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边城>历来被误读为爱情悲剧,人们常被它表层的情节叙述所蒙蔽,而忽略了其中所蕴藏的作者对生命文化的热情和希望.文章从叙事学的角度,探讨蕴藏其深层结构中的生命文化内涵:爱与死的缠绵,相互统一,构成了生命文化的"整体存在".它折射的是个体生命的一种人生形式,隐喻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旺盛.  相似文献   

2.
论马尔罗的艺术形式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形式问题入手,试图发现并分析构建马尔罗艺术形式理论的基石。因为对作者而言,艺术形式同人类的生存一样,始终是其关心的首要问题。其次,论述变形这一命题,按照马尔罗的观点,变形是艺术发展的必然和艺术生命的固有规律。最后,阐释人类、艺术和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载的是笔者考察青藏高原的见闻和思考,力求以文学的形式表述和探讨对民族区域的人类学观察.作者的笔触凝聚于文本,眼光却来自和扩展于有人群和生命的田野.  相似文献   

4.
文章围绕着文本的理解问题而展开。伽达默尔认为理解者的创发理解是作品的中心,理解的方式是问与答的谈话形式。这种形式是内在于理解的。针对上述的观点赫施认为文本作为作者生命活动的凝固的形式,其实质只能是说话者——作者的言语,是一个封闭性的结构。赫施承认,文本的意义处于变动不居的历史演变之中,而文本的含义则是确定的、不变的。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的有生命之物,以其不同的形状、色彩、气息和动静之态,而有着不同的审美价值.它们的美是生命之美.中国花鸟画不以再现自然对象的外形为目的,而以思想、情感、意趣等生命现象的高级形式反映在作品中.作者根据主观的审美理想和自我生命的节律加以重新创造,使其固定为物化状态,给人以美的滋养.  相似文献   

6.
在《边城》中 ,沈从文所要表现的“人生形式”是由翠翠这个艺术形象透视的。作者通过翠翠生命自在自为状态在现实生存环境中的种种遭际 ,多层次、多方面地揭示了其透彻心骨的孤独 ,反映了现代文明对理想人生、纯真美好人性的阻滞 ,寄寓着作者的孤独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忧思  相似文献   

7.
西方生命虚构叙事是一种以历史人物的生命因子为叙事驱策,通过虚构化策略再现历史人物人生的创作体裁,马洛与莎士比亚作为“作者之争”的主角经常出现在近期的 西方传记研究和生命虚构创作中。达甘在《马洛与莎士比亚秘史》中将学术元素与侦探元素交融在一起,以生命虚构文本而非学术论著的形式再现《哈姆雷特》的创作过程,藉此 创设一种另类的“共谋理论”,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后现代语境下西方生命虚构叙事的学术化、另类化和不自然叙事化的创作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杜书瀛 《南都学坛》2006,26(4):50-55
以往建立在认识论基础上的文艺美学存在诸多局限,新的现实需要新的理论,因此应建立新的以人类本体论为哲学基础的文艺美学。如果说认识论文艺美学把审美看做是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那么,人类本体论文艺美学则认为审美是人的本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人的自由的生命意识的表现形态。文艺创作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生命的生产和创造的特定形式,也就是由作家和艺术家所进行的审美生命的生产和创造活动。文艺欣赏主要是由读者和观众所进行的一种审美活动,但它绝不仅仅是一种审美认识或反映活动,而同时(或者说更重要的)是审美生命的生产、创造活动;文艺欣赏过程其实是审美生命的双重生产、创造过程———既是作者所创造的审美生命得以再生产、再创造,也是欣赏者以作品本文为触媒、为引火进行新的、即时的审美生命的生产、创造。  相似文献   

