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曹颖  符国群 《管理学报》2012,(5):723-728
运用2个实验探讨了延伸产品与母品牌"使用者形象一致性"对消费者评价品牌延伸产生的影响。实验1表明,"使用者形象一致性"与"产品相似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当延伸产品使用者形象与母品牌使用者形象一致时,消费者根据延伸产品与"原产品"的相似性或延伸产品的"远"、"近"对品牌延伸做出评价;此时,"近"的延伸较"远"的延伸获得更高评价。当延伸产品使用者形象与母品牌使用者形象不一致时,"远"的延伸反而比"近"的延伸获得更高评价。实验2表明,母品牌使用者刻板印象的强、弱,会调节"使用者形象一致性"对延伸评价的影响。具体来说,对于使用者刻板印象强的品牌,形象不一致会对延伸评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对于使用者刻板印象较弱的品牌,形象不一致不会对延伸评价形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本土文化和信息处理视角,探究不同知名度企业家的微博信息如何影响消费者对其形象的感知。采用新浪微博的客观数据以及实验法,检验了企业家微博信息("做人"与"做事")和知名度(高、低)对其形象评价的交互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知名度的企业家展示"做人"(Vs."做事")的信息更能够获得消费者的积极评价;高知名度的企业家展示"做事"(Vs."做人")的信息更能够获得消费者的积极评价。其作用机制在于,消费者启动双系统来处理不同知名度企业家的微博信息进而评价其形象。低知名度情境下,"做人"(Vs."做事")的微博信息能够激发消费者进行更多的情感系统处理,从而带来更为积极的企业家形象评价。高知名度情境下,"做事"(Vs."做人")的微博信息能够激发消费者进行更多的认知系统处理,从而对企业家形象的评价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3.
原产国效应与原产地效应的实证研究--中韩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研究在国际营销研究领域里比较广泛探讨的原产国效应(Country of Origin Effect)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消费者在评价国内外品牌时所产生的原产地效应(Region of Origin Effect)问题.根据韩国/中国和上海/沈阳的原产国和原产地效应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消费者评价韩国或中国产品时不受原产国效应的影响,但却受到原产地效应影响,这是本研究的重要发现,也对企业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符国群  丁嘉莉 《管理学报》2008,5(4):528-536
通过运用2水平产品功能类似、2水平形象一致和3水平拥有者关系(母品牌拥有者、竞争品牌拥有者、未使用者)试验设计,探讨了不同消费群体对品牌延伸评价的差异性及其原因。发现延伸产品与原产品功能类似性、延伸产品与母品牌形象一致性对消费者接受延伸产品具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会因拥有关系而异:母品牌拥有者主要是根据形象一致,竞争品牌拥有者和未使用者主要是根据功能类似对延伸做出评价;竞争品牌使用者则对形象不一致的延伸给予更高的评价。在接触延伸信息后的母品牌评价中,母品牌拥有者的评价与功能一致性正相关,未使用者的评价与形象一致性正相关,而形象与功能一致性对竞争品牌拥有者的评价没有影响。据此推断,延伸评价不一定是一种纯粹的"情感转移过程",而更可能是"利益追求"或"利益驱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我国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消费者对国家形象的感知大体上分为四个构面:与中国关系评价、国家发展程度、整体产品评价、整体人民评价,国家形象各构面的组成项目因国家不同而有所差异。本研究将国家形象作为新的变量引入Fishbein模型,发现模型依然与实际数据有着较好的吻合,验证了Fishbein模型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跨文化适应性。通过模型分析,发现国家形象间接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其影响系数因产品类别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国家形象对服装产品的购买意向影响最高,手机产品次之,对汽车产品的购买意向影响最低。  相似文献   

6.
