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反驳语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行为,因此人们在交际中会用到各种策略来缓和其语效。根据收集的语料,并借用Trosberg(1993)对言语行为的分类,归纳总结了汉语中反驳言语行为的缓和策略。本文共归纳了五种内部调节策略:主观性话语、语用移情词、模糊限制语、话语实据语和附加标记语,以及五种外部调节策略:称呼语、肯定语、部分赞同语、道歉语和感激语。  相似文献   

2.
“面子”的文化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际中共建文化定格和话语定位的目的是传递信息,理解别人和被别人理解,并随时保全自己及其话语参与者的"面子"。"面子"可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不同文化的成员在处理礼貌"面子"关系时,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在交际中,人们都得采取理性行为保留自己的双方面"面子",同时仔细地突出我们自己的"面子",尊重另外参与者的"面子"权利。  相似文献   

3.
语用学已有很多关于道歉策略的研究,但道歉回应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一直被大多数研究者忽略.近年来研究者们意识到话语中的说者和听者互动在意义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开始给予这一互动过程越来越多的重视.不同于前人研究往往侧重道歉这一单一维度,本实证性研究通过详细分析从开放式言谈情境角色扮演收集而来的口语数据,探究和讨论了在话语中的道歉和道歉回应四个显著的互动特征,并提出了在话语中的道歉和道歉回应衔接顺序的修正模式.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隐形资本的社会影响力,主要由主体的社会属性决定。与此同时,媒介可通过话语对公众人物的社会影响力进行传播和重构。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围绕《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榜(TIME 100)进行数据分析,以上榜公众人物及其被评价文本为研究对象,以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如何传播和构建为研究问题,从内容分析的角度探究高影响力人物的主体属性,从文本分析的角度研究影响力的话语表达。研究发现:榜单具有明显的地域和性别偏向,性别差异逐渐缩小;不同类别的话语表达指向不同的资本类型;对于中国公众人物影响力的话语表达强调政治与经济的全球影响和国际地位的上升,同时存在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和污名化;在社会影响力的话语表达风格上,呈现精英阶层和草根阶层的话语权力落差。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礼貌研究大多局限于“说话者——听者”的两方交际框架中,当前的后现代礼貌研究虽然开始关注多方语境中的面子维护和威胁行为,但受到Brown & Levinson的面子理论的影响,大多仍然在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不)礼貌现象.对英汉语语料的分析表明,多方交际中话语角色的分配和识别也是说话者和听者实施(不)礼貌行为的交际策略.说话者可以通过显性或隐性的角色分配手段来维护或威胁听者的面子,或增强/减轻面子威胁和维护的程度,而听者可以通过识别或拒绝识别自己的话语角色来实施对说话者或其他听者的(不)礼貌行为.  相似文献   

6.
以话语文化学为出发点,利用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访问法和从剧本或报纸中收集语料的研究方法探寻 了普通话道歉言语行为模式,揭示与此相关的话语规则及可能影响此行为的社会变量。其结论是:普通话道歉语 是高度程式化的,社会距离、社会地位等社会变量在某种程度上对道歉策略的使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道歉"的语用研究及对Meier"修复工作"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道歉行为在语用学里是一个热门话题, 研究方向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礼貌/面子"理论框架上进行的;第二种持"修复"观点,以Meier为代表.后者建立在批判和继承前者的基础上,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并且沿袭了受到公认的分析道歉行为的理论思路.但是,Meier的"修复工作"仍旧无法完美地解释中国语境下的道歉行为.一方面,对于道歉的起因,中国式道歉可能并没有违反社会规范,或者道歉发生在违反社会规范之前;另一方面,对于道歉的结果,除了Meier提出的"修复",中国式道歉还能达到"美化"的效果.而且中国式道歉还有可能是"反"和谐的,从而导致中国人的道歉频率比较低.总之,Meier的模型有待修改,从而适应中国式道歉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面子理论”与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话语为主导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形式,面子保护是维持社会交往秩序的基本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面子保护策略、言语模糊策略、消极面子保护策略和积极面子保护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从"构建自身面子"角度入手,分析交际双方在话语冲突这一特定语境下,为构建自身面子而采取的语用策略,探讨双方差异及其原因。由于权势、语用距离的不同,冲突双方所采取的话语手段存在差异,具体体现在:当双方间存在"权势"差时,高权势者由于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倾向于采取责问、威胁等直接的冲突回应方式来构建自身面子;而低权势者则更多采取抱怨、解释等间接的冲突回应方式。当双方"语用距离"不同时,认为彼此间亲密度较高的一方多选用直接的冲突回应方式来完成自身的面子构建;认为彼此间亲密度较低的一方则更多地采取间接地冲突回应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拟运用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及国外关于话语修正的理论成果作指导,立足于国内已有的研究现实,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围绕内容修正、恰当修正、错误修正和重新措辞修正四种会话自我修正类型,通过实例分析来探讨在社会交往中,面子这种隐性因素对会话自我修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体态语即为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动作等的一种交际方式。体态语作为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交际过程中对话语起着重复,补充,代替,调节和否定话语的作用。从面子理论的角度,对体态语的补充,代替和否定话语功能进行探究,并认为体态语的这些功能,能够缓和或加强保护和威胁面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企业道歉言语事件中道歉方语用身份建构对道歉语用取效具有重要影响。企业道歉方通过话语表征建构两类语用身份,即默认身份和变异身份。语用身份具有语用距离,道歉方语用身份距离的语用亲密度影响道歉语用取效。语用身份建构的理想倒“U”形道歉语用取效函数表明,道歉方语用距离过近、语用亲密度过高与语用距离过远、语用亲密度过低的语用身份均不能实现理想的道歉语用取效。在企业道歉中只有建构默认的情境语用身份(如商家—消费者关系身份)才能实现最佳的道歉人际语用取效。  相似文献   

