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教师资格证“国考”给师范教育带来极大挑战,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担任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师需认真研读和把握教师资格证“国考”的相关精神,结合师范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从而实现将学生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教师资格证“国考”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要求师范生只有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简称“国考”)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这无疑增加了师范生的教育成本和就业风险,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这一制度的抵触。通过调查发现,制度价值、制度效力和制度影响是反映师范生对“国考”制度认同的基本维度。师范生对“国考”制度认同的总体水平一般,而东部和中部地区、部属师范大学、先期启动改革试点地区的师范生对这一制度的认同水平较高。师范生是“国考”制度改革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对这一制度的认同水平与制度实施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增进师范生对“国考”制度的理解与认同,考试机构应促进考试科学化,提高“国考”的信效度;政府部门应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增强教师职业的社会吸引力;师范院校应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师范生应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重建专业自信。  相似文献   

3.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主题画是国考面试环节中的常见内容,也是学前教育实践中必备的技能。主题画创编不仅 测试考生的造型技巧和美术表现素养,还能综合体现其思维品质、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顺应国家教师教育发展和教 师资格准入制度的要求和趋势,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强调教学内容、三维目标与国考目标及要求的对接,以国考为契机进行主题 画课程创新。通过整合目标与要求,将“考试”与“育人”有机融合,提高综合素养与美术表现能力,跨学科任务实训与多元化考 评相结合,加快深化“课证融合”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4.
师范生是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构建基点,其“免考—省考—国考”角色的渐进变迁,清晰反映了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从无到有,从过渡、试点到全面实施的发展轨迹。其中,上移教师管理权限、规范师资来源、构建高师院校教育改革“倒逼机制”和形成尊师重教社会风气是其变迁主旨。理顺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与师范生招生制度及招教考试制度间的和谐关系是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5.
《21世纪》2012,(12):39-47
引子 2012年10月24日下午6点,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结束,此次国考报名人数达137万余人,共招考职位12901个,招考人数20839人。其中,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合川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尽管明确标注工作地点为“艰苦地区”,仍以9470:1的报考比例成为本次国考的第一抢手职位。“万里挑一”的“最苦金饭碗”也迅速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国考”意为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部、委、署、总局招考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一种方式。招考对象一般要求全日制本科应届、往届毕业生,部分职位需要硕研以上学历。当下“国考”被认为异常火热。有一组数据能够描述其“高温”:2004年,“国考”报名人数18.2万人,2005年31万,2006年54万,到了2010年达到144万人,6年年均递增41.2%!再看看同期招录比例:2004年6.67%,2005年2.86%,除了2008年的象征性增长外,该比例稳步下降,到了2010年降至1.69%,6年招录比例年均递减20.5%。  相似文献   

6.
对师范院校而言,教师资格考试逐步改革为国家考试(简称教师资格国考),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资格国考制度有其优点:有助于提高师范院校的教育质量;有利于凸显师范院校的竞争优势;有利于改善师范院校的生源素质;有助于激发师范院校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资格国考制度有可能带来以下问题:教师教育应试化倾向可能进一步加重;可能损害教师教育的独特性;可能导致教师教育边缘化;可能使教师教育面临解制主义的风险。师范院校有必要从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作出全面的调整和改革,才能化危机为契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传统《教育政策与法规》课堂存在理论性强、学生难理解,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难以培养等客观问题。在国考和教育信息化双重背景下,授课教师应当转变观念,以国考为导向,充分发挥“雨课堂”这一智慧教学工具的多元功能:课前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课上创新师生多渠道互动,课后帮助教师精准反思教学,科学提高教学效果。雨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教师解构和革新《教育政策与法规》传统教学模式,推动混合式教学、过程性评价和多渠道互动,深化师范生法治精神的培养,是有效提高师范生培养水平和培养质量的现代化教学工具。  相似文献   

