特异性”的探求在他的批评实践和理论建构中呈现出一种连续不断的、互相依存的特点。新批评的理论精神在米勒文学批评的诸多阶段形成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索,为他的批评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成为米勒批评理论与阅读实践中恒定的风景。  相似文献   

11.
阿英一生涉足了文艺领域的方方面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新时期关于阿英研究存在很大的不足,目前还没有对阿英研究资料的全面整理和结集汇编。为了使他的各类文学作品被更多的读者和学者们阅读、研究,使他的批评理论被广泛借鉴和使他的学术精神更加发扬光大,未来对阿英的研究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文学史家在编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的过程中,应该给阿英合理的评价和应有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2.
从外部空间到外部思想——福柯对于主体的解构策略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柯对于空间问题的关注,主要表现在他对知识与权力的批判中。在其早期作品中,福柯发现空间其实已经成为权力与规训的场所;而自我也早已被隐匿——于是,主体需要被批判,也需要被解构。故而,基于解构主体的考虑,福柯向"外部"寻找批判的力量。经由尼采、巴塔耶,福柯发现了"异质空间",也发现了作为文学的"外部";而布朗肖更是给予了福柯以极大的启发——福柯称其思想为"外界思想"。然而,福柯的著作表明,其实他也是这种"外边的思想"的代表。可以说,经由文学和语言的探索,福柯发现了"外界思想";而这种思想也是福柯主体解构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3.
沃尔特·本雅明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雅明在其著作中分析探讨了许多个概念,如语言、神话、灵韵、拯救、革命、解构、建构等等,历史是其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把握本雅明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于理解本雅明的整个批判思想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从本雅明对历史连续性、线性时间观以及历史进步观的批判中,可以揭示本雅明的历史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冯雪峰在建国后8年多的时间里,将主要精力投到文学批评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勇于面对和回答文坛中出现的各种新的重大而复杂的问题,注意对作家作品进行细致而客观的分析。在分析作品的思想价值时,也注重从艺术上去区别其优劣。他乐于发现新人、奖掖后进,也敢于批评错误、指出缺点。他对鲁迅生平及作品的评价中肯而有说服力。其文艺批评的思想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现实主义是他文艺批评的标尺。  相似文献   

15.
注视:约翰·济慈的莎评范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注视”是让.斯塔罗宾斯基提出的文学批评术语,是他对文学批评的隐喻式描述。批评主体与作家的创造意识虽不能融为一体,“注视”却要求批评家全身心地投入作品中,对作品进行批评式阅读;长久的“注视”会把人的视线引入神秘的领域。在莎评中,济慈热情地“注视”文本并在“注视”中寻找创造的灵感和契机,并将“注视”的焦点对准“神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勃朗特姐妹研究经历了从译介到批评的演变过程,其视角也从前期较为单一的阶级分析发展为多种理论与方法共存的局面;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这一领域受西方学术界影响,涌现了诸多以现当代文艺理论为基础的批评著述,其中包括颇有特色的中西比较研究。在紧跟国际研究前沿方面,我国的勃朗特研究在最近二十年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西方一流学者的研究成果相比,我国批评界在批评深度和原创性方面尚有潜力可挖,众多评述也良莠不齐。对于深受浪漫主义文学影响的小说家,我国批评界对其作品的浪漫主义因素关注不足也是该领域今后需要面对的诸多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文学摒弃新批评的批评方式,注重作品社会历史因素的研究。这启示译者在翻译时应熟悉作家及作品的背景资料,应从前理解出发,应注重意识形态的作用。女性主义文学对文学性的重视启示译者在翻译时注重传达文本的语言风格。解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女性主义文学突破传统,使语言风格别具一格。译者应适应这种语言风格以便准确传译。“双性同体”理论启示译者应进入作者及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文本世界,然后再以理性的精神准确地进行翻译。互文本性理论启示译者在翻译时要将该文本与社会历史文本及与之相关的其它文本联系起来研究,进而使翻译准确传神。  相似文献   

18.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对中国的现代新诗影响深远,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曾被引介入华。然而,他的一部带有精神自传体色彩的长篇小说《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手记》虽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梁宗岱、冯至引入,却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梳爬国外的研究综述,勾勒此书的研究重心和研究前景,以便为将来的国内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胡风的古代文学批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胡风的著述中很难发现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富于学理性的宏观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文学现象就整体而言没有进入胡风的批评视野。当然这不能否认他对少数作品的批评,尤其他对《红楼梦》《水浒传》的批评值得关注。这些批评意见有的确乎发人深省,有的则未必妥当。这些意见和看法隐含着胡风对世界文学经验的重视,既是其理论个性使然,又是"五四"时代精神对他的深刻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