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涡流传感器非接触在线测量位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给出了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谐振法测量电路.电涡流传感器是一种能将机械位移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非电量电测装置,在位移、振动的测量以及材料的物理参数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切削加工振动主要有自激振动和受迫振动,它们分别与机床系统本身的特性、内部干扰力和外部干扰力有关.为了减振防振,必须准确判断振动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综合分析引起振动的主要因素,找出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隔断和减轻引起机床振动的各种干扰力,调整机床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刚度以提高其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3.
在阻尼摆的力学实验中,由于需测量摆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用通常的方法测量和处理都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讨论了在阻尼摆实验中利用微机进行数据测量和处理,不仅高速可靠,而且方便准确。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的附加质量法是识别振动系统模态参数的一种近似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简便易行节省费用的优点,而且只需要一般的测振仪器即可进行。该法主要利用结构物在附加微小质量后所引起的各阶固有频率的变化来推算有关的模态参数。本文叙述了附加质量法的实施方法,理论依据及其计算公式,并用模型实验数据验证了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有限单元法,对两种模型叶片,计算了叶根阻尼对叶片共振振幅的影响,以及叶根弹性和接触情况对叶片固有频率的影响。本文把叶根和轮缘之间的振动滑移看成是动力接触问题,将静力问题中的接触条件推广到动力问题,并提出了解法。本文用平面应变单元和平板单元对整个叶片进行离散,并导出了用于连接平面单元和梁(平板)单元的过渡单元的位移模式和座标变换式。本文还根据模态综合法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一种缩减自由度的方法,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最后进行了实验验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 SU(3)模型研究了 3 6Ar核的超变形带的结构和电磁跃迁。应用 SU(3)哈密顿量能够很好地描述它的结构特征和 E2跃迁。研究表明 ,这个超变形带的高自旋态具有集体振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严格推导了待测金属丝纵向振动频率与其杨氏模量的关系.并根据此测量原理,将光电光杠杆应用于拉伸法杨氏模量测量仪中,设计了一种高精度杨氏模量智能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8.
在采用以齿顶圆定位的直角座标法测量原理测量渐开线齿形时,被测齿轮的齿顶圆误差将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本文阐述了仪器测量时座标系的建立方法以及被测齿轮齿顶圆误差对测量精度影响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用激光光热反射方法测量表面下物体热物性的实验原理.分析了实验中噪声的主要来源,运用带通滤光片结合差分探测的方式降低激光器产生的噪声.锁相放大技术对被测信号进行窄带放大,锁相放大器结合示波器输出了被测信号的周期变化部分,实现了光热法测量中微弱信号的测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 Reissner 夹层板理论,采用四结点和八结点等参元,建立了考虑夹心阻尼时夹层板复单元刚度矩阵和考虑转动惯量时对角质量矩阵。并用解复数特征值的方法求出了夹层板的固有频率、损耗因子和振型。计算及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编制的有限元程序对于夹层板的自由振动问题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引入惯容器与杠杆元件,设计了一种新型含两放大机构的单层隔振系统。首先,建立柔性基础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出新型隔振系统的位移阻抗及力传递率、插入损失、振级落差与功率流设计公式。然后,探讨了惯质比和杠杆放大比对固有频率及反共振频率的影响,发现随着两放大比的增大,第一、二阶固有频率与反共振频率减小,拓宽了减振频带,进一步改善低频隔振性能。最后,采用某试验系统,发现初始数据相同时,模型在小于10 Hz的低频范围内能够更有效抑制振动的传递。  相似文献   

12.
通过自制四连杆加载装置,对HRC150型齿式橡胶弹性联轴器进行周期扭转振动实验,得到不同频率和不同幅值下的滞回曲线,发现联轴器具有硬弹簧特性,非线性恢复力矩的刚度系数和阻尼力矩的阻尼系数均与振幅、频率有关。其次,采用迹法模型建立其非线性恢复力矩和阻尼力矩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拟合识别;最后,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将模型滞回曲线与实验滞回曲线进行对比,发现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系统的位移振幅及非线性刚度特性,但是不能较好地反映阻尼特性。  相似文献   