很多企业已横跨多种产品业务,不同产品业务存在地位差异,公司层信息对不同地位产品评价是否存在差异化影响,不同地位产品之间信息如何流动,这是现有文献的研究断层.本文通过两个实验,检验了公司信息的纵向(公司层→产品层)和横向(产品→产品)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纵向溢出中存在非对称效应,旗舰产品评价受社会责任信息的影响效应更大;非旗舰产品评价受公司能力信息的影响效应更大.在横向溢出中,存在旗舰产品对非旗舰产品评价的影响,但不存在非旗舰产品对旗舰产品的影响.本文的理论创新点在于,将产品区分为旗舰和非旗舰产品,从而得出公司层信息对不同产品的非对称溢出效应以及旗舰产品到非旗舰产品的非对称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的“品牌拉伸效应”是指,长条形的品牌标识形状(相对于正方形)会使消费者认为产品能够使用的时间更长,即品牌标识形状的长宽比能够拉长消费者对产品时间属性(如电池的使用时间)的评估.文章在四个实验中发现,看到长条形标识的消费者认为空气清新剂的香氛持续时间更长、电动自行车的续航及充电时间更久、葡萄酒或葡萄汁的品牌历史更远、视频网站的平均视频时长更长;而收益时间和成本时间的不同起到了调节作用:长条形标识对收益时间的评价有利,而正方形标识则有助于获得好的成本时间评价;时间属性评估中介了标识形状对品牌评价的影响,但这一中介作用受到产品品类的调节,只有在时间属性重要的品类中,标识形状才会经由时间属性评估影响品牌评价.本文对企业进行品牌标识设计和多形状品牌标识管理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韩冰  王良燕  樊骅 《管理科学》2016,29(3):71-80
把对消费者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研究扩展到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研究中,旨在探讨品牌关系类型(交换型vs.共享型)与消费者社会阶层(高vs.低)的交互效应对品牌评价的影响,并且考察企业管理者如何将品牌关系作为营销的有效手段以及如何根据消费者的社会阶层判断消费者对不同营销策略的反应。基于期望确认理论,通过验证消费者期望确认的中介效用,解释对品牌评价产生交互效应的理论作用机制。通过3项对中国真实消费者关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实验研究,采用聚光分析、方差分析和中介作用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品牌关系与消费者社会阶层存在匹配效应,进而影响对品牌的评价。与建立共享型品牌关系相比,高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对与其建立交换型品牌关系的品牌评价更高;与建立交换型品牌关系相比,低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对与其建立共享型品牌关系的品牌评价更高。交换型品牌关系提供的高质量产品和高效率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高社会阶层消费者的期望,共享型品牌关系提供的无条件的关心和帮助可以更好地满足低社会阶层消费者的期望。因此,当面临相对应的品牌关系定位时,消费者由于其期望得以确认,对品牌的评价更加积极。 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关注消费者的社会阶层,进而选取适当类型的营销策略定位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通过探讨品牌关系和社会阶层的匹配效应丰富了品牌关系管理和社会阶层研究的理论应用,为企业的品牌管理提供了积极的实践价值和管理建议。将社会阶层作为提升品牌定位策略有效性的重要工具,企业应该认清目标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社会阶层,与其培育恰当的品牌关系以满足他们的期望。研究结果为企业更好管理品牌提供了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已有研究大都把品牌的象征形象视作一个单维的构念,并未对品牌代表的象征意义的丰富性及其性质的差异予以重点关注。从消费者的视角,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自我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整理和归纳,将品牌的象征形象区分为个人形象、社会形象、关系形象和集体形象4个维度,通过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研究这些不同性质的象征形象如何作用于消费者的品牌忠诚。研究结果表明,品牌的象征形象总体上可以通过品牌涉入、自我-品牌联结和品牌信任的中介作用对消费者的品牌忠诚产生积极的影响,品牌象征形象的4个维度均对消费者的自我-品牌联结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个人形象和集体形象对品牌涉入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个人形象、社会形象和关系形象对品牌信任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品牌涉入、自我-品牌联结和品牌信任可以直接促进消费者的品牌忠诚。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了手工制作对产品质量评价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通过实验法有以下发现:1)手工制作较机器制作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评价更高,表明手工制作效应存在; 2)上述手工制作效应受到情感反应和认知联想的中介; 3)产品展示背景调节了手工制作较机器制作对情感反应和认知联想的影响,且调节了情感反应和认知联想对手工制作效应的中介作用; 4)消费者在单独决策模式下(手工制作产品单独展示)相比在联合决策模式下(手工制作与机器制作产品联合展示),更能提高消费者对手工制作产品质量的评价.研究结论对完善手工效应理论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提高企业手工产品营销效率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O2O是对传统电子商务的颠覆和创新,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缺乏理论支持。为此,以消费者购买评价为视角,通过对O2O模式下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因素的实证分析,论文提出了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多构面要素体系。然后,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O2O模式下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社群关系模型。通过对社群关系模型的挖掘与提炼,提取了构面要素社群关系的子图与O2O模式下消费者决策行为模式。研究表明,与其他变量相比,电商知名度、感知商品质量、商品品牌在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构面要素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既协同考虑电商知名度与感知商品质量、商品品牌与感知商品质量、商品线上价格与感知商品质量,又统筹权衡电商知名度与商品品牌、商品品牌与商品线上价格。最后,依据研究结果,论文为电商O2O模式营销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Money-back guarantees have become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tool for marketing managers??mainly because they are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means to signal product quality. However, from an academic perspective there is sparse empirical evidence on whether such a signaling effect really exists and, most importantly, whether it influences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 Hence, the objective of the paper is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consequences of money-back guarantees on consumer buying behavior in a holistic theoretical framework accounting for both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consumer responses.