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是在西方的影响下开始起步的,尽管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却始终抹不了西方语言学理论模式框架体系的深深烙印。即从80年代算起,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理论类的教材或专著已不下数百种之多,但大多是引介或编译西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语言学理论著作或教材,框架体系基本上也是西方的,真正结合汉语实际建构符合汉语特点且对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有针对性有实效的语言学理论著作或教材却并不大常见,令人深为遗憾。不过,当我们今日读到骆小所教授主编的《现代语言学理论》时,则感到极大的欣慰。这…  相似文献   

2.
自1898年我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语法学著作《马氏文通》问世以来,中国现代语法学已有了整整一百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年中,通过系统地引进西方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的理论和方法,汉语语法学掌握了一套与西方语言学相同的范畴和术语,搭建了一个与西方语言学相仿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语言学不是西方人类语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方人类语言学产生、发展过程的评述,归结出了其缘起逻辑、理论基座与理论核心并相较于中国文化语言学,剖析了二者的本质差异,认为中国文化语言学既不是西方人类语言学也不是对它的简单模仿,再次论证了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在批判继承古今中外语言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融汇贯通了20世纪以来人类文化研究对语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探索汉语汉字的文化真谛和中华文化的语言本质而构建起来的学术新范型。  相似文献   

4.
西方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对汉语语言学界有着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文章试图探寻和说明影响汉语语言学研究的西方语言理论的哲学渊源,从而揭示哲学对语言学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时期是现代中国思想大解放时期。其中对妇女解放理论的探讨尤为突出。形成了两条线索:一是一大批受西方文明影响较深的知识分子,在妇女解放问题上模仿西方资产阶级女权思想;另一条线索则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开始在中国出现。探讨五四时期妇女解放理论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秀雪 《阴山学刊》2010,23(2):60-65
从《马氏文通》开始,中国汉语语法研究就走上了与西方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道路。通过梳理和总结汉语结构语法研究、功能语法研究和认知语法研究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我们能够更加明晰当代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的关系,更好地把握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三部语法学专著,在中国语法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有较大影响。三书都力图抛弃从《马氏文通》、《新著国语文法》以来一般研究汉语语法的方法——套用西方语法来写汉语语法,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建立反映汉语自身特点的语法体系。因此,三书在体系上有同有异。三书共识之处很多是对汉语语法特点的精辟见解。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句法问题上,认识到汉语缺乏词类形态的变化,但却有着丰富的造句法。改变了历来以西方的“词类研究为重心”因袭模仿之法,根据汉语语法…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理论语言学的世纪超越申小龙站在世纪之交,回顾中国的理论语言学,可以将它清晰地划为传统和现代两种范式。传统的理论语言学,贯注着浓郁的语言一文化整体观照的人文主义精神,举凡语言的性质、功用、语言与思维、语言与社会、语言研究的方法,都同文化问题、人...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的中国修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50~1994年的当代中国修辞学所作的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出:在1950~1964年期间,中国修辞学侧重于实用性研究并使修辞学空前普及。80年代初,在当代国外语言学的影响下,修辞学侧重于理论研究,这是中国修辞学的辉煌时期。80年代末,由于忽视实用性的研究而热衷于远离修辞学中心的“空城”的研究,中国修辞学出现衰落。进入90年代,由于注重了修辞特征和风格的研究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国修辞学得以稳健地发展。21世纪的中国修辞学,必须克服“空城”的研究、空谈理论以及描述分析的片面性,必须侧重于应用。谈论当代语言学理论,应作为修辞学本身基础的理论指导,中国修辞学要研究诸如在写作、演讲、阅读以及在口语、文学语言和艺术语言中出现的所有修辞现象。中国修辞学将会稳健地发展并将实现新的飞越  相似文献   

10.
从世界性的学术视野看,已有语言学史著作的写作范式主要有两种,即重理论演进的西方语言学史写作范式和重介绍著作体例的中国语言学史写作范式。相对而言,西方语言学的写作理念要先进得多。以世界性的眼光来看,语言学史特别是中国语言学史研究亟待解决诸如不注重语言学史的分期、语言学史的写作线索不甚明确、缺乏全球化的学术视野、注重已有语言学史的研究而规避语言学发展趋向的研究等几个关键性问题,以期获得一种更优化的语言学史写作范式,早日撰写出一部适应语言学研究新任务的新语言学史。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评介崔秀芬王枫秋20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相继进入了现代化的进程。西方管理理论对中国教育管理的影响延续至今,回顾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20世纪西方经营管理理论思潮...  相似文献   