9.
为了说明艺术生命形式的基本特征,苏珊·朗格用类比的方法,从有机物内部的有机活动的特征来看待艺术生命形式的特征。由细胞组成的整个有机体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表现为一种生命运动的特征。朗格通过对具体的艺术作品的分析论证了艺术形式作为一种生命形式也具有这种特征,具体表现为:艺术生命形式的有机统一性;艺术生命形式的动态性;艺术生命形式的节奏性;艺术生命形式的生长性。重新对朗格的艺术生命形式基本特征的阐释,对当下人们认识艺术的含义和本质特征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三言"中的道教神仙故事,涉及思凡谪世、历劫悟道、济世成仙等方面的主题,"仙———人———仙"的生命形式转化,象征着"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生命循环历程,这一历程也隐约反映了作者"清静律己"的治世思想。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的商业背景,导致世俗社会对物欲的极大追求,物欲成为话本小说的重要题材。在这些物欲叙事中,作者展示了普通民众的生命焦虑与终极思考。为了自身的价值实现,为了后代子孙,为了生命的不朽,人们的物欲追求形式及对待物欲的态度各有不同。话本小说展示了世俗社会中物欲追求过程与“心安”,物欲态度与子嗣、成仙、成神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普通民众的生命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2.
杰克·伦敦身后的狼群——《野性的呼唤》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性的呼唤》集中表现了杰克·伦敦文学作品渗透着的恒定主题,即对健康、充满野性的生命形式的礼赞,并通过这一主题探寻作者隐藏于作品背后的更深层的思想——对人类的失望与冷漠  相似文献   

13.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具有浓厚艺术特色的文学巨著,洋洋数百万言,描写了一个生命的全过程,刻划了一位天才艺术家对于真理的孜孜不倦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哲学的沉思,以及一些连作者自己也解释不清的某些精神领域内的现象。也许,它的内容复杂与多主题,形式不拘一格和富有独创性,正是使人难以消化和把握这部书的重要原因。当然,《约翰·克利斯朵夫》并不是一部完美无缺的作品,主人公克利斯朵夫也并非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英雄。因为作者写《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意义,就在于他要把他自己少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文学语言的惯性与动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生命一经诞生就是活的一样,语言一经诞生就是投入使用的活的语言。即语言不论是以口语还是以文字形式存在,它都存在于特定的言语活动中。因此文学,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以文学文本为中介,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投入使用的特殊的“言语活动”。文学语言和其他语言形式的差别,不仅在于语言的一般特征,更是根源于语言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人以生命态度对待文学 ,他们眼中的作品形式亦具有生命化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在作品形式的整体完整性、和谐有机性和变化灵动性诸方面。形式的生命化特征使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生命感 ,从而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混沌初开》是彭燕郊晚年创作的散文诗巨著,堪称现代中国的精神史诗,其内容博大精深,该文从文本出发,截取现实世界的丑恶和全光的混沌两个核心点加以对比论述,认为作者描述现实世界丑恶的目的在于揭示异化人生的痛苦,并通过这些来对自身灵魂进行深刻剖析,从而探讨人的本真生命形式,实现自身的净化、升华和超越,最终达成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艺术和生命是一个颇有意味的话题.真正的艺术必然要上升到生命哲学的高度。尼采说:“生命通过艺术而自救。[1]而艺术则因为深刻的生命内涵而获得崇高的地位二在西方美学中,艺术被比喻为“生命的形式”,或者说艺术呈现出种种“生命的意味”来,宗白华认为,“艺术家的使命是在形式中注入生命”,在形式中展示主体对生命世界的体验和认识,艺术是主体内在生命情感的外在符号,同样,“书法是书法家用来表达内在情感的符号,是物化了的个体感性生命的外在形式·’冈。重视生命是书法的基本特点,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书法的形式构成和美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上对雕塑中诸如形式写实和内容象征化;式样理性化和造型意象化;形体的感情化和材料应用自身所产生的抽象化等等抽象因素进行了探索和归纳,并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论述了抽象因素在雕塑中对加强作品的艺术形式感和生命律动感,对深化作品的外延和内涵,对形成作者的艺术语言特征和个人风格等等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虽有西学背景,却放弃了西方文论的学理言说,从直观出发,整体把握,致力于开掘批评者与作者之间的灵魂共振;用隐喻与象征的形式表达生命体验,以艺术通达真理,呈现出鲜明的诗性特质。其文论的诗性品质正是中国诗学传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熊育群散文集《春天的十二条河流》带有浓重的生命意识和巫楚文化特色,其多重存在的"河流"意象晕染出生命与文化的"水气",古老"招魂"曲的神秘吟唱与古罗子国的艰难探寻渗透出生命与文化的"巫气",抒情主体的自我成长和文化传承体现出作者散文创作"小中见大"的"灵气"。作者把散文的真实情思贯穿在自然风物与人文历史之中合而为一,在极具作者情韵与个性的独特书写中彰显了当代散文的生命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