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世纪宗教文化观念的历史影响和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西方中世纪信仰时代理解为与现代断裂的黑暗时代的传统观念并不符合历史的实际,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分析表明,中世纪基督教的文化观念在科学、法制、合理经济行为等方面,对后世欧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现实的文化处境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世纪宗教文化观念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化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基督教神学如何成为欧洲中世纪初期占主导地位文化的原因问题,以往的学者均看到希腊罗马和希伯来文化(二希)的影响。但是,二者究竟怎样从分属不同的上古文化形态造就了欧洲中世纪文化的独特构成,本文提出,人类从神话思维到宗教思维是造成原始宗教向神学宗教转变的根本原因。同时,还有希腊罗马文化被理性总结时的神学价值取向、基督教与当时人们的历史需求的契合、基督教学说与西方远古文化精神某些内在的一致性以及基督教自身巨大的文化包容性等原因。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二希”文化的中世纪化  相似文献   

3.
圣·奥古斯丁并不属于欧洲中世纪的思想家、宗教家和哲学家,只不过是古代基督教神学的拉丁教父而已。但由于他生活在罗马帝国及其古代文化已近解体,基督教逐渐开始占据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历史文化转折时期,加之他的思想对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学说影响极为巨大。因此,他的创作带有鲜明地文化转型特征。《忏悔录》无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上都与古代文化明显不同,而对后代欧洲中世纪文化和文学具有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4.
文艺复兴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洲中世纪的漫漫长夜中 ,基督教神学一统天下 ,理性和科学则处于婢女的地位。而文艺复兴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却使人们的眼界洞开 ,目光所及由神转向人 ,由天国转向人间 ,即从对上帝的盲目崇拜到对人和自然的理性思维 ,从对超验世界的建构到对现实世界的探索。文艺复兴运动无疑放射出科学求实精神的灿烂光辉。本文以科学的事实为依据 ,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以及文艺复兴运动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近代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的神学理论最初来自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后经教父派的系统阐述而确立。它起初完全建立在信仰之上。到11世纪,安瑟伦开始用逻辑来论证神学教义。随着亚里士多德的影响逐渐扩大,经院哲学把它推到顶峰。到13世纪以后,用逻辑加以论证的信条又进一步渗透到感性关系中,教义被强行纳入直观中来表述。形而上的上帝通过理性的中介而被感性化了,于是各种荒唐的问题纷至沓来,使得中世纪神学捉襟见肘、破绽百出。  相似文献   

6.
离婚现象在中世纪西欧与同期中国皆有存在,离婚原因大相径庭。中国古代男女离婚多偏重于世俗伦理道德问题,以维护宗法家族秩序为目的,且男性主体地位突出;而西欧离婚宗教伦理问题居多,以稳定基督教神权秩序为目标,但男女关系相对平等。中西方离婚原因的差异,实质上是两种不同观念文化在婚姻问题上的折射。  相似文献   

7.
十诫是基督教各教派最古老、最基本、最有生命力的伦理诫条,作为神学伦理,它中间又包蕴着许多世俗的内容。十诫的前四条崇拜上帝、不可敬拜偶像、不可称上帝名字、须守安息日为圣日,涉及的是神学伦理,而后六条可概括为孝敬观、仁慈观、贞洁观、诫信观、生活观,则是在神学的框架下阐述世俗伦理。这种注重普世伦理的倾向,曾为基督教文化在时空中进行展拓作过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丁光训是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他结合新中国的国情 ,重新思考了基督教传统教义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神学思想。他对上帝和基督的根本特性做了新的界定 ,对神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诠释。他的思想反映了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的新道路和基督徒思想信仰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9.
西方传统艺术理想始于古希腊时代,特别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理想化的艺术摹仿观确立了西方传统艺术理想的哲学基础.中世纪基督教将希腊艺术理想改造成了神学形态的艺术理想,强调上帝是理想美与艺术美的根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批评了中世纪神学艺术理想,创造了旨在追求人神和谐的艺术理想与审美理想,并通过康德至黑格尔的德国古典美学创造了体系化的艺术理想观.整个西方传统艺术理想包括完美、理性、理想化这三个核心范畴,并具有形而上的思辨主义、基督教主义和艺术审美中心主义三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超越意识和象征意识是现代美学的核心意识,那么,一千多年前的中世纪美学是否该重新估价呢? 当然,中世纪是一个超级宗教时代,是基督教的一统天下,在上帝剥夺了所有的真实之后,一切都幻灭了,包括艺术与美学。然而,历史的律则并不如此简单,人并未死亡,上帝却先死了。是人的存在和需要注定了上帝的生死,人是上帝的命运!当我们透过历史的摩耶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的中国化:历史和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层面论述了基督教的中国化。认为基督教要在中国立足、生根 ,首先必须处理好它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其次 ,必须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融合 ,既保持基本信仰 ,又在神学思想、伦理价值、礼仪习俗等方面吸纳中国文化要素 ,正确处理两种异质文化的关系。文章指出 ,现阶段基督教的中国化应放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和市场经济这个大背景中加以思考 ,探求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新路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著名的神学思想家。他一则很好地承袭和整合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一则又具有浓厚的中世纪基督教情怀,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其庞大的神学伦理学思想体系。文章仅从"两种幸福"与"两种德性"、"神恩成全自然"、"哲学是神学的婢女"三个方面加以具体分析和探讨,并从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角度,进一步探究其神学伦理学思想体系的精神实质,也为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和享用的资源和养料。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奴隶社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中世纪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无不渗透基督教的势力。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基督教新派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现代欧美社会,仍然存在基督教的影响和各种教派的活动。基督教的演变与欧洲历史发展关系至为密切,是我们理解欧洲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论述下列三个问题:(一)基督教的产生与演变。(二)基督教与欧洲社会。(三)批判基督教神学的斗争。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演变赵林基督教的神学理论最初来自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后经教父派的系统阐述而确立。它起初完全建立在信仰之上。到11世纪,安瑟伦开始用逻辑来论证神学教义。随着亚里士多德的影响逐渐扩大,经院哲学把它推到顶峰。到13世纪以后,用逻辑加以论证的...  相似文献   