12.
汉字性质研究中既有西方语言学理论因素,也有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理论因素。受前者影响,汉字性质研究带有一些盲目和争论,呈现出较浓的政治和社会意味;受后者影响,汉字性质研究显得更务实、客观和冷静,更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古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是中国古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的时期。尤其是 80年代以来 ,随着西方叙事学、文体学等理论的引进 ,章回小说文体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2 0世纪中国古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就与创获 :一、关于中国古代章回小说体制特征的论述基本上符合章回小说的具体情况。二、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叙事学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三、中国古代章回小说语言学研究开始起步。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文体研究正逐步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张跣 《社会科学战线》2023,(1):152-159+282
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其自在规定性和关系规定性。中国训诂学立足“语词之链”,着眼于文本的自在规定性,是历时语言学与共时语言学的融合。它扎根语义本位,坚守确定性追求,秉持客观主义历史观,坚持在方法论范畴内自我完善和发展。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学科对象、研究方法、基本经典和指导思想,都没有重大的变化。这是故步自封,也是自我坚守,是理论缺陷,也是独特价值。西方阐释学立足“时间之流”,着眼于文本的关系规定性和文本意义的实现方式。西方阐释学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阐释学循环的深化过程,是关系规定性不断扩展的过程。西方阐释学把对关系规定性的关注贯彻到底,也把历史性和历史主义贯彻到底,导致了文本阐释活动中“物与人的彻底历史化”。对于西方阐释学而言,历史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造就了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和阐释观。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和当代形态的中国阐释学,必须立足中国资源,关注中国问题,尊重文化差异,强调世界眼光,在借鉴西方阐释学的成就与进展的同时,踏踏实实地汲取中国训诂学的精神、方法、理论和概念。  相似文献   

15.
西方经典社会变迁理论及其本土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经典社会变迁理论是古典社会学发展时期社会学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探索 ,是西方社会转型期的产物 ,对西方当时及其后的社会发展与现代化产生过积极影响。对于处在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社会也具有一定启示。本文拟对这一理论及其本土启示作粗略疏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图像文化史作为新兴的研究方法进入中国,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图像文化生产与传播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同时,西方图像学研究为各类文学、美术、电影等作品的解读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支持,研究者把图像学理论与文本分析有机结合,展开了艺术学与文化研究的批评实践。"十七年"时期的图像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与美学价值,目前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有进行学术史回顾与反思的必要。通过对现有的"十七年"时期图像文化研究成果的整合分析,可以展现中国图像文化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西方图像学方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下半叶,语言学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随着所谓的“乔姆斯基革命”,结构主义的霸权地位被打破,一些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出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研究观念等等都发生了而且还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理论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就是在当代语言学快速发展的学术背景下编写的。一、关于《理论语言学教程》理论语言学是关于语言和语言研究中的理论问题的科学。语言和语言研究中有哪些理论问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教材因使用对象不同也会有不…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语言学没有建立系统的语法理论体系。到清末,列强入侵,中西文化开始大规模接触、碰撞。马建忠学贯中西,受西方语法理论的启发和影响写出《马氏文通》。这样的历史背景,对传统语言学的继承,对西方理论的借鉴,再加上马氏的思考和创新,就使该书中产生了许多矛盾。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中国修辞学,是受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而建立的、以语言本位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汉语修辞学创立于30年代,60年代呈现了第一次繁荣,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成为我国现代修辞学史的两座里程碑。八十年代以来,人文学科领域“文化热”的兴起,西方当代语言理论的引进,当代各种学术思潮的“西学东渐”及交汇推动,使修辞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学科的性质和意义,对修辞学的对象、范围、修辞的本质特征等问题提出质疑,并尝试从人文学科的多维观照中探寻泛科学的诠释,从而建构新的修…  相似文献   

20.
译者与作者的和谐共生关系指明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所兼有的双重身份,实质上是提出了构建翻译写作学的理论体系。翻译写作学的构建需要借助写作学的基本原理,在翻译过程中采纳并运用写作学"感知—运思—表述—检查"的核心机制,整合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从西方经典语言学中,包括转换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法、语用学、关联理论、认知语言学等直接受益的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理论框架和思路,并融合中国传统译论基于中国传统文学、美学、文章学、文艺学、语言学所提出的译事标准,明确翻译写作新过程,完善翻译写作学的基本建构。构建翻译写作学的目的即是对译者和作者长久以来身份之争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为实现翻译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真正结合而提供了途径,旨在呼唤对高质量翻译的重视,切实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