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与中亚在能源合作中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加强能源多元化建设是解决我国能源来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中亚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伙伴之一,但同时中亚地区又是一个政治、文化比较复杂的地区,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的焦点之一.我国在与中亚国家进行能源合作时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同中国在地缘位置上相邻,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国和中亚在能源合作中的制约因素对我国加强与中亚的能源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亚在被西来的阿拉伯人征服以前,长期受到来自东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曾在这一地区广泛传播,影响了中亚人的生活方式与社会习俗.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中亚的传播方式入手,分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这一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亚社会的发展是多种民族和不同文化长期接触、冲突、交流、融合和沉淀的一个复杂过程。 18世纪 ,定格在中亚的主要文化和社会力量是突厥—伊斯兰因素 (突厥因素中不包括塔吉克 )。自 18世纪俄罗斯逐渐入主中亚以来 ,不同文化和社会力量进入中亚并发挥作用。影响未来中亚社会发展的主要文化有非本土的俄罗斯文化、伊斯兰文化、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以及本土化了的突厥—伊斯兰—俄罗斯化文化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耶律大石在中亚地区建立的西辽,统治期间本着兼收并蓄的思想,使契丹文化、汉文化在中亚地区得到了弘扬,促进了欧亚文化的交流,并且维护了中亚地区近百年的稳定,推动了中亚地区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使世界很多国家认识和熟悉了中国,其发展提供了一种历史上诸民族在习俗、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中共处的整合类型。  相似文献   

5.
中国、俄罗斯和美国是左右中亚地区能源地缘格局最主要的大国力量,三个国家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中亚地区能源合作制度的构建。大国因素使中亚地区能源合作呈现出三个特点:能源战略博弈态势凸显、能源合作制度复杂性突出、能源合作碎片化现象明显。在中亚地区大国博弈的局面下,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布局中亚地区能源战略、构建中亚能源合作新制度面临挑战,需要更多的战略谋划和战术技巧。  相似文献   

6.
中亚是俄罗斯阻止和遏制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北进的缓冲地带。保持与中亚的政治、经济、国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联系与交流是俄罗斯在中亚的核心利益,中亚地区是俄罗斯经济、安全空间的自然延伸,是俄罗斯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空间依托。因此,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发挥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概述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由来和新"丝绸之路"的路线,论述中亚各国在构筑新"丝绸之路"方面的进展,分析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中国等国际力量在中亚新"丝绸之路"外交中的作用,本文认为:新"丝绸之路"改善了中亚各国的对外交通,促进了中亚各国的对外经贸联系,也促进了中亚国家间的一体化及其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美欧通过构筑新"丝绸之路"削弱了俄罗斯对中亚各国的控制,巩固了中亚地缘政治多元化的现实。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等国际力量在新"丝绸之路"等领域展开的外交争夺,增加了中亚地缘政治形势的不稳定性。新"丝绸之路"加速了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建。  相似文献   