15.
工作是人的基本生活样态,也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基督教对工作有着独特的理解:认为工作是上帝对人的要求,是上帝对人的呼召。在此基础上,基督教提出了基于神学立场的工作伦理思想,内容包括:每个人都有工作的义务;所有的工作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工作中应当勤勉、忠诚尽责、互相尊重;工作者应当得到工资和休息的权利。这些工作伦理与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要求存在着相互契合的一面,发扬基督教的工作伦理精神,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 ,欧洲中世纪法国史诗《罗兰之歌》是中古英雄史诗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它通过塑造罗兰的形象 ,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的时代精神 :虔信上帝、忠君爱国、崇拜英雄、珍视友谊 ,反映了基督教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人类自身问题的思考 ,也反映了英雄观念的转变。这些既基于基督教意识 ,又超越了基督教意识。  相似文献   

17.
希腊精神与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文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希腊精神是理性沉思与热情相结合,代表希腊理性科学特点的数学在其产生之初就是与宗教感情融合在一起的,希腊科学与这种宗教感情密不可分,正是这种宗教感情推动科学家作理性的沉思。科学与伦理相结合的基本思想在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特点之一是企图把基督教的信仰提升到科学理性知识的地位。科学虽然沦为神学的婢女,但神学也起着保存科学和希腊科学精神的作用。当前的重要问题是,重实验方法的近现代科学需要恢复希腊的自由精神,为符合道德要求的效益而从事科学探索是希腊“自由精神”的表现,我们现在要大声疾呼恢复希腊科学的“自由精神”,要着力反对为谋个人私利而科学,特别是要反对那种违反人类道德和灭绝理性的科学活动。西方科学用数学的方式来解释现象,这既是其优点,也是其缺点,缺点是把一切事物都片面地加以量化;中国传统主导思维方式的特点和优点正在于对事物作整体的把握。如果说西方近代科学的缺点在于割裂、分离,那么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点则在于笼统。中国科学的发展应该走一个“之”字形的道路:从原始的整体思维,经过推理和实验的剖析,达到更高一级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8.
欧洲中世纪的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上对欧洲历史的解释,大都视中世纪为一个文化黑暗时期.但在长达千年的中世纪时期,学校教育在欧洲文化的传承中起了重要作用.只有深入了解欧洲中世纪文化继承的实际情况,才有可能对欧洲历史的演进作出正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和谐思想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完全和谐,其最终指向是人与上帝的和谐。基督教有着鲜明的伦理性,和谐思想就是其伦理性的体现。基督教和谐思想虽然是建立在神学思想之上,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诗篇》中一些被寓意解经法解释为预表耶稣的受难与复活的章节,加尔文按照字义解经法,将其解释为关于大卫王的历史记载,从而消解了寓意解经传统对相关经文的反犹式解读。加尔文承认《旧约》与《新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肯定了《希伯来圣经》在基督教信仰中的地位;他坚持认为上帝与以色列人所立的"旧约"和与基督徒所立的"新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且他还超越了基督教传统中长久以来将福音与律法相对立的观念,认为犹太律法对基督徒的作用不仅停留在路德所认识的消极层面,也有积极层面的功用。与对待基督教的异端分子相比,其著作《回应某位犹太人对基督教的质疑与反对》也反映出他对犹太人的态度是相对宽容的。加尔文对字义解经方法的推崇则与他个人所接受的人文主义的教育背景密切相关;他的"启示神学观"认为上帝的启示是一种"渐进式"的启示,《希伯来圣经》和上帝与犹太人所立的"约"以及犹太律法都是上帝启示的一部分,这构成了他对犹太教相对宽容的神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