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由于文学理论学科对于现实的介入性以及跨学科的存在样态,中国文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常常由于定位不明而走向自我放逐,成为失去学科自主性的“他者”。这种自我身份的迷失,带来的是话题的不断涌现、原创性的薄弱和学科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匮乏。客观地说,中国近三十年文学理论“他者化”的发展和演变,受到国内外诸多思潮尤其是国外文学理论思潮的影响较大,也最直接。文学理论的“政治化”与“去政治化”、“科学化”、“美学化”、“批评化”、“文化化”等,也问接或直接地植根于西方的文学理论思潮。同时,由于近三十年国外文学理论传入的“准共时性”,所以,中国文学理论的“他者化”,也明显显示出“密度大”、“转向迅猛”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普遍呼吁加强现代青年人的母语能力教育的当下,“经典”作为母语的重要载体再次引起重视。对于“经典”的研习既是一项文化传承的工作,同时也与文化创新、民族的主体性建构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对经典著作的阅读,小则关联到读者自身的为人处世、安身立命,大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目前语言能指狂欢、网络语言蜂拥而至的消费时代大环境中,将注意力再度回归到经典文本,重新感悟“经典”的力量,无疑是让母语教育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保持中国汉语永恒魅力的一剂良药。本文将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分别从经典背后的民族传统、经典文本的教育作用以及经典中蕴含的创新品格等方面,阐述研习经典文本对于母语能力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以期对教育者有所启发,从而引导青年学生走近经典、研习经典。  相似文献   
3.
"实践存在论美学"以"实践"为人的存在本体,将"实践"与"存在"相结合开启关学思考的路径,"实践"范畴是其核心范畴,其关于"实践"及其与相关范畴的逻辑关系的理论思考构成这一美学的理论基石.本文试图依循"实践存在论美学"自身的理论思路,考察其"实践"的内涵以及该理论如何将这种"实践"与密切相关的一些理论关键词,如"存在"、"审美活动"、"唯物主义"等相结合,并进一步对这一理论的美学阐释力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研究了中国学术界现代性的守护者们对后现代主义所作的批判 :对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合法性的质疑 ;对后现代与后殖民及狭隘民族主义之间自然逻辑关系的警惕和对后现代主义堕落本质的反思。从对这些批判的分析中考察如何进行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关系的研究 ,进而探求现代学术研究和本位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在改革开放40年间成果丰硕,其在时代变迁中进行着问题域转换与话语转型,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开放性与实践性品格。当代中国历史始终伴随着"马克思的幽灵",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更趋向于"回到马克思"。然而,如何"回到马克思"以及"回到"什么样的马克思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一种反思性的历史回顾中进行考量。与此同时,在新时代如何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问题日益突显,这些问题对此后进一步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国际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包括高科技知识在内的各项综合知识的竞争。而知识上的竞争 ,说到底即为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 ,也就是如何将知识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创新精神的竞争。所以 ,只有走创新之路 ,我们才能真正有力量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才能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争得一席之地 ,才能切实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条件下 ,在国有企业改革步入攻坚阶段 ,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 ,市场竞争的加剧 ,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创新理…  相似文献   
8.
金永兵 《云梦学刊》2011,32(4):76-80
科学性是文学理论学科现代性的主要表征,而科学性的表现与获取路径都与科学、合理的文学理论范畴体系建构密切相关。加强范畴研究,既可以对已有理论成果归纳总结,实现学科知识的有效积累,同时,它也能在这种综合中实现对理论难题的掘进与拓展,而且,它还可以从根本上改观我国文学理论研究的某种混乱局面,强化文学理论学科的科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理论的扩展或建构往往需要引进一些新的概念。文艺现实的变化必须催生新的文学理论术语 ,以便做出与其自身运动相适应的逻辑概括。要使马克思主义文论永葆青春 ,使她充满当代意识 ,遵循自身的逻辑思路不断向前发展 ,形成新的概念、术语、范畴和命题是其基本路径之一。当前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中 ,关于“术语革命”的问题 ,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倾向 ,二者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理论的发展。其一是 ,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艺的个别论述。其二是 ,把各种学科、各种理论思潮的概念、术语 ,不加转化地引进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 ,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当成一个无所不包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时期文学理论领域经过近30十年的论辩、探讨与创新,呈现出一派繁盛而驳杂的整体气象.在这种繁杂纠葛的局面中进行大致的分类梳理,使各种理念设想、模式规划以及体系构思能够呈现出相对明确、稳定的对峙与鼎立,正是总结30年来文学理论变迁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是着力于确立并划分出中国新时期文学理论界主要流派的萌芽与雏形,并对其大致轮廓、核心论点及学理体系进行总体描述与勾勒,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