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十年代,世界电子贸易仍将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世界电子产品市场规模日益扩大,电子产品已成为最有出口前途的产品,扩大我国电子产品出口对于我国四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对九十年代我国电子产品扩大出口献计献策,本文对九十年代世界电子市场的产品、技术和需求进行了预测,并对九十年代世界电子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一产品预测 1.工业电子产品工业电子产品在九十年代将成为世界工业发展的主导产品,随着各个产业对信息技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论述了世界高新技术领域一些主要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与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将是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世纪,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成就,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实力,也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标志。高技术产业是综合国力的制高点,谁能掌握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谁就能抢占综合国力的制高点,谁就能获得竞争的主动权。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尤其...  相似文献   

4.
“世界羊绒在中国,中国羊绒在内蒙古,精品羊绒在宁夏”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宁夏灵武羊绒产业园区和同心羊绒产业集散地,已形成了宁夏精品羊绒特色产业园区的集群整合竞争优势.本文利用比较优势和可持续性发展竞争优势理论的原理论述了宁夏精品羊绒集群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其可持续性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宁夏建设中国精品羊绒产业基地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国际投资的增加,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贸易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加速。作为高技术的电子产品的国际贸易发展非常迅速,近10年来,平均年增长率高达15%,电子产品已成为最有出口前途的工业制成品,世界电子市场产销两旺,发展电子产品出口大有可为。1985年,我国电子产品出口额仅为0.57亿美元,占当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的5.4%;占当年我国出口商品总额的0.2%。近10年来,我国大力振兴电子工业,我国电子产品出口进展迅速,成绩显著。1995年,我国电子产品出口额已达到163.4亿美元,近10年平均年增长率高达75%;已占当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的37.3%,占当年我国出口商品总额的11%。电子工业是中国跨世纪的支柱产业,努力扩大电子产品出口对于振兴中国电子工业具有战略意义。本文旨在研究中国电子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并提出积极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ICT产业:从结构变化到联盟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CT产业在世界各国的迅猛发展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并不断丰富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作为ICT产业中的代表性产业--计算机产业,近20年来该产业的市场结构变化特征是:从垂直一体化的垄断模式到水平层次的分散竞争,相应地,企业的竞争策略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来对抗式的竞争已被普遍存在的联盟网络取而代之.同时,跨越产业的竞争使得产业边界的定义变得模糊,竞争力量和垄断力量不断得到强化,ICT产业中的垄断与竞争已成为一对密切相关的范畴,这种状况的持续存在值得理论界和反垄断法执行机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7.
服务经济与国家竞争优势——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部门,世界经济已开始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构成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的各传统要素正被服务经济所更新.服务经济已渗入企业、产业与国家竞争优势的各个方面,逐渐成为构成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研究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为主的服务经济的发展规模、结构状况与发展水平已成为决定国家竞争优势的主导变量.一国的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与维持更有赖于其服务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竞相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国内外的一股锐不可挡的潮流。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传统产业不可比拟的高劳动生产率,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智力和高投资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强有力杠杆。所以,谁能优先抢占到高新技术这一“制高点”,谁就能在综合实力和国内外竞争中占有主动。因此,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塑造现代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本课题通过实证分析,试图探寻开封市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塑造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的对策思路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是从西方舶来的一个文化概念,它与我国一直提倡的文艺大众化有着质的区别,与我们通常所说的通俗文化也有相当的差异。它伴随着现代大工业生产和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应运而生,是二十世纪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以电子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它带着鲜明而深刻的后工业社会的烙印。首先,在后工业社会的完整的发展体系中,文化不再远离工商业而独立,已由社会的形而上的空间投身于现代产业体系之中,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文化产业。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中提出以“文化工业”这一概念来…  相似文献   

10.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进入21世纪,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2010年1~10月汽车累计产销1462.38万辆和1467.7万辆,同比增长34.49%和34.76%,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及德国的第四汽车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发展汽车产业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高新技术发展趋势及广东省的发展现状 当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一股锐不可挡的潮流,是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杠杆,谁能优先抢占高新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淮就能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优势,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正因如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才。企业间的竞争已由产业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的竞争演变成企业人才的竞争,企业人才成为应对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中国社科院《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中承认: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人才、人才流失显得尤为重要和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3.
纵观当前国内、国际情形,其中有一个十分鲜明的主题,即以何种姿态迈向21世纪.为此,各国都在积极筹划,争取在政治、经济、文比等诸多领域在20世纪余下的几年里有大的改观.于是,作为国家乃至全球发展的动力产业的教育成为决策者的重中之重.由于高等教育站在科技开发与生产的前沿阵地,始终体现时代的旋律,所以它便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国务院明确提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面向ZI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对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世界范围的经济、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世界 5 0 0强的产业分布及其特征 ,反映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轨迹和结构调整的步伐 :过去的基础性工业企业已逐渐丧失传统领地 ,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在世界 5 0 0强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中国上榜企业数稳中有增。  相似文献   

16.
值此世纪之交,如何面向21世纪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在新世纪将要到来的时候,“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压力,我们自身还有许多困难。”怎样应付这种严峻的挑战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说得好:“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必须高瞻远瞩及早筹划我国教育事业的大计,迎接21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世界正经历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竞相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谋求发展的战略重点 ,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科技水平的竞争和智力的竞争。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由于传媒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信息 ,都以过去不曾有过的速度传递着。而新的知识、新的观念、新的学术和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据有关专家统计 ,现在每隔 7至 10年 ,人类的知识总量就要翻一番。知识的陈旧率也为之加快。据美国一位科学家统计 ,现在在校的大学生 ,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 15年后就有一半不管用了 ,2 …  相似文献   

18.
解放文化生产力是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世界的竞争终将是文化力的竞争,解放与发展文化生产力已成为21世纪最核心的话题之一。传媒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传媒生产力的解放,不仅仅关系到传媒产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文化产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传媒生产力的解放,关键在于制度创新。要以邓小平生产力理论为指导,解放传媒生产力,加速我国传媒体制改革,加快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电子工业的现代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电子工业现代化对工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既是我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基本特征,又是推进工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发展,使电子工业成为各工业行业中现代化程度最高产业类型之一。但中国与发达国家电子工业之间依然存在巨大差距,仅仅依靠开放市场本身的“市场换技术”战略,无法实现中国电子工业的现代化。中国在加入WTO之后,在坚持对外开放和遵循国际贸易规则的同时,应当对电子工业开发新技术实施必要的扶持政策。电子企业要加大R&D投入以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坚持同时开拓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战略,实现电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世界信息产业的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把人类社会推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西方一些社会学家按照社会结构的变化把人类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按照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贝尔的观点,目前美国已进入后工业社会,西欧、前苏联、日本处于工业社会,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还处于前工业社会,在后工业社会信息上升到中心地位,信息产业成为社会的基础骨干产业。如美国的信息产业九十年代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而我国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还落后二、三十年。因此,审时度势,加速我国信息产业化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