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萨满教在中国少数民族战争史尤其在北方少数民族战争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北方民族历代统治者在战争中巧妙地利用了萨满的智慧和巫术 ,让萨满巫师们预言战争得失或借助萨满巫师的力量来控制和影响战争局势。萨满在北方民族军事发展史上既扮演宗教巫师的角色 ,同时又扮演了战场的分析预测家的角色。在北方民族中 ,萨满教逐渐成为统治阶级政治意识形态的宗教基础。帝王们巧妙利用这一意识形态来控制国民的思想和行为 ,企图以此来达到国民无条件地服从他们的绝对命令的目的。萨满教在北方民族军事史 ,乃至整个北方民族政治史上起到了综合精神凝聚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萨满教是北方游牧民族早期信仰的宗教,萨满教在北方诸民族中影响力比较广泛而深刻,直到各种外来宗教先后传入之前,萨满教几乎垄断了北方各游牧民族祭坛。对一个民族而言,自身宗教的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于本民族的文化思维和生产生活习俗。任何一种宗教发生之时期就开始从自身的角度去解释宇宙的万物、万象。蒙古族萨满教也跟其他宗教一样,在漫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了它自身独特的解释天地、自然、生态、灵魂之诸多观念。本文就蒙古萨满教“腾格理”、“嘎扎理”、“万物有灵”理解与蒙古人的生态保护观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萨满教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中普遍盛行的一种原始宗教 ,曾对当时乃至后世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文章结合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演进的历史 ,就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信仰崇拜作了介绍和剖析  相似文献   

4.
当今的蒙古,藏传佛教是最为流行的宗教。但是,蒙古的本土宗教并不是藏传佛教,而是萨满教。藏传佛教替代萨满教,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因为宗教意识形态的更替,并不像政权更替那样,相对容易,军事上的胜利往往就可以大体决定政治上的胜利。就佛教渐渐取代萨满教成为蒙古主流宗教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很有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上崇信佛教的帝王中,隋文帝也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其迷信佛教的程度与梁武帝相比有所不及。隋文帝对佛教的复兴确实做了很大的贡献,在国家的政策上给予其法律的保证,并大兴土木,建寺修塔,设置专门的僧官负责宣扬佛教的思想,国家出资维持官寺的运营。在隋文帝执政的24年间,佛教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大正藏》卷五十二《辩正论》卷三载,其间度僧23万人,立寺3792所,写经46藏、132086卷,修故经3853部,造像106580区。隋文帝结束了中国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的历史功绩是伟大的,其宗教政策对后代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王权与佛教,甚至说王权与宗教的结合是统治王朝与宗教相互利用的结果。一方面,新政权在成立之初,借用宗教的神秘等来宣传新政的合法性与神圣性;另一方面,宗教要想得到足够的财力与政策上的支持必须与政权结合。  相似文献   

6.
公元4世纪,中国北方正值我国历史上称之为“五胡十六国”的动荡时期。在这一时期,氐、鲜卑、羌、匈奴、羯等各个少数民族在各自领袖人物的带领下先后在中国北方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在这些少数民族领袖中,有一位气度恢弘才干非凡的人物,他就是氐族政权领袖、前秦皇帝苻坚。在他的治理下,前秦一度成为十六国时期最强盛的少数民族政权,也是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政权。但由于淝水一战的惨败而使国家解体,最后使统一的时间向后推迟了二百多年。苻坚的失败固然有其自身的失误和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规律,但偶然性的因素也是造成历史最终走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萨满教是新疆古代少数民族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体现在文献记载、民间传说、考古发现以及各民族当中萨满教的遗留等。萨满教流行的时间相当久远,并长期支配着西域先民的精神生活,逐渐形成一种积淀十分深厚的民族传统观念和习俗。这种观念和习俗深刻影响着并渗透于其他宗教信仰里面。至今保留在新疆各少数民族里大量的萨满教遗俗,充分反映了新疆宗教演变中发生的地区化、民族化特点。  相似文献   

8.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一种意识形态,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旧的死去,新的诞生,新旧之间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却发生了质的变化与背离。于是,便有了所谓原始宗教与人为宗教之说。用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照蒙古宗教变迁,我们不难寻出占主导地位的萨满教终被新兴的喇嘛教所替代的历史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试作些粗浅的分析,请学者专家们指正。一、萨满教的产生与发展萨满教是北方通古斯语系普遍信奉的原始宗教。蒙古人称之为“博”、“孛格”或“孛  相似文献   