13.
在日语会话中,前置语列中的"礼貌系列前置语列"是一种礼貌策略,当谈话目的内容是威胁听话者"面子"的言语行为时,说话者为了减轻该言语行为对听话者的"面子威胁程度",而使用的一种语言策略。文章运用合作原则、礼貌理论分析前置语列的使用原理,总结得出"礼貌系列前置语列"中较典型的有道歉型、谦逊型、理解型这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话语联系语通常被认为是编码程序信息,起语用制约作用。本文首先通过调查,进一步证实了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作用;接着运用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保全理论,对《包法利夫人》中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法语中常用话语联系语pourtant在起语用制约作用的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言语行为的威胁,起到保全面子的作用,从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外礼貌现象的研究中说话人面子几乎被忽略。本文以话剧《茶馆》中的人物对话为语料,对说话人自身的面子需求和其为维护自身面子需求所采取的言语策略进行专门研究,以探讨说话人的面子需求与言语礼貌之间的关系。经对语料进行定性研究发现,说话人对自身面子的考虑会影响整个话语交际的礼貌程度。对说话人自身面子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剖析礼貌现象。  相似文献   

16.
基于Culpeper不礼貌模型分类并结合冲突话语实例,分析了冲突话语的语言袁征及其人际语用效应。研究表明,作为一种言语策略,冲突话语表现为批评指责、负面评价等5种基本的表征类型,多以组合形式出现,与冲突主体和交际进程密切相关,具有宣泄负面情感、弱化面子威胁以及构建权势身份的人际语用效应,凸显出冲突主体特定的交际用意和目的意图。  相似文献   

17.
言语幽默的产生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和语言使用的语境。从语用角度出发,言语幽默是一种人际交往中的话语形式。文章从会话合作原则、面子观及语境几个方面来探讨言语幽默的产生及其会话含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通过非计划写作、计划写作和自发口语的话语对比分析,探究英语学习者语篇修辞策略的特点———归纳形式,并从礼貌策略的面子顾虑出发分析归纳形式产生的原因,目的是强调语篇修辞策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英汉歉语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歉语是英汉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言语行为,在中西文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地对于自己的过错做出道歉,给他人以“面子”,为自己争得“面子”,从而在言语交际中赢得有利地位,都需要我们了解中西文化中歉语的类型及其差别。各个国家的语言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歉语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定义。英汉歉语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语言性歉语和非语言性歉语、口头歉语和书面歉语、正式与非正式歉语等。英汉歉语的语用功能和语用策略也有所不同。英语或者其他的非本族语学习者需要根据自己的语用需要和语用目的来准确地选择歉语策略,从而在言语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做到礼貌得体的交际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对公众人物隐私应采取低标准保护;在公众人物界定上,应以自愿型公众人物为主;归责原则采过错责任,美国法中的恶意标准不易引进;在保护范围上,考虑公共利益、知情权等因素,并结合具体案情来界定是否对公众人物隐私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