13.
在电子线路实验室中,我们通常是采用逐点法或用扫频仪来测量中频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曲线的。但是逐点法比较麻烦,也不直观。采用扫频仪能简便和直观地显示中频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曲线。但是,当实验室没有该仪器时,也可以采用本文下面介绍的测量方法,来显示中频特性曲线。它的测量原理如图一所示。由图可知,该测量方法所用的示波器和高频信号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车桥系统运行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车-桥耦合系统的振动分析模型,用UM软件进行了计算分析。对高速铁路列车过桥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对比了桥梁刚度、桥梁阻尼、列车速度、列车数量对车桥系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增加,车辆和桥梁的动力响应也相应增大,但不是线性增大;桥梁的横向振幅随桥梁横向刚度的增大而减小;桥梁阻尼和列车数量对车桥系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弹性支承下梁桥车桥耦合振动响应,用弹簧-阻尼单元模拟支座,采用9自由度三轴空间整车模型,以三跨连续箱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车桥耦合方程,利用ANSYS软件二次开发语言APDL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分析了在弹性支承下,支座刚度、路面不平整度、车速以及行车间距对大跨连续梁桥车桥耦合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支座刚度较小时,支座刚度变化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较大,而当支座刚度较大时,支座刚度变化对桥梁的动力响应较小;路面等级越低,桥梁振动频率越趋向于低频化,当与桥梁固有频率接近时,动力响应尤为激烈;车速与行车间距对跨中挠度影响不大,对冲击系数与加速度幅值有较大影响,控制行车速度,保持良好车距可以有效减少车桥耦合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16.
对拦截弹的速度测量系统进行了研究,采用PLC与检测精度高的传感器相结合,适耐监控弹丸的到达位置及其相应时间,通过检测到的位置和时间数值计算了弹丸的速度.所设计制作的测量装置结构简单、精度高,并且适用于电磁发射实验中发射速度较高的情况,实验研究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既有的轨道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运用弹性系统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及形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了轨道结构空间振动的振动方程组。采用轨道不断“增加和缩减”技术,使该模型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和荷载列阵具有时变特性,从而便于计算无限长轨道上的车辆-轨道耦合振动。以法国TGV中速动车为例,速度取200km/h,计算了12km轨道上的车辆-轨道耦合振动动力响应值,列出了部分响应曲线图。该模型的建立为开展长时间的车辆-轨道耦合随机振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电磁学实验中。由RLC元件组成的电路实验,有稳态特性研究;暂态特性研究;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报研究等在测量和观察电路各元件电压、电流及相应波形时,实验接线即要充分注意被测电路各元件与仪表、信号源之间“交流共地”问题,当改变实验中测量内容,又要拆除信号源、示波器及无件同接线而重新安排接线。上述四个实验接线繁杂,测量内容也多,学生实验时,操作测量往往显得时问紧张。笔者现用一双U双掷开关和一单刀三掷开关,配置接线柱,在2OX25cm的塑料硬板上制作成RLC电路综合实验线路板。用该板可完成上述四种实验,而且对每一买验…  相似文献   

19.
采用Mindlin中厚板理论,基于Levy解法和微分容积法,给出一种求解轴向受压的阶梯式变厚度板的自由振动问题的半解析解,板的边界条件为两对边简支、另两边任意。首先利用Levy求解技术将厚板的控制微分方程转化为一维问题,然后根据板的不连续情况将其划分为若干一维单元,在每个单元内用微分容积法将控制微分方程离散成为一组齐次线性代数方程,在相邻的单元连接处应用位移连续条件和平衡条件,引入边界约束条件后得到一组关于各配点位移的齐次线性代数方程,由此可得到求解系统固有频率的特征方程。利用子空间迭代法求解特征方程,并给出了阶梯式矩形板在各种边界条件下的解,讨论了各种几何尺寸对固有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带孔阵屏蔽腔的电磁屏蔽性能,使用变分法推导了适用于内部辐射源情况下屏蔽腔屏蔽分析的时域有限元算法,并将集总电阻加入到时域有限元代码中用于消耗系统的能量和加快其衰减速度。计算了系统的传输功率以及3 m远处的电场值,并和测试结果及商业软件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吻合良好。基于频域结果分析了屏蔽腔不同谐振模式和工作频率对其屏蔽性能的影响。最后,将损耗材料加入屏蔽腔中降低其品质因数和谐振效应,时域有限元算法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