8.
教师资格“国考”规定了师范生的培养方向,给高校引发一系列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少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取向认识不清,甚至在提升素养与考试先行之间来回摇摆。实际上,这二者是可以统一的。本文针对学前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指出了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国考”的要求不相符的地方,进一步分析了背后隐藏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是我国教师教育院校改革的新契机,可以有效提高音乐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在"国考"背景下,缕析和解决我国音乐教师资格认证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国考"和音乐教师资格认证相融合、相衔接,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界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通过介绍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演变历程,探讨"国考"背景下实施音乐教师资格认证的优势与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优化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师资格认证的顺利实施,全面提升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0.
教师证国考对在校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从业能力,顺利通过国考,是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基于数据调查与分析,得出英语专业师范生在实习前后,个人教学效能整体水平均获得明显提升。因此,作为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优化教育实践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职前培训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水平,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书考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推进,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考(简称"国考"或"教师资格考试")。师范生对此有何认识以及这一制度对课程教学有何影响?通过对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1 133名师范生的调查发现:师范生对"国考"有比较客观的认识,但也存在压力和焦虑;在备考时间、方式和内容上,大一、大二学生与大三、大四学生存在明显差异;"国考"对师范生从教信念无明显动摇,同时对学习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国考"对师范院校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一考试制度改革对师范教育形成"倒逼机制"的作用逐步显现,为师范类专业认证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指导。因此,提出建议:师范教育对"国考"制度的宣传必不可少;学校应为师范生参加"国考"提供指导和帮助,缓解焦虑;坚定师范生从教信念,注重专业学习与"国考"的有机结合;积极促进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从而推动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逐渐从"省考"转变为"国考",这一制度变革改变了十多年来师范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方式,对师范教育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保证师范教育的质量,转变师范教育的理念并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成为当前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结合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改革的实际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提出的要求,对榆林学院师范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结果培养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要改变由教师“背着走”、“扶着走”的做法,变为由教师领着学生走,或由教师指明方向,让学生自行向目的地前进。我在广泛地借鉴和吸取各种成功的教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思想政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乡试的录取率约为4%,与当前各省公务员考试平均5%的录取比率相差一个百分点,会试录取率约为10%,但是该时期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而当前公务员考试一年一次,而且“省考”与“国考”可同时报考,这无疑极大的增加了公务员队伍的数量,难免有“冗员”之嫌,因此建议当前公务员考试在扩大录取面的同时应当适度控制录取率,从而达到撷取精英、精简队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 ,终身教育将取代传统教育 ,传统的教师角色也必将发生转变。教师群体结构将多层次和多样化。教师将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职能 ,由传教者变为引导者 ,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由指挥者变为参与者 ,由决策者变为咨询者 ,由教育者变为组织、管理者。师生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新的世纪呼唤教师转变角色 ,以适应信息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从教师“专业发展”到教师“专业学习”,由教师培训到教师学习,教师“影子培训”也应走向“影子学习”。教师学习旨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具有自主性、经验性、情境性和持续性。教师“影子学习”的价值定位是为儿童而研修、为成长而研修,它以建构知识(问题解决、实践改善)为目标,以真实情境中经验生成的、整合的知识为内容,依托主体多元的学习共同体,进行互动参与式和反思探究式的、长期持续的自我指导学习;在组织上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形成将“影子”学校、“导师”团队和学员整合在一起的组织结构;在实施上建立教师“影子学习”机制,完善“影子校长”与“影子教师”,优化“师徒制”教师学习。  相似文献   

17.
“双师型”教师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双师型”课程领导是相对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课程管理而言,其实质是重视作用而非角色,是高职院校校长和教师围绕课程问题谋求共识的互动过程。这一理念的实施需要“双师型”教师参与学校课程愿景的规划,需要建立一支由“双师型”教师与其他领导组成的合作型团队,需要为“双师型”教师创造富有活力的环境,需要能动分享式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以前,在就业压力下,大学生万军齐过独木桥,公务员考试成为天下第一考。被挤下桥、落了水的绝大多数考生,成为无可奈何的国考炮灰,被公众戏称为公务员考试的分母国考陪跑小能手,揶揄和自嘲中的悲情,反映了一代大学生的求职焦虑,以及对客观现实的无奈。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课程观强调在开放的、互动的、共同的对话中重建师生关系,开放性和互动性、多元性和差异性、反对权威和去中心化、关注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是后现代课程观的基本理念。后现代课程观催化传统教师角色由“权威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后现代课程观拓展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角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便是其中之一。该研究在率先参与"国考"试点的浙江省所在区域——华东地区,按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省属重点师范院校和普通师范院校等不同层次,选取7所师范类高校为样本,对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与分析,并结合当前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提出的新要求,对进一步完善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具体建议:切实改变"大学语文""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课程内容缺位的状态;将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纳入必修课,并加强案例教学;开设《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短期课程,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