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existence of the rather cognitively driven signaling effect of a money-back guarantee is contingent on several factors: Besides the type of the product (search versus experience good), it particularly depends on consumer knowledge as well as on whether a money-back guarantee is offered for a strong or for a rather weak brand. In addition, we show that a money-back guarantee also induces affective consumer responses which additionally contribute to consumer buying behavior. These responses are mainly due to the guarantee??s insurance function reducing consumer uncertainty about product features.  相似文献   

13.
消费者决策一直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核心,信息搜索作为消费者决策的第一步受到理论和实践界的普遍关注。互联网时代,消费环境快速变化呈现出网络化特点,消费者追求时尚与个性化,产品技术复杂化增加了消费者购买的风险,这些因素使得消费行为越发嵌入于网络当中。基于此,文章从网络视角出发,以感知风险和时尚为切入点研究社会网络对消费者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在网络构建上,与通常直接建立网络的方法不同,作者将网络结构指标与回归分析相结合,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构建了以网络规模、网络结构洞、网络凝聚子群和关系强度为指标的社会网络结构量表,采用回归的方法揭示社会网络对消费者信息搜索的作用。通过对样本消费者调查研究发现,时尚和社会网络影响消费者信息搜索行为。其中,时尚敏感度与消费者信息搜索行为之间存在正向关联。社会网络中的网络规模和关系强度会分别发挥正向和负向的调节作用,调节时尚敏感度与信息搜索行为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在一方面为今后网络角度的消费者行为研究在网络构建上提供帮助,另一方面验证了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品牌营销时,可以借助社会网络,提高战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Brand alliances represent a popular business strategy in many industries, because firms hope to evoke positive consumer evaluations of both the alliance’s product and the partner brands. However, extant research offers mixed findings 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a brand alliance on its partner brands (i.e., spillover effects). In response, this study separates spillover effects into the effects of the alliance product on the partner brands (brand alliance effects) and the effects between partner brands (brand contrast effects), while also noting the potential moderating impact of perceived attitude- and product-based fit between partner brands on resulting spillover effects. Two experimental studies consistently reveal the existence of brand contrast effects; furthermore, the partner brand’s attitude-based fit reduces undesired brand contrast effects and positively moderates spillover effects in brand alliances, whereas product-based fit does not. Therefore, a third study identifies relevant drivers of partner brand’s attitude-based fit for different brand alliances (i.e., co-branding, ingredient branding, and joint advertising). The findings have notable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brand alliances.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中国市场,诸多行业本土品牌崛起甚至逆袭,消费者对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的偏好相应逆转。已有研究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偏好的驱动因素,但本土品牌逆袭过程中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偏好的驱动因素是否相同、本土品牌逆袭与消费者偏好逆转的互动影响路径是怎样的,对这些问题缺乏探讨。         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手机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网络讨论数据的初始编码、聚焦编码和理论编码,首先研究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偏好的驱动因素的异同,然后结合对讨论数据的纵向统计结果,研究本土品牌逆袭过程中品牌逆袭与消费者偏好逆转的互动影响路径。         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品牌逆袭中,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偏好的驱动因素模型具有相似的结构,功能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测量受个人因素调节而影响消费者偏好,但测量功能价值或社会价值的具体因素在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中存在差异。品牌逆袭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促进消费者成熟,进而驱动消费者偏好逆转;消费者偏好逆转则通过反馈路径帮助品牌进一步逆袭。具体的,消费者对产品特质更加重视,全球品牌的原产国效应和符号价值表现力减弱,本土品牌的口碑效应和符号价值表现力增强,同时消费者的民族主义增强而爱国绑架感减弱,这些因素通过感知价值带来消费者偏好逆转。综合而言,本土品牌逆袭和消费者偏好逆转是互动提升的关系。         研究结果丰富了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的相关研究,为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的建设提供了实践启示。产品特质是影响消费者偏好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他驱动因素有支撑作用。所以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都要重视产品的创新和研发,还要根据各驱动因素的变化调整其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6.