8.
土耳其是中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外部行为体之一,中亚也是土耳其外交战略布局中的关键地区。苏联解体后,土耳其积极介入该地区,通过制度外交、文化外交和科技外交等多种路径促进自身软实力的发展,效果显著,有效提升了土耳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改善了其国家形象,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耳其的国际话语权。但是,另一方面,土耳其在中亚地区软实力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究其原因,土耳其自身的中等强国实力无法支撑起其“称霸一方”的雄心壮志;对坚持多元务实外交政策的中亚国家而言,与土耳其合作只是“备选项”;中亚地区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土耳其在该地区的活动势必会受到俄罗斯、美国、伊朗等力量的制衡。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与在该地区的力量和影响严重失衡。基于中国、美国、中亚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的需要,我国应当通过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政治、经贸和安全关系,开展多边安全合作,增强自身实力和影响以抵御美国对中亚周边国家的渗透形成对我国的遏制,构建地区和谐和稳定的安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地区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各种政治力量相互竞争的重要地区之一。"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机,大举进军中亚,从而使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文章通过回顾中亚地缘格局变迁的特点,从地缘经济、安全、政治的角度阐述了目前中亚地区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分析了中国在中亚地区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其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西辽是我国北方古代契丹民族在今新疆西部和中亚地区建立的政权,在立国的 90年(1132~1218年)中,从一支游牧民族转变为定居农业民族,并且在吸收土著统治者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创建和制定了自己的统治体制和政策,对促进中亚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浅析中亚的地缘态势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地区地缘战略极其重要,具有现实的和潜在的地缘政治价值。冷战后,各大国纷纷介入,使中亚成为大国和地区力量角逐的又一个新的焦点。由于中亚各国是中国的近邻,因此,在中亚展开的激烈地缘竞争态势必然与中国的战略利益密切联系,对中国的边疆稳定、能源安全造成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亚地区自苏联解体之后,原苏共体成员国由于对俄罗斯的传统依赖以及经济水平普遍不高等原因导致大量非法移民的产生,从而给非法移民接受国带来一系列社会、文化和环境等问题,对中亚地区以至周边国际社会的安全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非法移民问题成为中亚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要部分,由于中亚地区非法移民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国际化等特点,决定了非法移民问题必须通过地区内部的紧密合作以及各国之间的通力合作等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都曾出现过一些被称为商业民族的民族,转运贸易和移民是这些商业民族的共同特点,这些特点使他们在推动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中亚粟特人之所以成为商业民族,是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古代社会,特别是中古时期,粟特人是推动中原与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一支最主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汉语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文学创作语,当代汉语文学在新疆的跨语际传播与接受,不仅加强了新疆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理解,而且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它还是中国当代文学、文化走向中亚地区的重要载体,具有桥梁纽带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重新认识当代文学在新疆的跨语际传播的现状与意义,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可能的出路,促进各民族文化、文学的交流与交融,以期实现中国文化、文学在中亚地区的广泛传播与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中亚地区之于世界各大国或相关地区强国的地缘和能源战略的重要性凸显。美国在企图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逐渐认识到中亚地区的重要性,并逐步调整其中亚战略,其成就令其他利益角逐者刮目相看。虽然,美国在追求自己的战略目标和利益诉求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会受到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和掣肘,中亚地区的未来不会取决于美国的一厢情愿,但是美国依然会将建立和加强中亚地区平衡作为自身在欧亚大陆综合性地缘战略的一个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前,正负两方面的因素影响着中亚地区的安全局势。前者如:多边安全合作日益机制化,地区安全框架已经形成;多种政治力量在该地区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衡结构;外部“震源”已基本被摧毁;中亚各国提高了国防能力。后者如:世界范围内恐怖势力依然强大,刺激、推动中亚的各种恐怖组织重新活动;各国均存在引发程度不同的社会动荡的可能性。总之,中亚的“三股势力”不可能有大的作为,“颜色革命”连续被“阻击”已是强弩之末,地区安全局势虽有波动,但振幅有限。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以后,中亚地区的战略地位提高,各个大国、强国以及国际上其各种势力无不纷纷利用各自优势,争先恐后抢滩这一地区,对中亚国家施加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影响,以便在这一地区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牟取中亚的地缘战略利益以及丰富的战略资源。美国也不例外,尤其是在9.11事件后,反恐成为了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中心环节,美国以联合反恐为旗号,打击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为地缘突破口,加大了介入中亚力度。而作为中国的近邻,美国的中亚政策必将影响我国西部的稳定、安全以及我国同中亚国家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外交政策自普京总统上任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亚地区成为俄罗斯外交政策关注的重点对象。在俄罗斯“务实外交”的引导下,俄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不断改善和加强在安全领域和经济领域方面同中亚各国的关系。不但重新获得了中亚各国的信任,而且还巩固了自己在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清代的"湖广填川"移民运动,使巴蜀地区的人口迅速增长,农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这促进了巴蜀地区场市的普遍恢复建立,从而形成了农村商业网点.家族力量在各地场市的建立中发挥了积极的人力和组织作用,寺庙在场市的建立中发挥了文化引力的作用.在巴渝地区,场市的形成有着自己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