9.
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独立政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阶级建立的地区性政权性质和所起过的作用。指出这些政权是独立国家,不是“分裂割据政权”;这些政权对本民族的发展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利有弊。这些政权经济比较落后。当他们与中原地区汉族统治阶级建立的经济比较先进的政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不能单纯以经济形态的先进与落后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总认为汉族政权的行动一定是正义的;而应该根据当时具体历史情况加以分析。建立这些政权造成的分裂对抗局面,由于竞争,曾促进各地区的开发,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并为新的统一创造了条件。本文还认为,在对立的民族独立政权之间的斗争中,可以同时产生各民族的英雄。  相似文献   

10.
实录是汉族王朝为其帝王专修的史学体裁。少数民族政权修撰帝王实录,既是其部落民主制瓦解和帝王专制制度建立的象征,也是其汉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少数民族政权在实录修撰过程中,基本上仿照汉族王朝实录修撰的观念、制度、体式和体例,但也因自身传统的影响而给其实录修撰打上了特殊的印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在信仰萨满教的民族中 ,宗教节日和民间节日之间尽管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但萨满教祭典对民间庆典和节日活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有些萨满祭典活动由于本身就带有为全民的平安、幸福而祈祷的特点 ,所以这种祭典很容易成为全民性的民俗节日  相似文献   

12.
论杨增新的民族与宗教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增新对新疆民族问题的认识,一方面既受到近代民族平等观念的影响,强调民族平等;一方面又深受政治官僚身份和现实的左右,而以利用为目的。在宗教认识上,他对中国传统的多元化宗教信仰而导致的信仰空泛化持否定态度。主张将“祀天”与“尊孔”相结合,认为这样能达到维系社会道德、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杨增新的民族与宗教思想,是以现实政治为出发点,为统治者服务的。杨增新的“祀天尊孔”论,为当时孔教之争影响范围的一次横向扩展,是民国以来关于孔子是否为宗教之争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高潮时期,在城市化引发的诸多问题当中,城市世居少数民族与流动少数民族的边缘化问题日益凸显。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少数民族宗教生活的不适应问题较为突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转变政府对城市少数民族宗教工作的管理思路和模式,将政府宗教工作的外在引导转移到少数民族宗教内部的自我调节上,进而形成少数民族对城市化的良性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
贵州青岩镇是西部民族地区最为典型的一个宗教多元共存的代表,其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青岩宗教有着自身独特的社会功能,对青岩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比较宗教学的研究方法,从灵魂观、神灵观和神性观等三个方面对藏族本教、古波斯祆教和我国北方民族萨满教的宗教观念进行对比研究,可看出本教、祆教和萨满教在宗教观念之间的异同及三者都存在的二元论、三界观和多层天界观等文化元素。而原始宗教意义上的本教和萨满教在宗教观念上则具有更多相似点,它们后来的神灵结构也都受到了祆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石门坎是基督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成功宣教的第一个据点。以此为基点,基督教延伸到滇东北、滇北、黔西北和川南的苗族地区,使该地区成为基督教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最大的根据地。在基督教的影响下,石门坎苗族教育曾取得巨大成就,如今,基督教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苗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十六国时期存在大量的政治感生神话,它们大多并非少数民族自身历史文化的产物,而是少数民族统治者在民族融合背景下将不同时期的汉文化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宗教思想等文化因素重新综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传到中国已有大半个世纪,经历了曲折,并逐渐结合中国的国情,不断融会中华文化,有了创新性的发展历程:对前苏联的宗教理论政策进行反思,结合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历史与现实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传统和国情结合起来,并根据时代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需要,从革命斗争的轨道转移到和平建设的轨道,从贵斗哲学为主导转变为贵和哲学为主导;在宗教理论政策上从以限制、监督为主转变为以保护、引导为主。中国学者以唯物史观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开展宗教研究,创造性解释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广泛吸收西方宗教学成果,结合世界和中国宗教的历史与现实,建设了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核心内涵,用以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或影响宗教与社会主义之间关系的调整,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逐渐形成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前苏联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9.
宗教现象源远流长。宗教在历史上对社会各个领域都发挥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宗教对社会尤其是伦理道德领域,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宗教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与民族文化、民众心灵需要相结合,同时要正确处理与合法政权的关系。在当代中国,信教与不信教民众的经济、政治利益是一致的。我们的任务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振兴中华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20.
公民宗教是在政教分离的情况下,借助于宗教的形式来为社会确立共同的政治信仰。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宗教形式,而是借助宗教感情来维护政治上的团结。美国的公民宗教为我们提供了在政教分离的情况下,利用宗教的政治功能来服务于社会政治生活的“范例”。公民宗教对改善我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在宗教界进行以爱国主义和公民教育为主题的政治信仰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