George Baltas 《决策科学》2001,32(3):399-422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tility‐consistent, brand, and category demand systems. It extends formal demand analysis to the area of brand and category demand, which directly concerns marketing researchers and managers. The proposed brand demand system is a set of interrelated demand functions that are derived explicitly from a utility function describing consumer preferences. The model generalizes by the integration of category expenditures, which are determined endogenously. The theoretical plau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demand model is demonstrated first and, subsequently, brand and category level systems are derived. Econometric methods for estimating the systems are also developed and illustrated in empirical data. The results yield empirically determined, quantitative insights into the structure of consumer demand for brands and product categories. The proposed approach has the attractive feature of structuring the interdependencies of consumer decisions and ensuring an explicit role for theory in applied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刘新  杨伟文 《管理评论》2012,(8):96-106
通过对来自电子消费产品虚拟品牌社群的324个社群成员样本进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数据分析,探讨了社群成员对虚拟品牌社群的认同(包含品牌认同和群体认同)影响品牌忠诚的作用机理,并考察了社群成员的参与程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社群成员对虚拟品牌社群的认同通过社群意识和品牌承诺这两个变量,对品牌忠诚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品牌认同通过品牌承诺对品牌忠诚产生间接影响,品牌认同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程度要大于群体认同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程度。另外社群成员的参与程度作为调节变量在品牌认同和社群意识之间以及群体认同和社群意识之间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8.
关辉  董大海 《管理学报》2008,5(4):583-590
为探求品牌形象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在中国背景下构建品牌形象的理论架构,将品牌形象分为3个维度:品牌表现、品牌个性和公司形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品牌形象与感知质量、顾客满意和品牌忠诚的影响机制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品牌表现、品牌个性和公司形象对品牌感知质量有直接影响;品牌表现对顾客满意产生直接影响,品牌个性和公司形象对顾客满意产生间接影响;品牌表现、品牌个性对品牌忠诚有直接影响;公司形象与品牌忠诚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服务定制情境下,企业可以采用两种不同方式让消费者定制服务包:呈现完整服务包让消费者从中删除不想要的业务(减法式);呈现基本服务包让消费者选择添加所需附加业务(加法式).本研究考察了这两种不同的选项呈现方式对消费者心理反应和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了业务类型与呈现方式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以移动通信服务为背景的实验发现:(1)相对于呈现基本服务包来让消费者进行"加法"定制来说,消费者在完整服务包基础上进行"减法"定制时会选择更多数量和更高总金额的附加服务;(2)选项呈现框架与业务类型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相对于减法框架,在加法框架下,实用型业务会比享乐型业务更有可能被选择;而在减法框架下,享乐型业务会比实用型业务更有可能被选择;(3)在减法框架下,消费者的反应时间更长,感知到的决策乐趣更高,对决策结果更不易后悔.但是,两种框架下消费者的心理冲突和决策难度没有显著差别.基于上述研究发现,作者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并围绕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服务业务组合和战略呈现来创造利润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