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从《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叙事技巧着手,分析了意识流手法在这部小说中的运用,从而说明小说展现了故事之外的叙述者的部分意识流,而其意识流的展现对于揭示小说的主题有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无论是故事的情节还是语言的运用,在小说中无不直指世界的荒诞性。这些黑色幽默化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很多可以在更深的层次上找到其文化原型。小说在运用神话原型的同时,把它们建构在黑色幽默的喜剧框架上并进行颠覆,让我们在捧腹之余体味到了海勒小说世界里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3.
一美国小说家约瑟夫·海勒是黑色幽默的最重要作家。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其成名作,也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已被公认为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性”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作品的表层意义十分明显,暴露美国军事官僚机器的黑暗和不人道,揭穿了美国政治与军事政策的伪善本质。但这并非小说的基本主题。海勒曾说:“约塞连的情感并非我在战时的情感,我是战后才体会到的。这本书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对50年代社会情绪的反应,对麦卡锡时期的反应。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我写下了自已对一个处于混乱中的国家的感受,我们至今仍在忍…  相似文献   

4.
熊海英  李长亭 《云梦学刊》2011,32(3):116-119
约瑟夫.海勒的黑色幽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荒诞不经的现实世界: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的疯狂。人们在"第二十二条军规"这只"无影手"的操控下,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喜剧,有人被这只手勒得疯狂、窒息;而有的人则借此飞黄腾达、财源滚滚。因此,无形但却无处不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像一个穿梭不息的能指,表现并规定着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他们的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5.
<第二十二条军规>在"黑色幽默"派文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在人物特征、表现内容、结构情节、语言特征等方面<第二十二条军规>均呈现出独特的写作技巧及构思."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词汇作为"难以逾越的障碍"或"无法摆脱的困境"的代名词而被人广泛地运用.  相似文献   

6.
谭瑛  田昆 《理论界》2008,(5):159-160
笔者着重分析了《第二十二条军拗中话语对人的摧残,对生命的蔑视。同时,通过分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特点及其所暗喻的事实,笔者认为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表达了作者海勒的一种反对“冷战”的意识倾向。  相似文献   

7.
借助小说的成功,"第二十二条军规"已经作为一个固定词条被加入英语词库中。在小说中,虽然它没有具体的内容,却变化多端、从无形到有形,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并作为一个权力中心存在并发挥着作用。在社会学领域里,米歇尔.福柯对权力理论做了详细而全面的论证。借助福柯的理论,可以看出"第二十二条军规"有着像"圆形监狱"一样的精思巧构,并由于其隐形的"工具"而愈发变得强大。正是因为看透了其运作机制,小说主人公约塞林才得以找到突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荒诞的写作技巧,进而探讨该小说的后现代艺术特色。小说中荒诞的写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主要的类别:一是嘲弄的运用;二是语言的运用。而正是这种荒诞的写作技巧体现了该小说荒诞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文学乃至当代文学的发展潮流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呈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约瑟夫·海勒受哲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学潮流和社会后现代性的影响,引进黑色幽默的叙事策略,在小说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体现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黑色幽默的叙事策略与幽默的叙事策略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特之处。从主题到情节,海勒以语言逻辑上的悖论和语言实验以及话语游戏作为该小说的主要叙事策略,在解构"逻各斯中心"的同时,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不确定性发展到极致,对当代文学的创作形成了重要影响,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找到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运用讽刺暴露等手法,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战争的荒谬和不道德以及美国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相似文献   

11.
唐文 《东岳论丛》2012,(8):86-90
无论黑色内涵和幽默之间,还是荒诞主题和写作手法之间,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可以相得益彰,但它们关系的张力却注定了黑色幽默小说发展的最终落寞.同时,那些曾处于社会底层笔耕不缀的黑色幽默作家们,随着其作品的声名远播和功成名就,其笔锋也不再犀利,这也成为黑色幽默小说创作的瓶颈.约瑟夫·海勒作为黑色幽默小说的代表人物,其小说作品集中体现着这一文学流派独特的创作个性,他创作的第一部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其所谓的续篇《最后一幕》,两者在艺术和思想领域的差距正表明黑色幽默小说的创作困境所在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反语回应论以关联性为基础,对反语有强大的阐释力,对反语的理解作出了合理的解释。运用关联理论反语回应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反讽来剖析小说中漫画人物性格特征,一方面证明了关联理论反语回应论对反语等传统修辞有合理的解释性,另一方面使我们能够全面理解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从而对小说以及探究作家创作个性、其作品艺术价值、深刻领会奥斯丁写实小说的独特魅力与"反讽"这一文学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人物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也是文学流派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在书中,海勒通过对众多人物的描写与刻画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美国当代社会的众生相。海勒描写人物的方式是讽刺式的,同时也是超现实主义的,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慧明 《学术论坛》2012,35(5):162-164
《新夏娃的激情》是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凭藉其独特的想象力建构的一个重写传统的反讽性戏拟文本。作为一种文本策略,互文性构成了《新夏娃的激情》重要的后现代文本特征。小说以科幻小说形式创作,以新夏娃的诞生和逃亡为戏拟对象,娴熟地运用典故、戏拟、反讽等手法,通过对《圣经》、希腊神话及文学经典的题材、内容、形式、风格的挪用和改造,以荒诞、戏噱的神话图景离析正统,展现对性别文化的批判和反讽。文章拟从典故、戏拟、反讽角度入手,探讨该小说互文性手法的运用,进而揭示其后现代文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知名学者翁贝托·艾柯的成名作<玫瑰之名>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艾柯在这部小说里巧妙安排了"不可靠的叙述者"--阿德索,这一叙述技巧的运用寓"反讽"于文本之中,彰显了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范本.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知名学者翁贝托&#183;艾柯的成名作《玫瑰之名》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艾柯在这部小说里巧妙安排了“不可靠的叙述者”——阿德索.这一叙述技巧的运用寓“反讽”于文本之中,彰显了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范本。  相似文献   

17.
反讽手法的出色运用是V.S.奈保尔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的一大艺术特色。从反讽在《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运用这一切入点入手,分析其在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及深化主题的作用,从而探究反讽运用产生的显著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陈正敏 《兰州学刊》2008,(8):188-190
《启蒙时代》通过对南昌等在“文革”最初一段时间心路历程的描述,揭示了上海这个现代城市所具有的反讽精神,这种反讽精神使南昌等“文革”一代人,不仅没有更深地陷入迷狂,反而获得了启蒙。因而,《启蒙时代》这部小说在王安忆的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对反讽的表现,使王安忆的创作具有了一种新的维度,显示了王安忆创作的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晓苏 《江汉论坛》2013,(2):120-123
反讽是现代小说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本文以铁凝小说《春风夜》为例,具体探讨反讽的时间角度、空间角度、原因角度与结果角度,进而归纳出反讽小说的三种基本形态:隐喻式反讽、对比式反讽和调侃式反讽。  相似文献   

20.
约瑟夫·海勒在其最具代表性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运用非线型叙事、片段和悖论等叙事手法,构筑了一个荒诞、荒谬的小说世界,以此来影射官僚机构的腐败无能、专横残暴和不可理喻以及当代美国社会的混乱、疯狂和荒诞,从而揭示了现代人荒诞的生存状态以及个人在这个世界中的渺小和无奈,使读者理解小说所表现的非理性等主题,进而体会小说文本世界所折射出的美国社会的黑暗和战争的残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